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中醫兒科學教學效果之我見論文
中醫學是我國傳統醫學,數千年來,不僅為人民的健康及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散射出瑰麗的光芒。兒科學作為臨床基礎醫學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在兒科教學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
(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中醫是非主流醫學,學生入學后就后悔,就業狀況不容樂觀,兒科醫師收入偏低,學生不愿意搞兒科等);
(2)學生動手能力不強(醫療行業風險高,醫患關系緊張,所以帶教老師不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面對這些問題,兒科教研室的教師們,努力設法應對。下面就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同行們商榷。
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簡單明了、聯系實際、目標明確;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掌握疾病診治方法;有利于教學的連續性;有利于彌補課堂講授的局限性等特點。多媒體教學包括:圖形、圖像、三維動畫等。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使枯燥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給學生直觀的視聽覺沖擊,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可加深學生的課堂內容記憶。
2結合臨床醫案
根據中醫臨床基礎學科課程特點,主要傳授辨病、辨證論治的本領,要真正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需要任課教師有豐富的臨床閱歷、較強的臨床能力,教學能理論聯系實際。否則只是紙上談兵。筆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穿插結合自己的臨床醫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髙學生對本專業的信心。
開展小講課、病例討論和教學查房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實施病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每接到一份病例,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分析做出正確的診斷,這就促使他們認真的讀書、查閱資料,甚至相互討論。這樣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思考和自學的能力。
3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
建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用于學生技能訓練和考試,解決學生臨床實踐機會較少的問題,一些必須掌握的技能,可以讓學生在培訓中心反復訓練,促進學生臨床技能的進一步提髙。同時,臨床技能的提髙,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
4問題教學法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是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以學生的自我學習為主和大家討論為輔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國古代大教育學家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通過問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和引導學生,引發學生的興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筆者在《兒科學·黃疽》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的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內科學知識,自己進行辨證、立法、處方、用藥,最后筆者加以糾正、補充和分析。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辨證論治思維方式。
通過以上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達到了提高中醫兒科教學質量的目的。
【提高中醫兒科學教學效果之我見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生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論文10-03
精設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果的論文09-24
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論文09-24
強化快攻意識培養,提高籃球教學效果論文10-01
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之我見的論文10-02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論文10-03
淺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論文04-13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論文10-03
關于提高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探究的論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