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時間:2025-02-13 10:54:44 賽賽 考試試題 我要投稿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5套)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題,試題是用于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5套)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1

  一、選擇題(教育學1~20,心理學21~40。每小題1分,共40分)

  1.西方最早的教育名著是古羅馬昆體良的()

  A.《理想國》B.《論演說家的教育》C.《大教學論》D.《教育漫話》

  2.《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的作者是()

  A.洛克B.杜威C.凱洛夫D.盧梭

  3.目前許多國家的________已由精英教育逐步過渡到大眾化甚至普及化階段。()

  A.學前教育B.初等教育C.職業教育D.高等教育

  4.________在他的《教學與發展》中提出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從而促進學生發展的觀點。()

  A.贊料夫B.皮亞杰C.布魯納D.布盧姆

  5.教育的領導權是由________決定的。()

  A.政治、經濟制度B.文化C.科學技術D.人口

  6.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

  A.教育的客體B.認識的主體C.教育的客體、認識的主體D.上都不是

  7.“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實際鍛煉法C.說服教育法D.榜樣示范法

  8.“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體現了()

  A.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B.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

  C.從學生實際出發原則D.知行統一原則

  9.________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教育結構。()

  A.生產關系B.科技C.文化D.生產力發展水平

  10.________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A.小組教學B.道爾頓制C.個別教學D.班級授課制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反映了________對人發展的影響。()

  A.遺傳B.環境C.主觀能動性D.教育

  12.________是以學校為本、基于學校的實際狀況、為了學校的發展而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

  A.校本課程B.國家課程C.地方課程D.選修課程

  13.“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所反映的是()

  A.遺傳決定論B.環境決定論C.教育萬能論D.教育獨立論

  14.在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中,被稱為中心環節的是()

  A.引起求知欲B.鞏固知識C.感知教材D.理解教材

  15.我國第一個以法令形式頒布并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行的學制是()

  A.壬寅學制B.壬戌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D.癸卯學制

  16.________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

  A.教盲目的B.課程目標C.教學目標D.培養目標

  17.我國古代的“六藝”“四書五經”,古羅馬的“七藝”,都可以說是最早的()

  A.學科課程B.活動課程C.綜合課程D.核心課程

  18.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事件做出迅速、恰當的處理被稱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________特點。()

  A.復雜性B.能動性C.示范性D.創造性

  19.“相觀而善,相互切磋”體現了教學中要注意運用()

  A.參觀法B.發現法C.講演法D.討論法

  20.小東私拿水果攤上的一個蘋果,經同學報告,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問道:“小東,你私拿別人的東西,這已經是第幾次了?”小東低著頭回答:“第五次了。”“你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曉得不對,就是、就是有時忍不住。”教師應從_______入手對小東進行教育。()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21.下列選項不屬于個性心理的是()

  A.氣質B.性格C.認知D.能力

  22.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主要運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研究人的認知活動的心理學流派是()

  A.機能主義B.行為主義C.精神分析學派D.認知學派

  23.兩個人看見桌子上的半瓶水,一個人說:“只有半瓶了!”另一個人說“還右半瓶呢!”這說明了心理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具有()

  A.主觀性B.客觀性C.被動性D.真實性

  24.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信號系統活動的是()

  A.望梅止渴B.談虎色變C.防御反射D.樂極生悲

  25.教師上課時,一邊講授一邊板書,還要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這屬于以下哪種注意品質()

  A.注意的廣度B.注意的穩定性C.注意的轉移D.注意的分配

  26.“以手代目”,盲人通過觸壓覺閱讀盲文屬于()

  A.感覺對比B.感覺的補償C.感覺適應D.錯覺

  27.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粉筆寫出來,這利用了知覺的哪種規律()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體性D.選擇性

  28.在記憶中,后學習的材料會對先學習的材料造成干擾,這種現象屬于()

  A.衰退B.前攝抑制C.倒攝抑制D.近因效應

  29.“一題多解”的教學方式主要用于訓練學生的哪一種思維()

  A.形象思維B.發散思維C.動作思維D.集中思維

  30.學生在讀到《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腦海中浮現詩句中所描繪的相關景象,這種心理活動屬于()

  A.無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創造想象

  31.李老師正講課時,遲到的小明突然推門而入,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這種現象屬于()

  A.無意識記B.有意識記C.無意注意D.有意注意

  32.郁悶時的傾訴、痛苦時的哭泣以及劇烈的體育運動等負性情緒的發泄屬于()

  A.合理宣泄B.認知調控C.想象放松D.肌肉放松

  33.《紅樓夢》中林黛玉“見花落淚,見月傷心”,其情緒狀態屬于()

  A.心境B.激情C.應教D.熱情

  34.小明花了10分鐘時間背會了《靜夜思》這首詩,接著又繼續讀了5分鐘,這種知識保持方法屬于()

  A.及時復習B.分散復習C.平時復習。D.適當過度學習

  3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屬于以下哪種氣質類型()

  A.膽汁質B.多血質C.黏液質D.抑郁質

  36.人們通常認為“北方人開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細膩”,這屬于()

