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設計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園林景觀設計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詳細探討了休閑式酒店園林的設計理念、園林布局、主題景觀設計創意和造園特色等,用盡乎白描寫意的園林表現手法營造出休閑式酒店園林情景交融的意境。
關鍵詞:休閑式酒店;園林設計;景觀布局
1設計背景
張家界湘電國際酒店是一家以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為主題的四星級商務酒店,酒店建筑布局為層層院落深進的園林式風格,建筑物依山就勢,借景抒情,和張家界自然風光巧妙融于一體。由于酒店的升級,原有的園林景觀僅僅停留在綠化上面,只是通過種植一些常有植物和草皮達到綠化的效果,未能充分利用酒店優越的地理環境,各個院落設計空間內外滲透不夠,建筑與景觀未能有機地融合,內部園林景觀無序,主題不夠鮮明,文化內涵未充分釋放,遠遠達不到休閑式酒店的要求。如何將酒店內園林景觀與張家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機融合,成為其園林設計關鍵的節點所在。
2酒店園林景觀設計的主旨
本工程園林景觀設計范圍為酒店內部空間、主題園林景觀、景觀帶綠化布置、屋頂平臺綠化設計以及連廊等;根據酒店內園林景觀現狀,考慮到所處的位置、建筑風格、庭院空間、綠化現狀等,擬在設計體現張家界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特色為主,特別是將張家界本土的水和石引入園內,在園內自然生成富有張家界野趣的溪流和山石,來與整個風景區巧妙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3園林景觀設計
3.1張家界鄉土景觀的挖掘
張家界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峰密巖險,谷深澗幽,匯峰、谷、壑、林、水于一體,有三千多座奇峰異石,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景區內植被豐富,花草樹木種類繁多,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藍本”。
金鞭溪位于景區東部,因靠近金鞭巖而得名,全長7.5km,自老磨灣至水繞四門經索溪注入澧水。溪流穿行于峰巒幽谷之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樹木繁茂,千峰聳立,構成極為秀麗清幽的`生態環境,被稱為“世界最美的峽谷”,“最富詩意的溪流”。
3.2景觀布局構想
以張家界景區特定地理環境、地質景觀為設計參照,以本地植物、山、石、溪流為造景素材,根據酒店建筑層院落深進的風格,充分利用空間高差進行合理設置和景觀布局。在酒店內景觀構思設想上,以金鞭溪為藍本,自五棟至大廳,營造一條貫穿整個酒店的潺潺溪流,溪流流經的每個院落都有相應的景觀主題,且溪流完全效仿自然,蜿蜒曲折,水質澄清透明,若隱若現。每個院落透過四季景觀特征的表現,充分展現各個庭園空間不同的園林意境和韻味,從而讓賓客充分享受遠離喧囂城市,親近自然的愉悅心情,以達到休閑生態園林酒店的終極目的。再通過水池、溪流、園路、花草樹木、亭臺、山石等景觀元素以及園林小品等造園手法,輔以現代背景音樂系統、光電照明系統,使酒店園林真正體現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自然山水與人文特色合二為一的美好境界。在各景點適當位置以景石形式突出景點的人文內涵。
3.3景觀布局順序
景點布局以五棟樓為起源,接外部山泉作為水源構建一條溪流,連接整個院落,直至酒店大堂,四、五號樓樓梯地段為溪流的源頭;該院落以跌水、亂石叢表達“源”的理念,體現溪流的發源;二四棟三號樓前地段為溪流的中段,該院落以棧橋、干涸的河床、淺灘表現“寂”的理念,體現石與水的文化,餐廳前長庭地段為溪流的末段,該段以寬廣溪流、深潭表達“納”的理念,體現一種海納百川的意境。大廳內為溪流的結尾。
3.4各院落園林景觀設計
3.4.1起源(四、五棟間院落)
在樓梯處堆石造山,營造“水自天上來”的氛圍,寓意溪水源頭自山上而來,樓梯下設淺池,上鋪鵝卵石引導起源水流,細小的溪水分兩道蜿蜒向前。溪水曲折、婉轉,中途流經人工堆砌的山谷最后在三號樓附近拐彎流入主題景觀區。
