淺談喜劇小品中的語言幽默總結
淺談喜劇小品中的語言幽默總結
一、 喜劇小品的發展
如果從80年代初王景愚、游本昌的雅居小品和陳佩斯、朱時茂的喜劇小品算起,中國新時期的喜劇小品已經走完了30多年的風雨歷程。在這不算太短的時間里,喜劇小品從戲劇學院的課堂走進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大舞臺,完成了由形體變化向語言幽默方向的轉化。1983年中央電視臺首次春節晚會上,王景愚表演了啞劇《吃雞》,第一次把小品這個陌生的名詞帶給了全國觀眾。1984年春節晚會的《吃面條》—第一個有情節、有矛盾沖突、有主題的,完整意義上的小品。1989年,黃宏攜自創小品《招牌》闖進央視一炮走紅,之后趙本山于1990年憑借《相親》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后來《拜年》、《昨天 今天 明天》等等,使其成為藝術節中的大腕演員。當然,也誕生了趙麗蓉、宋丹丹、郭達、蔡明、潘長江、郭冬臨等一系列優秀的喜劇明星,倍受觀眾青睞。
二、 喜劇小品的語言幽默特點
幽默是喜劇小品的生命,幽默語言是其最獨特、最本質、最深層的魅力。喜劇小品的語言與其喜劇精神是相一致的,其話語表現應處處顯示出幽默的品格,而其幽默品格又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平民式的幽默
喜劇小品的語言幽默是一種名副其實的“下里巴人”的平民式的幽默。從本質上看,它是以民間意識為內核,以方言為外殼的文化,具有開放、活潑、變化快等特征,是下層人民的禮俗文化。但是“俗”斌不是“庸俗”、“低俗”,而是俗中有雅。
2.1.1言語形式的民間化
在語音上,選用大量富有表現力的方言土音,有些方言本身就具備一種不協調的韻律,從而增強了喜劇性。在用語方面,喜劇小品選用富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方言詞、歇后語(俏皮話)、慣用語等等,表現濃濃的生命氣息。
2.1.2語言內容的生活化
喜劇小品總是從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激發靈感從而創造出令人開懷的喜劇沖突和喜劇人物。喜劇小品的語言不等于生活語言它雖然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生活語言的藝術再現。
2.2諷刺式的幽默
它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以多棱鏡的視角,切入形形色色的透視點,聚焦林林總總的眾生相,委婉曲折又痛快淋漓地揭露和鞭撻社會的痼疾、人性的不足,使人們在笑聲中反思和修正自我。喜劇小品的諷刺幽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2.2.1趣諷
采用俏皮話,雙關語等機制風趣的語言造成諷刺,例如《賣拐》中的一段話:
大忽悠妻:哎呀,你咋知道他是廚師?
大忽悠: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是不?是廚師不?
2.2.2苦諷
以一種反諷的技巧,嘲弄或取笑的態度,來表達尖酸、苦澀的感情。較多運用“錯位”的表現手法,常常以樂寫哀,以喜寫悲。
2.2.3譏諷
它往往賦予被諷刺者可笑的色彩,以引起別人對其冷笑、嘲弄。喜劇小品中譏笑虛榮與虛偽,常常不對它們過分同情,而只使攻擊對象顯得愚蠢、可笑,使其恢復本來面目。
在1996年春晚上,由黃宏和侯耀文演出的《打撲克》:
采購員:十張名片,九個經理,還有一個經理助理。(出牌)一個副經理! 記者:經理!
采購員:總經理!
記者:董事長!
采購員:管上,秘書,這是女秘書!
記者:藥廠廠長!
采購員:假藥廠廠長!
期間語言犀利,鞭撻丑陋事件。
三、 喜劇小品語言的幽默策略喜劇小品2人。
3.1語音的運用喜劇小品2人。
小品的語言是變異的語言,其語言幽默主要利用語言系統內各要素和言語交際中各種手段之間的聯系性和矛盾性而形成的。
3.1.1押韻
通過恰當好處地運用打油詩、順口溜等富有節奏和韻味的語言形式,是喜劇小品增強藝術感染力的常用手段。例如趙麗蓉老師《打工奇遇》中“報菜價”(就是一盤大蘿卜,就是那個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讓人聽得過癮,觀得新奇。
3.1.2諧音
利用語言變異主要根據漢語的同音字、近音字、多義字和語氣語速等音義結合的復雜性和靈活性來實現幽默的效果。
《送水工》中那個送水老漢將洋博士兒子說的“研究古尸”錯解為“研究古詩”,將“木乃伊”理解為“姨”等。
3.1.3飛白
將錯就錯地故意實錄或效仿對方的錯讀或錯解。較為典型的《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自我介紹:“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七十一”“我七十五”“我屬雞”“我屬虎”“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母”。
3.2詞匯手段
3.2.1別解
有意對詞語意義作歪曲的解釋,或者臨時賦予一個詞語以原來不曾有的新意的辭格。
3.2.2易色
喜劇小品為了制造特有的幽默效果,有意違反常規,是語言與語境相悖,在看似荒誕離奇中制造語言表達上的不和諧,雖乍聽怪異滑稽,新奇突兀,然而若稍加品味,則覺其間語妙睿智,透出法人深思的凝重
3.2.3超常搭配
語言搭配的錯位,使話語表達一改常規套路,因幽默新奇而大放異彩。而超常搭配的詞語仿佛成了語言的花邊,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3.2.4巧用縮略詞
縮略詞的構造及其意義往往是約定俗稱的,不可生造或隨意解釋。可喜劇小品往往突破常規,根據需要出奇不意的生造、使用語言的縮略形式。
3.3句法手段
3.3.1序換
利用語序變化,來制造幽默,也是喜劇小品常用的一種方法。
馮鞏和朱軍搭檔表演的《笑談人生》時:
朱軍:見了這么多熱情的觀眾,你最想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不許說“想死你們了”。
馮鞏:你們讓我想死了。 朱軍:你怎么每年都這句話丫? 馮鞏:是,每年都是這句,但每次都有新涵義。
3.3.2整散句式的組合
在獨白中,使用長短搭配、整散結合的句式,是話語表達既有節奏的美感又有變化的美感,既具日常生活話語的“俗白”,有不失藝術語言的靈動。
3.4語篇手段
3.4.1巧設突轉
突轉能造成觀眾的情境頓跌。情境頓跌的設置不僅使觀賞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落差中體會到出乎意料的驚喜,而且使劇本的故事一波三折,起落有致,推進情節的發展。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警察與小偷》,一開場就把小偷陳小二的形象推到臺前,并進入故事情節。,而在戲吃差不多完了,小品此時卻以大手筆起死回生,來了一個逆轉,給觀眾在笑聲中留下無限回味。
3.4.2巧設誤會
沒有誤會就沒有喜劇小品。小品情節的展開,高潮的迭起,幽默情景的創設,無不與誤會有關。而常常大膽的想象,荒誕的組合,巨大的反差,營造出強烈的喜劇笑劇效果。
3.5預設手段
喜劇小品常以預設為陷阱,是說話人按常規思路預測、理解并得出結論,然后說話人揭開謎底,聽話人得到的是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幽默便在意料之外的語言行為沖突中產生。
【淺談喜劇小品中的語言幽默總結】相關文章:
淺談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03-19
拼音中輕聲的總結03-30
英語中的時態概述總結02-08
幼兒語言教育總結與思考03-19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精選10篇)02-25
淺談工作計劃書的格式07-05
淺談工作計劃書的格式07-05
淺談工作計劃書的格式07-05
淺談工作計劃書的格式07-05
淺談工作計劃書的格式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