  A.首因效應B.刻板效應C.暈輪效應D.近因效應

  37.小華同學熱愛學習,關心同學,助人為樂,組織班級同學認真學習,這些品質屬于性格中的何種特征()

  A.態度B.理智C.意志D.情緒

  38.心理學的研究已初步證明,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力都起源于()

  A.動機B.愿望C.需要D.創造

  39.夢是在睡眠狀態下產生的正常心理現象,它屬于()

  A.有意想象B.無意想象C.再造想象D.創造想象

  40.“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充分說明了____對智力的補償作用。()

  A.性格B.氣質C.能力D.動機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41.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42.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4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____________過程。

  44.教師的根本任務是____________。

  45.狹義的教育是指____________。

  46.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____________

  47.史料記載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古代的____________社會。

  48.義務教育的特點有強制性、____________和普及性。

  49.歷史上,學校教育制度呈現出三種形態:單軌學制、雙軌學制和____________學制。

  50.教育要適應人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就要抓住兒童發展的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課程滲透在學校的自然環境、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及觀念環境中。

  52.夸美紐斯提出____________思想,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5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是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都設置____________,并作為必修課程。

  54.之所以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是因為人的身心發展具有____________。

  55.我國教育目的確立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____________學說。

  56.____________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

  57.法國教育家盧梭在其著作《_____________》中,強調教育活動必須尊重兒童的自然本性,其思想后來被稱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58.課程設計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____________三個層次構成。

  59.“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反映教師勞動的____________特點。

  60.1965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會議上,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朗首次正式提出____________的概念,并論證了相關思想。

  三、簡答題(共l6分)

  6l.簡述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3分)

  62.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分)

  63.教師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有那些?(4分)

  64.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5分)

  四、案例分析題(9分)

  65.閱讀下面的教學片段:

  教師:為什么說雞、鴨、豬是動物?

  學生:因為它們都會叫。

  教師:是嗎?蚯蚓不會叫,可它也是動物呀!

  學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生物都叫動物。

  教師:魚可不會爬,也不會走,只會在水里游泳;鳥會飛,它們不是動物?學生:是動物,因為它們都會活動,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教師:對了,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可是飛機會飛,是不是動物呢?

  學生:飛機自己不會飛,是人開的,它沒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動物。教師:對了,能自己活動的生物才叫動物。

  (l)教學片段中教師的做法符合什么教學原則?

  (2)在教學中應如何貫徹此教學原則?結合教學片段進行分析。

  五、論述題(10分)

  66.論述發揚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67.有目的地嚴格控制和創設一定條件,以引起被試的某種心理現象,從而進行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68.一般情況下,感受性和感覺閾限成____________關系。

  60.從心理產生的物質基礎看,心理是____________的機能。

  70.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該事物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71.人們在夜間仔細聽一只表的嘀嗒聲,會感覺到表的聲音一會兒強、一會兒弱,注意的這種周期性變化被稱為____________。

  72.視覺的適宜刺激是____________。

  73.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____________的反映。

  74.在視覺記憶中,外界信息經由感覺器官的登記后可以保持約300毫秒。這在記憶系統中被稱為____________。

  75.沒有完整的邏輯程序,迅速對問題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是____________,又稱“非邏輯性思維”。

  76.許多兒童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騎馬,所以就常把一個小凳子或小椅子當一匹馬來

  騎,過體現了想象的____________功能。

  77.“情感共鳴”反映了情感的____________功能。

  78.觀察是有預定目的、有計劃的、主動的____________。

  79.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____________三個主要特點。

  80.在記憶電話號碼時,人們普遍認為固定電話的號碼比手機號碼要好記一些,這是因為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的容量是____________個。

  81.在全體人口中,智力呈____________分布狀態。

  82.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進程呈現出____________的特點。

  83.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____________。

  84.“魚,我所欲電;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魚而取熊掌者也。”這體現了____________型動機沖突。

  85.個體希望自己的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個人價值得到圓滿實現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____________需要。

  86.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____________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

  七、簡答題(共18分)

  87.什么是思維?其特征有哪些?(4分)

  88.簡述認知、情感與意志三種心理過程之間的關系。(5分)

  89.記憶的品質有哪些?(4分)

  90.簡述氣質與性格的區別。(5分)

  八、案例分析題(7分)

  91.王老師所教的班有這樣兩位學生:學生甲在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時,常因缺乏信心而患得患失、猶豫不決、顧慮重重,長時間處于內心沖突狀態;學生乙在采取和執行決定中,往往只有三分鐘的熱情,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便垂頭喪氣,望而卻步,半途而廢。

  (1)甲和乙兩位學生分別缺乏哪種意志品質?