3.4.2寧靜悠遠(三棟前部院落)
此處庭院面積不大,地處賓館中部,顯得格外靜。當細流經過之前的醞釀到達此時已較為成熟。整個庭院陸地部分鋪設小碎石,一條近似干枯的河道連接著前面的細流,將水引入一小潭之中,小潭中設三個涌水口,仿地下水涌出,一條木棧道穿插其中,全院野趣橫生,令人雖置身鬧市,仍能體驗山野之幽。
3.4.3樹大蔭濃(四、二棟間院落)
院中那棵生長了幾十年的桂花樹是全院的靈魂,以院中的桂花樹為主體分別設計峰回路轉景石和園中小憩石凳休息區。充分考慮了院子的可進入性,使空間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一種書香氣息。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玉蘭、紅楓、南天竹等,隨園景肆意點綴,突出表現休閑式園林的隨意和輕松。3.4.4蓄(二棟前部院落)
水流經過不斷地積累到達此處已非常成熟,最后通過二棟門廳美人靠下部的跌水瀑布在二棟前積聚成了一個大的水面。依據地形又將水面做成三層跌水,水流從滾水壩跌下。水面中央設小亭,通達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紅砂巖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將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邊設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駁岸。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龍爪槐、芭蕉、杜鵑、荷花、馬藺等,從而將此園點綴得滿園春色,情景交融,令人美不勝收。
3.4.5海納百川(餐廳前部院落)
此處綠地地形狹長,自然形成落差,水流由二棟前大水面流經原由長亭改造的風雨橋,形成一段自然曲折的溪水,最后在自然高差處奔流而下,最后止于一深潭中,形成海納百川的自然景觀。岸線自然堆砌,石頭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植物運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鳶尾、蘆葦等,通過多種不同風格的植物和水景,將此景觀映襯出江南小鎮詩情畫意的意境,并充分體現出主景觀的大氣磅礴與韻味深長。
3.4.6大堂
大堂作為迎接賓客的地方,同時又在進入西餐廳的門口,正對大門,該處布置小型水池,自然岸線,水池內養紅錦鯉,在原有的墻上凹坑內布置堆石,內設流水。
3.4.7迎賓小亭和連廊
迎賓小亭內直立墻面布文化石,底部堆石,和大廳風格布局保持一致。原有連廊進行整修,靠內部墻面取消,靠外部把原有的窗面形式,改為江南園林院落院墻的景窗,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
3.4.8其它小塊綠化及屋頂綠化
需要種植綠化的屋頂,內布50cm厚種植土,種植天鵝絨,馬蹄金等,屋頂邊凌空時,圍繞頂邊種植迎春,讓其自然下垂。
其它小塊綠地在院落內部的小庭院空間內,布置叢竹、芭蕉、蘇鐵等,從而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典園林氛圍。
4結語
休閑式生態酒店與現代功能型酒店最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其良好的生態性和自然性方面,園林景觀主題區別突出表現在“雅”與“靜”上。因此,其景觀園林比現代功能型酒店有更高的要求。園林景觀建筑空間的流動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所在,張家界湘電國際酒店園林景觀改造設計正是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基礎上,糅合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造園手法,將張家界自然風光與人文內涵巧妙地結合到一處,將動之美與靜之美深蘊其中,從而給所到賓客一種如沐春風、自然舒適的愜意感受。該景觀改造自2007年初施工完畢后,以其自然、野趣和富含中國傳統文化趣味得到了甲方和四方賓客的大力贊賞。
參考文獻:
[1]陳國平,景觀設計概論[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韓靖,梁雪,張玉坤,當代生態型建筑空間形態分析.世界建筑,2003(8).
