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調節學生心理的作用論文
摘要:眾所周知,音樂在教學開展中不僅具有陶冶情操、熏陶審美的作用,對于學生心理的調節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著自身的發展,關乎著國家棟梁之才的塑造。因而,如何在教學開展中利用音樂教育調節學生心理,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者們普遍重視的問題。本文在介紹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心理調節作用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如何選擇具有顯著調節作用的音樂內容,發揮音樂教育的心理調節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生;心理;調節;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而是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都呈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狀態”。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的學習壓力、社交壓力隨之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藝術教育形式,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學校的音樂教育實踐,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對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等,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音樂教育對于調節學生心理的積極作用
音樂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這里所指的是廣義上的音樂教育,是指通過音樂熏陶,影響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增進知識技能的教育形式。那么音樂教育具體是怎樣調節學生的心理,使其遠離精神困擾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音樂可以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世界觀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穩定。尤其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往往具有嚴重的叛逆心理,加入繁重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影響,很容易產生焦躁、苦悶、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長期得不到調節和發泄,將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音樂具有轉移人的注意力、集中力等作用,聽音樂可以緩解疲勞,消除緊張、解除抑郁、克服焦躁、使人的心情平靜,使負面的.情緒得到宣泄。同時,音樂可以提供一些正面的能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其次,音樂可以凈化心靈,培養審美情趣。音樂教育的核心是使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并能根據自身體會創造美、表達美、傳遞美。音樂是通過音符和聽覺傳播的,因此,這里所說的審美,指的并非我們肉眼直接看到的美,而是指通過聲音傳播的無形的美,而這種美是直擊心靈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過濾掉壓抑的生活帶來的心靈雜質,通過感知音樂的美好來感知世界的美好,培養人文情懷,從而養成陽光、豁達的個性。同時,“藝術是相通的”,通過音樂教育的培養,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學、美術、歷史、戲劇等其他美學知識,幫助其開拓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審美認識。再次,音樂可以塑造品德,促進身心健康。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道德品質的養成非常關鍵。這個時期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嚴重,處理事情也比較極端,加之社會上的種種誘惑,很多孩子在壓力的影響下往往養成不好的道德品質,甚至受人教唆導致犯罪。尤其是對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方式,青少年往往比較反感,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有別于傳統教條的教育方式來正確引導學生的言行。音樂教育恰恰是一種輕松的,青少年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音樂作品中除了飽含藝術感染力之外,也包括很多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內容。音樂中所表達的道德品質會在無形之中融入到學生的身心成長之中,幫助其塑造完美的人格。當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不良的情緒時,學生可以通過自身調節抑制這些情緒的影響,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音樂教育調節學生心理健康的開展實踐
作為教學工作者來說,通過音樂教育調節學生的心理,要選擇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適應學生欣賞需求的音樂內容。如果教學實踐有所欠缺,不但不會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反而適得其反。比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自媒體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微博、微信上的很多音樂作品,未經審核就直接發布到網上,音樂形式、內容庸俗,不僅不能使人產生美的感受,甚至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首先,要對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篩選。大多數教師和家長對音樂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辨別哪些音樂是積極向上的,是適合學生身心成長的。選擇歌曲方面,應選擇基調正面、歌詞勵志、曲調舒緩或富有激情的音樂內容。而當前比較流行的“嘻哈”音樂、“黑人”音樂等等,歌詞中多有消極情緒、厭世情緒等,則并不適合心理狀態還未成熟的學生群體。另外,還可以選取一些“詩歌”配舒緩音樂的形式,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讓學生閉上眼睛潛心傾聽,隨著音樂與朗誦緩緩入眠。對于學生來講,這不僅可以舒緩一天的學習壓力,促進睡眠,同時音樂和詩歌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在無形之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心靈的凈化、情懷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其次,在選擇音樂時,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監督。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接觸音樂越來越方便。可以通過電腦、智能手機可以隨時播放音樂。將喜歡的音樂下載到手機里,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欣賞。然而,網絡音樂內容魚龍混雜,青少年獲取的方式簡單,辨別能力較弱。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引和監督。當然,這種監督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在不影響學生情緒的情況下進行溝通,以免引起其逆反心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的調節具有積極作用,在音樂內容的選擇上也要具有引導性和針對性。在音樂教學開展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選擇蘊含正能量的、積極的音樂內容,陶冶身心,修身養性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成為學校音樂教育中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學校、教師、家長都要積極把關、相互配合,積極發揮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心理調節的作用,這樣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音樂教育調節學生心理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NO對擬南芥氣孔發育的調節作用論文04-08
音樂教育對高職生心理發展的積極作用論文09-15
孕期的心理調節02-25
論心理狀態的調節與聲樂演唱的關系論文09-14
臨床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論文06-22
音樂教育心理學優秀論文06-22
音樂教育的認知主義心理學論文09-16
論文淺論關于中學生心理障礙與自我調節05-16
調節心理的勵志語句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