  (2)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并結合案例進行分析。

  九、論述題(10分)

  92.請結合影響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因素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

  參考答案

  教育學、心理學

  一、選擇題

  l.B2.B3.D4.A5.A6.C7.D8.B9.D10.Dll.B12.A13.A14.Dl5.D16.A17.A18.D19.D20.C

  21.C22.D23.A24.B25.D26.B27.D28.C29.B30.C

  31.C32.A33.A34.D35.A36.B37.A38.C39.B40.A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

  41.《普通教育學》42.主導43.認識44.教書育人45.學校教育46.講授法

  47.奴隸48.免費性49.分支型50.關鍵期51.隱性52.泛智5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54.階段性和順序性55.全面發展56.美育57.《愛彌兒》58.教材59.長期性60.終身教育

  三、簡答題

  61.【答案要點】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4)心理相容。

  62.【答案要點】(l)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3)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但不能起決定作用。

  63.【答案要點】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體現在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這四個方面的素養上。它的內容包括:(l)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2)熱爰學生;(3)團結協作;(4)為人師表。

  64.【答案要點】教學的基本環節有:(l)備課;(2)上課;(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四、案例分析題

  65.【答案要點】(1)教學片段中教師的做法符合啟發性教學原則。

  (2)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貫徹這種原則要做到: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思考的首要問題。教師要善于機智地運用各種方法,使許多一時的好奇和興趣,發展為推動學習的持久動力。

  ②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教師要注意提問,激疑,啟發他們的思維。在啟發學生思考過程中,要有耐心,給學生以思考時間,要有重點,問題不能多,不能蜻蜓點水、啟而不發。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并在回答問題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③啟發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實際。啟發不僅要引導學生動腦,而且要引導他們動手。教師要善于向他們布置由易到難的各種作業,或提供素材、情境、條件和提出要求,讓他們去獨立探索,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別出心栽地完成作業,以便發展創造才能。

  五、論述題

  66.【答案要點】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

  任何一個學生身上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同時,這兩種因素是不斷運動斗爭著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學生正確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積極因素不斷增長,消極因素不斷克服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中新與|日、進步與落后的思想斗爭和轉化的過程。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和了解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地展開思想斗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

  67.實驗法68.反比69.腦70.表象71.注意的起伏72.380-780納米的可見光

  73.個別屬性74.瞬時記憶75.直覺思維76.替代77.信息傳遞78.知覺

  79.獨創性80.5~981.正態82.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呈負加速83.綜合84.雙趨

  85.自我實現86.心理

  七、簡答題

  87.【答案要點】(1)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與內在職系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語實現的、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征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2)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的特點。

  88.【答案要點】(1)認識、情感和意志是人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它們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與制約的。

  (2)在統一的心理括動中,認識是基礎,情緒情感和意志是動力系統。一方面,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志受認識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情緒情感和意志對認識活動又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

  89.【答案要點】(1)記憶的敏捷性: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記憶的持久性:記憶的保持特征。

  (3)記憶的準確性: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征。

  (4)記憶的準備性;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征。

  90.【答案要點】(1)氣質受生理影響大,性格受社會影響大。

  (2)氣質的穩定性強,性格的可塑性強。

  (3)氣質特征表現較早,性格特征表現較晚。

  (4)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劣之分。

  八、案例分析題

  91.【答案要點】(1)根據案例所述,學生甲缺乏意志的果斷性,學生乙缺乏意志的堅韌性。

  意志的果斷性是一個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的品質,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是缺乏果斷性的表現;意志的堅韌性是一個人在行動中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去達到行動目的的品質,虎頭蛇尾、見異思遷等是與堅韌性相反的品質。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應做到:①加強目的性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

  學的世界觀,確立崇高的理想。②組織實踐活動,從小事做起。③充分發揮班集體和榜樣的教育作用。④啟發學生加強自我鍛煉,在困難中磨煉意志。⑤根據個別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針對意志品質的差異,采取不同的鍛煉內容和重點,對優良意志品質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如對行動盲目和易受暗示的學生,應加強目的動機教育,培養學生的目的性、自覺性、責任心;對優柔寡斷、冒險輕率的學生,應培養其大膽果斷、執著耐心的品質;對缺乏自信心、萎靡不振和自卑感強的學生,應采用正面誘導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對于軟弱和膽怯的學生,應著重膽量、勇氣和獻身精神的培養;對缺乏毅力、缺乏恒心的學生,應著重激發學生奮發有為和堅韌頑強的精神。

  所以,針對學生甲,應培養其大膽果斷的品質;對于學生乙要激發其堅韌頑強的精神。

  九、論述題

  92.【答寨要點】(1)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有①遺傳與營養。遺傳對智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上,如感官的特征、四肢和運動器官的特征、腦的特征等,遺傳因素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礎,它為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②早期經驗。人的智力發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階段所獲得的經驗,促使能力發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學齡前稱為智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③教育與教學。教育和教學對智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學校里的課堂教學的正確組織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④社會實踐。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展起來的,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⑤主觀能動性。環境和教育的決定作用,機械和被動地影響能力發展,個人的勤奮與主觀努力積極能動地促進能力的發展。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應做到①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變“灌輸式”的教為“啟發式”的教,把學生的思維引活、引深,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地思考所學知識并突出重點、難點。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有的放矢的輔導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質疑,改變學生“高分低能”的不良現狀。④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基礎知識。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2

  一、選擇題(教育學1—20,心理學21—40。每小題1分,共4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1.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

  A.教育是傳遞生活經驗的活動

  B.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C.教育是傳遞科學文化知識的活動

  D.教育是一種培養人才的活動

  2.下述屬于墨家主張的是()