[3]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2
[摘要]園林景觀設計對城市綠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園藝是農業種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帶動了園藝技術的發展,并且逐漸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使園林景觀更為多樣化,更加貼近人們生活需求;诖,筆者結合個人觀點,就新時期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發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園藝技術;園林景觀;設計;發展
中圖分類號:TU3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xx)37-0017-01
1 園藝技術
園藝技術一般指的是苗木種植培訓、修葺、驅蟲、生產、管理經營的綜合技術。當前在園林工程中,主要是指針對園區特定植物樹木,定期進行統一的修葺維護、造型、殺蟲等過程。園藝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園林工程的整體效果體現,以及景觀形態保持都有較好的作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園藝師進行具體的景觀維護管理。
2 園林景觀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在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實際應用過程中,具體指針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自然景觀、地理環境、建筑類型、水域環境、植物類型、道路進行改造設計的工作。通過園林景觀設計使得園林工程更具美感、欣賞價值,以及生態平衡性。一定程度上園林景觀設計,代表區域人文文化以及文明程度。
當前國內在分析探討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使其區別于園林工程設計。認為園林工程設計更偏向于工程設計一類,而景觀設計則屬于具體事物的設計。但從根本分析,兩種設計區別較小,并且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針對對象相似。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園林工程設計與園林景觀設計可同時進行。
3 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
園藝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為針對植株進行修剪、栽培、種植、培育、養護等綜合性的作業流程,主要應用于農業發展以及園林工程養護。園林景觀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為針對園林建設項目,進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學等方面的園林工程設計。使得園林工程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邏輯感、美感,以及區域文化等特征。針對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3.1 園藝技術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
園林工程在建設應用的過程中,設計了大量的樹木、禾木、灌叢等植被。此類植被種植之后,其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園藝人員針對此類植被定期進行修剪,以此保障整體的植被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的理念,最終能夠突顯園林景觀設計的效果。因此園藝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可看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
3.2 園林景觀設計提升了園藝技術的工藝發展
園林景觀設計為園林工程的上層建筑,因此其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較多的手段進行協調管理和設計。當前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園藝技術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工程,園林景觀設計對其產生了促進性的作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增強園藝技術的工藝發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應用中,由于地理現狀等原因,園藝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性。在此現狀下,園林景觀設計可通過調節植被的方式,進行園林工程設計的優化。以此提升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強園藝人員的人身安全。
4 新時期下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
4.1 高檔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
高檔小區綠地覆蓋率在整體面積的35%,公共綠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積不低于4000m2。高檔住宅區綠地面積的1/3,需要有充足的陽光。所以,在進行住宅區設計時,設計師通常將會將小區綠化轉為景觀設計,符合國家標準的同時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區檔次,給予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在進行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區地形、土壤、天氣等條件,進而選擇適合小區環境的植物。選擇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種,節省資金投入同時達到美化效果,兩全其美。
4.2 商務建筑景觀設計
一些商務辦公建筑中也會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以緩解人們工作壓力,放松心情,同時增加文化氛圍。在商務辦公中融入園林景觀設計可以營造一定的環境氛圍。將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務辦公中更能夠增添園林特點。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氛圍、環境的襯托,強調立體化和適用功能。例如:在進行商務建筑景觀設計中可以加入涼亭、桌椅等基礎設施,滿足該區域的人們對于休閑功能需求。給予人們一定的休息空間,配合環境效果,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3 空間分布設計
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其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良好的體現設計效果,并且協調園藝技術的發展。具體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空間分布的設計。通過合理的分布景觀設計類型,達到區域空間的合理利用,并且帶動園區游客的流動。避免因重復設計造成的審美疲勞,影響了最終的設計效果。
例如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考慮園藝技術的實際落實效果。并且對設計區域進行綜合劃分,設計的過程中應考慮陽光照射情況、地理環境現狀,以期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并且提升空間利用率。
4.4 建筑形態設計
建筑形態設計為園林工程景觀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體現影響重大。當前我國園林工程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用較多的建筑形態有:明清建筑形態、徽派建筑、古今結合類型的建筑形態。此類建筑形態對于整體園林工程的效果體現,以及景觀設計效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建筑工程為園林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建筑形態設計結合景觀設計的分布,良好的體現了整體的園林效果。
4.5 景觀分配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分配為主要的設計流程之一。設計人員根據整體園林工程區域進行規劃,按照地理環境現狀進行改造設計。在此過程中,為了體現整體設計效果,并且完善園林工程的景觀內容,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結合園藝技術發展,針對景觀分配進行合理的配置。
4.6 資源配置設計
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在結合發展的過程中,除去注重園區內設計效果,還應針對園區內資源現狀進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園區內部飲水機的分布、休息座位的分布、垃圾桶的分布、餐飲區域的分布、商業區的分布,應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通過針對整體區域進行劃分,之后按照常規客流量的分析進行資源配置。最終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并且帶動園區內經濟的增長,以及游客舒適度的提升。
4.7 人文區域設計
一般情況下園林景觀設計與園藝技術在結合發展的過程中,除去設計方面的理念落實外,對于園林所在地人文文化的體現,也為常規的設計手段之一。一般情況下觀光類型園林工程,涉及到接待游客等功能。因此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人文設計。設計人員針對整體的區域范圍,應劃分出人文文化區域或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將人文文化滲透入每一個區域。并且在園藝養護的過程中,園藝人員也可通過修葺草木,進行具體事物的設計表現。
結語
當前我國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整體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但在細節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效果體現,并且造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以及資金支出。此類現狀下,為了有效改善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筆者分析當前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并參考相關案例,針對當前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 應碧君.現代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J].中國林業產業,20xx,02:60-61.
