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剪紙窗花中的勢
歡迎閱讀了解蔚縣剪紙窗花中的勢,掌握與開發傳統圖形的“勢”,并最終將蔚縣窗花其融合到藝術設計之中,是傳統圖形藝術與藝術設計結合的一個難點。
“勢”通常指圖形所蘊涵的氣韻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態勢和氣氛,“勢”能傳達整個圖形的精神。蔚縣窗花的創作是用刀刻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氣勢。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蔚縣窗花京劇臉譜中的拉胡須就很講究刀法,要求將須生的胡子一根一根地刻出來,根根相距不過馬尾。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在刀與刀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用力要剛勁、均勻、一氣呵成,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這樣刻出的線條活潑歡暢,氣脈相通,刀不到而意到為刀“勢”。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整體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圓、尖、方、缺、線”是刀味所在。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
蔚縣窗花中刀法的交替變換意在表現“勢”。上世紀90年代初蔚縣剪紙成名的王老賞在刻制上有一定特點: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刻見造型美,陽刻見刀工精。在陰刻和陽刻這兩種手法的運用上,王老賞都有發展和建樹。他用自己靈巧的`刻刀,為人物勾勒出生動的身姿,在衣服上刻下裝飾紋路,人物形象就活現在眼前了。他善于發揮陽刻手法的裝飾作用,用“月牙兒”刀法能夠把戲劇武生愷甲上的魚鱗片一片一片地刻出來,以破壞陰刻產生的大塊面積,一個人物有時要刻上百片。再用“拉胡須”刀法完成武生的衣襟,或陰或陽,疏密結合,大有“密不透風,梳可跑馬”之勢。
掌握與開發傳統圖形的“勢”,并最終將蔚縣窗花其融合到藝術設計之中,是傳統圖形藝術與藝術設計結合的一個難點。對于蔚縣窗花中“形”與“意”的沿用,比較好理解,也比較好掌握,但這種沿用只能說是對傳統圖形藝術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和認識,而一種新的民族形式的創造,是需要在研究傳統圖形時能夠擺脫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們精神領域的內部。因為只有在深入領悟了傳統圖形的藝術精華之后,再在現代西方設計思潮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打造出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同時又是國際的藝術設計作品。
【蔚縣剪紙窗花中的勢】相關文章:
感應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區別10-12
寫花中君子的作文2000字08-20
誰是花中之王作文02-24
花中的人生哲理作文12-02
關于剪紙:中國的剪紙藝術11-12
關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詩及寓意04-12
開在心中的花中考滿分作文12-28
煙花中的年-關于過年的作文700字04-13
周瑜論勢敗曹軍哲理故事06-23
窗的遐想散文欣賞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