  A.有教無類B.兼愛

  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3.在我國,科舉制度實行了1300年,停止科舉是在()

  A.1903B.1905C.1906D.1911

  4.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紐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學論》B.《愛彌兒》

  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

  5.20世紀60年代以后提出了課程結構理論的教育家是()

  A.凱洛夫B.贊科夫C.布魯納D.維果斯基

  6.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的因素是()

  A.政治經濟制度B.科學技術C.生產力D.文化

  7.“拔苗助長”“陵節而施”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A.階段性B.順序性C.不均衡性D.差異性

  8.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A.遺傳素質B.環境C.個體主觀能動性D.教肓

  9.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我們習慣上稱為()

  A.教育方針B.教育目的C.教學目標D.培養目標

  10.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和其他侮辱學生的行為,這是由學生的()

  A.人身自由權決定的B.隱私權決定的

  C.人格尊嚴權決定的D.榮譽權決定的

  11.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是必須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12.學校教育的基礎是()

  A.教師B.學生C.班級D.課程

  13.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是確定()

  A.教育目的B.培養目標C.課程目標D.教學目標

  14.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A.教學計劃B.教學大綱C.教育目的D.教學目標

  15.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A.課外活動B.實踐活動C.教學活動D.班主任工作

  16.“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

  A.直觀性原則B.啟發性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鞏固性原則

  17.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的結果的一致性程度,稱為測驗的()

  A.信度B.效度C.區分度D.難度

  18.小李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影響全班同學的平均成績。有一次小李跟同年級的另一個班的同學打架,班主任勸退小李。這行為侵犯了小李的

  ()

  A.人身權B.財產權C.受教育權D.人人平等權

  19.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組均值不變,被試間差異增大,那么()

  A.F值會變小B.F值保持不變

  C.組間方差會變小D.誤差方差會變小

  20.第三次全教會對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

  A.活動課程B.社會課程C.學校課程D.特色課程

  21.心理的實質是()

  A.對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認識B.改造客觀世界的意志

  C.生理活動D.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22.中樞神經系統是由______組成的。()

  A.腦干、間腦、小腦和大腦B.小腦和大腦

  C.脊髓和大腦D.小腦和大腦皮層

  23.心理過程是人腦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它包括()

  A.認知、情感、行為B.感覺、知覺、行為

  C.情感、意志、行為D.認知、情感、意志

  24.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A.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

  B.理論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教育性原則

  C.直觀性原則、量力性原則和循序漸進性原則

  D.分析原則、綜合原則和抽象概括原則

  25.下列情況屬于第二信號系統活動的是()

  A.觸景生情B.聞過則喜C.談虎色變D.打草驚蛇

  26.“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是感覺的()

  A.對比B.適應C.相互作用D.聯覺

  27.“窺一斑而見全豹”所描述的是人的知覺特征的()

  A.整體性B.選擇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8.記憶過程包括______幾個基本環節。()

  A.再認和回憶B.保持和遺忘

  C.識記、保持和遺忘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29.長時記憶的編碼有()

  A.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B.形象編碼和抽象編碼

  C.圖像記憶編碼和語音編碼D.圖像記憶編碼和聲像記憶編碼

  30.思維的智力操作過程的基本形式有()

  A.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B.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慨括

  C.形成概念和進行問題解決D.進行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31.魯迅在小說《祝福》中創造了祥林嫂的藝術形象,他是把舊中國許多婦女的遭遇集中后創造出來的形象,這種形象的構成方式屬于()

  A.綜合B.夸張C.擬人化D.典型化

  32.某學生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想去向老師認錯,但怕受批評丟驗;又怕被揭發后受更大的處分,這學生此時的動機沖突形式屬于()

  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分析沖突

  33.王芳解開一道數學題后,感到無比的輕松和愉快,這種情感是()

  A.美感B.激情C.理智感D.道德感

  34.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段,來減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嘗試錯誤法

  35.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的能力結構理論稱為()

  A.二因素說B.智力結構三維模型C.群因素說D.能力層次結構理論

  36.個性心理傾向性主要包括()

  A.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

  B.氣質、能力、興趣

  C.氣質、能力、性格

  D.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

  37.情緒和情感變化的維度包括()

  A.動力性、激動度、強度和緊張度B.積極性、消極性、強和弱的程度

  C.興奮性、激動性、外顯和內隱度D.增力性、減力性、飽和度和外顯度

  38.一個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質是()

  A.自覺性B.果斷性C.自制性D.堅韌性

  39.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

  A.社會道德評價標準B.社會屬性的體現

  C.分類標準D.結構的組成部分

  40.智商是119,其等級為()

  A.優秀B.中上C.中等D.中下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41.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____________、體態語言三種。

  42.初等教育又稱____________。

  43.學校文化由學校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組織文化和____________構成。

  44.西方,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重視啟發,他善于用問答方式來激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求正確答案,這種蘇格拉底方法被稱為____________。

  45.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納所著的____________一書,體現了美國60年代進行的一次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46.“親其師,信其道”,主要表明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47.教育史上提出“有教無類”口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48.新生兒與____________是個體身心發展的兩個高速發展期。