[2] 朱子軍.新時期園藝技術同園林景觀設計結合[J].建材與裝飾,20xx,10:84-85.
[3] 陶金鈺,王夢林.新時期園藝技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J].現代園藝,20xx,21:74.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3
摘要: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從基礎理論知識到實踐過渡的一門重要課程。文章介紹了“嵌入式”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通過五個教學模塊進行詳細說明“嵌入式”教學策略。
關鍵詞:嵌入式;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教學策略
風景園林專業升成一級學科后,其專業課程都面臨著升級整合,“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必修課程及特色課程,主要是運用有觀賞價值的植物,根據其生態習性和觀賞特性,將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其他造園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創造具有意境的優美景觀,供人觀賞。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認識識別等基礎課程的總結,又為后續園林景觀設計課程、園林工程、畢業設計等綜合性課程打下基礎。
1“嵌入式”教學及其內涵
1.1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嵌入式”教學的界定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有著很強的操作性,尤其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這門課程,很多學生都缺乏對植物景觀設計的整體把握,直到畢業了還對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彌補這些都顯得很關鍵。本次教學方法是將與其相關的教學信息融入“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教學新方法,是一種借鑒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開展“嵌入式”教學。
1.2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嵌入式”教學的內涵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嵌入式”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對涉及到相關知識的理論點、實踐內容知識或者相關專家進課堂等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理論研究前沿的問題及實踐內容通過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課程當中,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打破固定的思維,使學生在學校課堂中就能接觸到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為直觀地感受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2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介紹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是天津城建大學風景園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課程的基礎上改革和擴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訂風景園林培養方案的時候重新制訂了新的教學大綱,是風景園林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從原有的24課時,擴展到64學時,并從以往的純理論講解擴展到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在新的培養方案中,“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這門課在大三開設,在學習階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學應用在這門課程上,既然是對以往的理論知識的一個總結,又可以對新的知識有大體的認識,為新的課程打下伏筆。
3“嵌入式”教學方法在景觀設計課程的應用
3.1課程現階段的問題
3.1.1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不夠很多學生在聽講或做作業的過程中,對之前講的內容一知半解,如對植物形態不了解,“張冠李戴”;在選擇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設計,往往會出現南方的樹種;有的應該是適宜種植在陰面的植物,就在沒有遮蔭的陽面地方出現,學生普遍缺乏對植物動態欣賞的把握,這都是由于學生對之前知識儲備量不足造成的。3.1.2學生對空間關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學生對于空間關系的把握還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夠正確處理植物和空間之間的關系,設計的時候缺乏層次感。3.1.3學生圖紙表達不規范,表達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終交圖的時候卻與當時的設想有很大的差距,學生在最終表現的時候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在課程當中應該“嵌入”相關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3.1.4教學實踐環節課時較少以往24學時的教學理論占主要課時,只有最后的'4學時是對學生下達任務書,布置結課作業,結課作業往往是針對某一花園或小區居住花園的植物景觀設計,在缺少實踐環節的情況下,導致作業的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嵌入式”教學來解決,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嵌入(如園林樹木學、植物生態學、設計初步等理論知識)、空間關系的嵌入和實踐能力的嵌入來貫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學策略
筆者針對新的培養方案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內容重新進行的脈絡清理,把課堂教學分成五個模塊,在課堂上始終以理論教學為主線,見表1,以知識點(相關理論內容)的嵌入、實際項目(實踐課程)的嵌入為主要途徑,提出五大模塊,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學內容和嵌入的內容:通過作業來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模塊一,要求學生掌握植物的種類、習性和識別,這一模塊把園林樹木和花卉學的內容嵌入在里面,通過校外實踐識別常見的園林植物,來強化這部分內容,最后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調研報告;模塊二,主要在“嵌入”美術基礎、設計基礎及風景園林藝術原理,把課程重點放在對種植設計和對形式美法則的應用上,從植物形狀、大小、顏色、質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組合的形式美法則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因為藝術都是相通的,這樣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能夠更感性地把植物設計提升到藝術的層次上,這部分考查要求學生運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層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觀案例調查分析的PPT;模塊三,主要是講解植物造景的生態學應用,這部分內容就需要“嵌入”光、溫度、濕度等植物生態學的內容,通過學生課下查找網絡及書籍資料,來獲取植物生態設計的案例,以課上匯報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這部分內容;模塊四,是把學生分組,為天津市近幾年比較成熟的公園和新建的廣場、居住區小游園等空間進行測繪,并以組為單位進行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的繪制,這一模塊是通過“嵌入”景觀規劃設計原理和城市規劃原理,使學生在做小項目的時候從宏觀規劃考慮出發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選擇的內涵和文脈;模塊五,是最后一個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考慮到課時的限制,由教師提供一塊規劃好的場地,由學生進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現場之后,這就要求學生對植物的布局和種類選擇進行設計,讓學生在項目布置任務書階段就介入,通過對任務書的解讀更好地理解場地的設計,之后通過功能分區的設計、景點的規劃、植物的選擇等進行討論說明,完成植物景觀設計,最后通過“園林工程”相關理論知識的嵌入,使學生有意識的讓設計達到施工圖的標準,使學生意識到什么樣的植物設計才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實施。
4結語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對“嵌入式”教學的探索,為系統的教學和實踐教學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并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面和實踐能力,調動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鋒,寧惠娟,包志毅.園林專業“植物種植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9,02:72-74.