  49.我國義務教育的性質是強制性、免費性、____________。

  50.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____________。

  51.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_________,輔助形式有個別輔導、現場教學。

  52.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____________。

  53.在教和學的協同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____________,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54.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他把教育目標分為____________、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

  55.凡是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作用的人,都可稱之為____________。

  56.____________的經典著作四書和五經是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

  57.1920年,美國的H.H.帕克赫斯特在馬薩諸塞州道爾頓中學創建了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人們稱之為道爾頓制。道爾頓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重視學生自學和____________,在良好的條件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

  58.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隋況、____________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59.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教育工作具有____________、激勵作用和評價作用。

  60.教學策略的基礎特征是綜合性、____________和靈活性。

  三、簡答題(共16分)

  61.教育評價有哪些功能?(4分)

  62.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是通過哪些作用實現的?(3分)

  63.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4分)

  6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規律的基本觀點是什么?(5分)

  四、案例分析題(9分)

  65.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年輕的張老師是某名牌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現任教于一所中學。工作之初,他刻苦鉆研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管理中。由于他平時對學生不茍言笑,在班級管理中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對他敬而遠之。漸漸的,張老師發現自己與學生之間有了無形的屏障,課堂變得越來越沉悶,學生不愿意主動發言,自己講課越來越缺乏激情,班級管理越來越困難。

  在老校長的啟發幫助下,張老師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利用課余時間主動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興趣,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探討人生等,不知不覺中,學生有心事愿意向他傾訴,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為班級活動出謀劃策,班級面貌煥然一新。

  (1)試論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過程中的意義。(3分)

  (2)上述材料啟發教師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6分)

  五、論述題(10分)

  66.試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辯證關系及其對德育工作的要求。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67.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的反映稱之為____________過程。

  68.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的被稱為心理學第三勢力的心理學派別是____________。

  69.感覺的產生是整個分析器活動的結果,分析器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感受器、傳導神經和____________。

  70.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叫____________,它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

  71.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量叫____________。

  72.一個刺激被覺察出有差異所需的變化量與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這個定律被稱之為____________。

  73.在一定范圍內,人不隨知覺條件的變化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定的映像不變,這是知覺的____________。

  74.電影的膠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卻沒有間斷感,而是一個連續的整體,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

  75.個體感知過的事物一旦成為記憶的內容,是以某種具體的形象保存在腦中的,這種形象稱為____________。

  76.根據識記的材料是否有意義或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我們又可以把識記分為____________和意義識記兩種。

  77.按照注意時有無預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將注意分為三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____________。

  78.概念獲得的兩種途徑是____________和概念同化。

  79.根據想象內容新穎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為____________和創造想象。

  80.“優柔寡斷”“冒失”與意志的____________品質相反。

  81.情緒與人的____________相聯系,情感與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

  82.用獎勵性手段強化有機體的某種反應行為使其出現的頻率增加的條件反射現象稱為____________。

  83.把提供的各種信息重新組合,朝著一個方向、尋找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維稱為____________。

  84.遺傳素質是能力發展的____________。

  85.個性特征中最為穩定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86.意志行動可分為____________的階段和執行決定的階段。

  七、簡答題(共18分)

  87.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5分)

  88.簡要說明短時記憶的特點。(4分)

  89.注意的心理功能有哪些?(4分)

  90.能力和知識之間有何關系。(5分)

  八、案例分析題(7分)

  91.王亮和王峰是雙胞胎,同年入學,現在已經是某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了,他們兩兄弟個子一樣高,相貌也極其相似,但是他倆的性情卻大不相同。王亮易激動,性情豪爽,辦事果斷,敢作敢為,行動迅速,喜歡參加各種爭斗性活動,當受到挫折時恕發沖冠,愛打抱不平而不考慮后果。王峰則性情溫和、安靜、穩定、辦事優柔寡斷,行動遲緩,即使在經受挫折時仍心平氣和,不動神色,而兩人的成績卻不相上下,齊頭井進。

  這一實例說明了什么?試以氣質類型學說加以分析。

  九、論述題(10分)

  92.什么是創造性思維?結合實例說明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答案及精析

  教育學、心理學

  一、選擇題

  1.【精析】B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將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也是教育質的規定性。

  2.【精析】B“兼愛”屬于墨家的主張;“有教無類”是孔子的思想;“復歸人的自然本性”屬于道家的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屬于《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3.【精析】C1905年,洋務大臣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體制,下詔次年起(即1906年),所有的歲科考試、鄉試,會試一律述止,正式廢除科舉制度。

  4.【精析】A夸美紐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學論》;《愛彌兒》是盧梭的代表作;《論演說家的教育》是昆體良的代表作;《民本主義與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5.【精析】C20世紀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提出了課程結構理論。

  6.【精析】B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科學的發展不但揭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符合這些規律,而且科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廣泛應用,使教育對象得以擴大。

  7.【精析】B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不能拔苗助長,不能陵節而施。

  8.【精析】C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9.[精析】D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人的特殊要求,稱為培養目標。

  10.【精析】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斗合法權益。因此,教師不得有對學生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和其他侮辱學生的行為,這是由學生的人格尊嚴權決定的。