[2]吳順發.滲透性教學法探討[J].閩江職業大學學報,1999,04:33-34.
[3]王美仙,董麗,尹豪.“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11,02:71-73.
[4]郝培堯,李冠衡,尹豪,董麗.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課程教學組織優化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15,01:68-70.
[5]邵鋒,包志毅,寧惠娟,謝云,鄭鋼.風景園林專業“植物景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10,02:96-98+101.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4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地介紹了現代景觀設計中傳承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在此基礎上,對現代景觀設計中傳承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進行了詳細地分析,最后闡述了現代景觀設計的創新性發展,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可參考依據,促進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
關鍵字:傳統園林設計;現代景觀設計
前言:中國園林設計融合了藝術審美、文化內涵、哲學思想和建筑業。我國傳統園林歷史悠久,是自然和文化的結合,體現了山水之美和建筑之美,以自然為基礎,將建筑業、人力藝術、自然環境完美的結合,形成了環境優雅的園林設計,具有豐富的意境。現代景觀設計正在進行新的嘗試,既需要秉承優秀的傳統園林設計,也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現代景觀設計傳承了園林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是傳統園林的傳承和創新。
1. 現代景觀設計中傳承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
1.1 師法自然,崇尚自然美的設計思想
我國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是合理地添加自然要素,遵循“師法自然”的思想,崇尚自然美,是一種比較高超的設計手法。我國傳統的古典園林設計是布置在已有山水環境之中的,從兩晉南北朝到清代初期,為了使兩者達到協調的造景效果,人們把建筑布局與山水環境聯系到一起,代表了自然主義的情懷。這種樸素的設計思想并不是通過機械人工模仿或者形式再現來實現的,需要園林設計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對自然美的總結、概括、抽象,是來源于自然的,又是超出于自然的,巧妙地將自然美和人工美結合成為一體,創造出舒適宜人的景象。
現代景觀設計傳承了傳統園林的崇尚自然的設計理念,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的設計思想,這也是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生態思想的體現。借鑒傳統園林自然美的特點,現代景觀設計創造了人魚自然和諧的空間環境,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符合人們對環保的`追求,保證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傳統園林設計在發展過程中,是根據貴族的心理需求和日;顒佣ㄔO的,其功能需求是主要是作為貴族觀賞。然而,這時期的傳統園林設計注重人本主義,根據人的游憩或觀賞等需求,提供符合人需要的園林設計。在傳統園林設計中,人作為設計的核心對象,園林設計師都是按照人的喜好、性格、興趣,創造出人性化的園林,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隨著我國對人文主義思想的重視程度的加深,現代景觀設計改變了最初忽略人感受的設計方法,繼承傳統園林設計的人文主義設計理念,加強了對現代景觀設計使用者的需要的研究,充分考慮使用者的具體要求和需求,能夠設計出更加舒適的園林環境。
2. 現代景觀設計中傳承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
我國現代景觀設計發展過程中,傳承了傳統園林設計的設計手法,主要體現在空間組景、詩情畫意、疊石理水、植物配置四個方面。
2.1 空間組景方面
我國傳統園林設計主要采用步移景異、以小見大的空間組景手法,十分精妙的設計了園林的空間效果,非常講究空間環境的許是變化,更加巧妙的運用不同的景觀元素,并且同樣的組景方式使用的不多。其中,步移景異的設計手法,將同一環境內的景色創造的變化很大,景色各異,注重虛實、層次、因借、抑揚的安排,使園林達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觀效果。以小見大是豐富了有效的空間,實現更廣闊的景觀效果,F代景觀設計中,采用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精妙的創造出變化莫測的景觀環境。