  11.【精析】C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是必須具有教育能力,才能承擔相應的教育教學任務。

  12.【精析】D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涉及教學過程中教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因此,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核心。

  13.【精析】C課程目標是根據教育宗旨和教育規律而提出的具體價值和任務指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準則。

  14.【精析】B課程標準(即教學大綱)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5.【精析】C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對學生進行教育。

  16.【精析】D“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鞏固性原則。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

  17.【精析】A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

  18.【精析】C班主任勸退小李的行為侵犯了小李的受教育權。

  19.【精析】D略。

  20.【精析】C第三次全教會對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是建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

  21.【精析】D。心理的實質體現在:①心理是腦的機能。②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a.客觀現實決定人的心理。b.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映像。

  22.【精析】C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和腦。腦又分為腦干、間腦、小腦、大腦兩半球等部分。

  23.【精析】D。心理過程是指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過程它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24.【精析】A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包括:①客觀性原則(實事求是原則)。②發展性原則。③系統性原則。④教育性原則。

  25.【精析】C條件刺激在本質上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的具體的物理性刺激,稱為第一信號系統的刺激:另一類是抽象刺激,即語言符號,稱為第二信號系統的刺激。在生括中,望梅生津、杯弓蛇影屬于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談虎色變、談梅生津屬于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作用。

  26.【精析】B由于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嗅覺的適應。

  27.【精析】C在知覺過程中,我們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并用語言來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在對知覺對象理解的過程中,經驗是最重要的。“窺一斑而見全豹”,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從觀察的部分推測到全貌,體現知覺的理解性。

  28.【精析】D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

  29.【精析】A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編碼方式以意義編碼為主。意義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兩種形式,它們又被稱為信息的雙重編碼。

  30.【精析】B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是思維的智力操作過程的基本形式。

  31.【精析】D典型化是指根據一類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如魯迅筆下阿Q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等都是典型化的人物角色。

  32.【精析】C趨避沖突又稱正負沖突,是心理沖突的一種,指同一目標對于個體同時具有趨近和逃避的心態。這一目標可以滿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時又會構成某些威脅,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心理困境。題干中的學生既想向老師認錯,又怕受批評丟臉、處分,是趨避沖突的體現。

  33.【精析】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中,認識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王芳在解開數學題后產生的輕松和喻快正是理智感的體現。

  34.【精析】A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而手段—目的分析法,首先要發現當前所處狀態與想要達到狀態之間的差異,然后把一個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設立各種子目標,通過實現一系列種子目標最終達到總目標,即解決問題。

  35.【精析】B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維結構論。他認為,智力是一個由不同方式對不同信息進行加工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系統,是一個包括內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維結構。

  36.【精析】D個性傾向性是人的個性心理的動力系統,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個性傾向性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信念、世界觀等。

  37.【精析】A情緒情感變化的維度:①情緒情感的動力性有增力和減力的兩極。②激動度有激動和平靜的兩基。③強度有強和弱的兩極。④緊張度有緊張和輕松的兩極。

  38.【精析】C意志的自制力是指能夠完全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質。

  39.【精析】D對性格結構的分析,一般著眼于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個方面。

  40.【精析】B智力在130以上屬于極超常;120—129超常;110~119中上,90~109屬中等,80~89中下;70~79邊緣;69以下智力缺陷。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

  41.書面語言42.基礎教育43.制度文化44.問答法

  45.《教育過程》46.良好的師生關系47.孔子48.青春期

  49.普及性50.領會知識51.班級授課制52.道德行為

  53.主體54.認知目標55.教育者56.儒家

  57.獨立作業58.個別差異59.導向作用60.可操作性

  三、簡答題

  61.【參考答案】(1)導向與激勵功能。(2)鑒定功能。(3)改進提高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62.【參考答案】(l)導向作用。(2)激勵作用。(3)調控作用。(4)評價作用。

  63.【參考答案】(1)語言表達能力。(2)教育教學能力。(3)組織管理能力(4)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64.【參考答案】(1)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2)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4)要防止“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兩種傾向

  四、案例分析題

  65.【參考答案】(1)①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②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③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④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2)材料中,剛開始,雖然張老師認真備課,全身心投入班級管理,但是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后來在老校長的啟發幫助下,認真了解學生等等,使班級面貌煥然一新,因此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有:①教師方面。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取決于教師。為此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理解、熱愛學生;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發揚教育民主,正確處理師生矛盾。②學生方面。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老師,學生應該摒棄對老師的固有成見,要學會客觀地認識和理解老師的付出,積極主動地和老師溝通。③環境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風教育。

  五、論述題

  66.【參考答案】(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它們之可的辯證關系如下:①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兩個方面。道德認識是學生道德形成的基礎。②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出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道德情感是學生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轉化的催化劑。③意即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道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過程。道德意志是調節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④行即道德行為,它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道德認識、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產生的道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最道德水平的重要標志。

  (2)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德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

  67.認識68.人本主義69.效應器70.神經元(神經細胞)

  71.自變量72.韋伯定律73.恒常性74.動景運動

  75.表象76.機械識記77.有意后注意(隨意后注意)

  78.概念形成79.再造想象80.果斷性81.生理需要

  82.操作條件反射83.聚合思維(求同思維、輻合思維)

  84.生物前提85.氣質86.采取決定階段

  七、簡答題

  87.【參考答案】(1)心理學把統一的人的心理現象分為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部分: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2)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3)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88.【參考答案】(1)時間很短。(2)容量有限。(3)意識清晰。(4)操作性強。(5)易受干擾。

  89.【參考答案】(1)選擇功能。(2)保持功能。(3)調節和監督功能。

  90.【參考答案】(1)聯系:①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②知識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條件的。

  (2)區別:①能力與知識屬于不同現象和范疇。②能力與知識的發展程度不同。③能力與知識的發展速度不同。

  八、案例分析題

  91.【參考答案】(1)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它只給人們的言行涂上某種色彩,但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也不直接具有社會道德評價意義。氣質不能決定個人的成就,任何氣質類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獲得成功。

  (2)根據案例可以判斷王亮屬于膽汁質氣質類型,王峰屬于黏液質氣質類型。

  ①膽汁質氣質類型的人,在情緒方面,無論是高興還是憂愁,體驗都非常強烈,也進行得非常迅速,而在情緒爆發之后,很快又平靜下來。智力活動縣有極大的靈括性,但理解問題有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傾向。在行動上生機勃勃,頑強有力。概括地說膽汁質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為特征,整個心理活動籠罩著迅速而突發的色彩。對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但是這些學生不宜輕易激怒,對其批評要有說服力,培養其自制力,堅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進取的個性品質。

  ②黏液質氣質類型的人,情緒興奮性比較微弱,心情比較平穩,變化緩慢,他們經常心平氣和,很難出現波動的情緒狀態,不容易發出強烈的不安和激情。他們喜沉思,在進行任何工作之前都作細致的考慮。能夠執行已做出的決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往往對已習慣的工作表現出極大熱情,而不容易習慣于新工作。概括地說,黏液質是以穩重、但靈活性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扳,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為特征的。對黏液質的學生,教師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考慮和反應的足夠時間,培養其生氣勃勃的精神,熱情開朗的個性和以誠待人、工作踏實頑強的優點。

  九、論述題

  92.【參考答案】(1)創造性思維是產生具有社會價值的、新穎而獨特的思維成果的過程。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其中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創造性思維的特征有:①流暢性。②靈活性。③獨創性。

  (2)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①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創造性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②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相結合。

  ③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④組織創造性活動,正確評價學生的創造性。

  ⑤開設具體創造性課程,教授學生創造性思維策略和創造技法。

  ⑥結合各學科特點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3

  一、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C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B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夸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C)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D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B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 C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A)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絡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C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C)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B)

  A.并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B)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C )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B)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B)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二、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AC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ABCD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BCD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ABD)

  A.以業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ACDE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BCDE )

  A. 重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ABE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三、名詞解釋

  1.教育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同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含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解釋之二: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改變人的.身心素質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這是廣義的教育;但廣義的定義外延過大,在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構成現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學校教育是由專職機構的專職人員承擔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系統性社會活動

  2.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略原則和行動綱領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三個方面

  4.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中小學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配合,在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實施多種影響的正規教育活動

  5.教育科學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干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四、簡答題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或某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五、論述題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范,對于養成良好品德處于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4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879

  B.1903

  C.1789

  D.1924

  2.青年初期是世界觀( )。

  A.形成時期

  B.初步形成時期

  C.初步成熟時期

  D.成熟時期

  3.對黑猩猩做“頓悟實驗”的是( )。

  A.苛勒

  B.托爾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學生學習“功一力×距離”,這種學習屬于( )。

  A.辨別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規則或原理學習

  5.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傾向

  B.避免失敗的傾向

  C.回避困難的傾向

  D.追求刺激的傾向

  6.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學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并注重與教育實際相結合。這一時期是教育心理學的( )。

  A.初創時期

  B.成熟時期

  C.發展時期

  D.完善時期

  7.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 )。

  A.自主性

  B.主動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奮感

  8.乘坐校車時,系好安全帶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這種強化屬于( )。

  A.負強化

  B.正強化

  C.替代強化

  D.自我強化

  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實現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認知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10.高中階段學生關于“元素周期表”的學習,深化了他們對初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理解,這種遷移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負遷移

  D.逆向正遷移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2.B【解析】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并提出了“頓悟說”。

  4.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

  5.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6.B【解析]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7.C【解析】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

  8.A【解析】撤銷厭惡刺激而提高反應概率增加的是負強化,故選A。

  9.B【解析】馬斯洛把低級的四種需要稱為缺失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10.D【解析】后學習的內容對前面學習的內容起到遷移作用,是逆遷移,并且促進深化了前面的學習,因此是逆向正遷移。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 5

  一、填空題(在下列每題的空白處填上正確的字詞,每空1分,共17分)

  1、楊賢江寫的《》,是我國第一本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2、教育的本質是()。

  3、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是()、()。

  4、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

  5、()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夸美紐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國在()首先執行了這個制度。

  6、1903年頒布的(),是中國最早實行的近代學制。

  7、普通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學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是師范學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是()相結合的學科。

  8、義務教育,也叫(),是由國家用立法形式確定下來強制實行的國民基礎教育。

  9、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學手段就是指教師和學生進行()以及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

  11、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是中小學教學的()。

  1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成績考核)四個環節組成。

  13、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滲透德育。

  14、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具體體現在中小學各類()和各科課程標準、教科書之中。

  15、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選擇題(下列四項備選答案中有一項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每題2分,共26分)

  16、“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⑴《論語》⑵《孟子》⑶《學記》⑷《勸學篇》

  17、西歐最早出現的教育專著是():⑴《大教學論》⑵《論演說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學》⑷《我的教育信條》

  18、“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學思想是由()提出的:⑴贊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蘇霍姆林斯基⑷凱洛夫

  19、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⑴和諧教育思想⑵教學過程最優化⑶教學發展觀⑷全面發展觀

  20、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是():⑴癢⑵序⑶校⑷學

  21、講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⑴講述、講解、講讀、講演⑵講述、講解、報告、講演⑶講讀、講演、講評、講述⑷講述、講解、講評、報告

  2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⑴教育的性質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規模

  23、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⑴做人教育⑵職業教育⑶基礎教育⑷專業教育

  24、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⑴基礎知識,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⑷基礎理論,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學生的發展中具有():⑴積極作用⑵影響作用⑶制約作用⑷導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發展中起():⑴主導作用⑵主動作用⑶領導作用⑷能動作用

  27、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是():⑴有明確的奮斗目標⑵有健全的組織系統和領導核心⑶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

  28、教師的勞動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勞動的():⑴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⑵主體價值⑶創造價值⑷教育價值

  三、簡答題(共32分)

  29、為什么說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6分)

  30、簡述教育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6分)

  3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8分)

  32、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學?教學的任務是什么?(6分)

  論述題(34、36兩題任選一題,35題必做,共25分)

  34、學習教育學有何意義?(11分)

  35、為什么說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11分)

  要求:①論述要觀點正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②論述要理論聯系實際;③每題字數不得少于200字。

  教育心理學的試題答案

  [評分說明](1)共15小題,17個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標準答案為準,填正確記1分,不填或填錯不記分。

  [標準答案]1、新教育大綱2、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3、五經、四書4、“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5、班級授課制京師同文館6、癸卯學制7、理論性和應用性8、強制教育9、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10、教學活動11、輔助形式12、課外輔導13、通過各科教學14、課程計劃15、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間的矛盾

  [評分說明]

  (1)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2)以標準答案為準,選擇正確,每項記2分,選擇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選錯不記分。

  [標準答案]

  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評分說明]

  (1)共5小題,共24分;(2)每小題按標準答案的要點記分;要點正確記分,要點不正確或未答出要點不記分。

  29.答:①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2分);③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2分)

  30、教育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反過來,它對生產力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通過教育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3分)(2).教育還可以實現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生產和再生產。(3分)

  31、答:(以下各點各2分)(1)教師勞動的創造性。(2)教師勞動的復雜性。(3)教師勞動的示范性。(4)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32、答:(以下各點各1分)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教學內容正確;教育方法恰當;教學結構緊湊;教學組織合理。

  33、答:教學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積極主動地學習系統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發展個性的培養人的活動。(2分)普通中小學教學的任務一般包括如下幾項:(以下各點各1分)(1)向學生傳播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要完成的首要任務,通常稱為“雙基”教學。(2)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3)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增加學生的體力。

  [評分說明]

  (1)共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2)每小題按標準答案的`要點評分:要點的觀點正確,展開論述,論據充分,聯系實際,條理清楚記分;要點的觀點正確,或未展開論述,論據不充分,或未能聯系實際,條理不清楚,只記該要點得分的1/2;要點的觀點錯誤則不記分;(3)字數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題總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題總分中扣2分。

  34.答案要點: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既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最終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們對教育事業戰略地位的認識,熱愛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規律,增強教學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們高尚的師德修養,自覺為人師表。(4)有助于更好地學習其它各門教育學科。

  35、答案要點:(1)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涵義(2分),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選擇時所持的一種態度傾向。(2)關于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爭論(3分):個體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a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指在資本主義初期舊式分工使人的發展片面化,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大工業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條件下,工人“體力和智力的統一、和諧和充分、自由的發展學說。(3分)b.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實際上是社會歷史過程中社會矛盾的一種體現。(6分)①從社會歷史的總的進程來看,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是密切聯系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因此,總的來說教育目的兩種價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對立的;②人的發展與具體的社會現實之間是有矛盾的,這種矛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還很尖銳;③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個人的發展與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統一,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點:(1)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貫徹本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揚教學民主。

【教育心理學專業專升本試題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專升本考試教育心理學專業試題及答案解析11-18

專升本英語專業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6套)01-07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專升本(精選5套)11-21

專升本教育心理學專業真題及答案11-18

大學專升本教育心理學專業試題試卷(精選5套)11-21

專升本考試歷年教育心理學試題試卷01-25

成考專升本試題及答案10-15

管理學專業專升本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11-21

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及答案11-02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