2.2 詩情畫意方面
在傳統園林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注重意境的創造,賦予園林以靈魂和生命力,需要人們感知,才能夠理解園林設計的自然美和形式美。我國傳統園林設計師將園林設計成為具有詩情畫意的空間環境,這些設計師大多數也是田園詩人。現代景觀設計在已經創造方面也十分考究,并不是簡單地種植植物,而是創造出情感色彩豐富的園林設計,設計師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挖掘、分析,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將傳統園林設計的詩情畫意思想融入于現代景觀設計中。
2.3 疊石理水方面
我國傳統園林設計中的兩大要素就是疊石和理水。水元素包括水聲和水形。水體主要是瀑布和疊水兩種形式。潺潺流水可以平復人們的心情,使人變得心情舒暢。水形是隨著岸線自然變化的,與靜態景物結合,形成不同形態。傳統園林中,普遍采用疊石的設計手法,創造多變的地形,使得空間環境更加豐富。在疊石理水方面,現代景觀設計也做的很好,將山水要素和石體要素加入到現代景觀中,與環境相協調。
2.4 植物配置方面
在植物配置上,中國傳統園林采用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地組合樹種,注重植物間的層次搭配,如花草、地被植物、灌木、喬木的疏密變化、高低變化,實現更好的景觀效果。此外,傳統園林賦予每種花木不同的特征,賦予花木以人性,例如,牡丹的富貴、梅花的堅強、菊花的高尚、文竹的永恒,蓮花的高潔等,F代景觀設計同樣注重花木的搭配,繼承了傳統園林設計植物配置的手法。
3. 現代景觀設計的創新性發展
現代景觀設計要正確分析傳統園林的觀點,找出傳統設計中的利與弊,秉承傳統園林設計中的優秀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我國現代景觀設計設計師在分析傳統園林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性地進行的,目的是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主義形式的現代景觀設計。
3.1 景觀設計與數字技術的緊密結合
早于1969年,生態學家就將景觀設計就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對景觀場地內的自然要素進行分析和分類,根據使用者的具體要求,進行生態敏感度評價,創造出更加舒適的空間環境。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景觀設計運用先進科學技術,邁入數字時代,對景觀場的形貌進行分析,能夠獲得場地的坡向、高程、坡度等信息,更準確掌握場地的現狀,使得現代景觀設計更加科學性、經濟性。
3.2 加強與西方國家的交流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西方造景手法帶給我們很多啟示,例如,日本的枯水造景手法等,法國幾何式構圖造園藝術,意大利苔地園造園藝術。我國現代景觀設計學習并借鑒了西方園林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與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結合,采用多種造園手法,拓寬了現代景觀設計的思路,提高了現代景觀的整體效果。
3.3開拓了景觀設計的服務領域
我國傳統園林設計存在一定的封閉感和內向型,并且由于當時的封建制度,園林只服務于少數的貴族,這也是傳統園林設計的局限性。不同于傳統園林設計,現代景觀設計打破了傳統園林的局限性,它們的使用者是廣大人民群眾,是更加開放的活動空間,F代景觀設計打開拓了設計領域,是一種完整、系統的景觀規劃,致力于改善人們群眾的生活環境。在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園區、體育中心,都建造了現代景觀,增加了城市的美感。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傳統園林設計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國現代景觀設計中吸取了傳統園林設計的精華,傳承了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手法,主要體現在空間組景、詩情畫意、疊石理水和植物配置方面。現代景觀設計延續和繼承了傳統園林設計,同時又與數字技術的緊密結合,加強與西方國家的交流,開拓了景觀設計的服務領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5
摘要:園林景觀設計不可避免地會改變原有自然生態,需要合理的設計施工,否則會對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降低生活適宜度。介紹了生態修復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原理的應用,闡述了生態修復相關技術,分析了生態修復和園林景觀設計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為園林生態的合理修復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園林景觀;生態修復;植物配置
0引言
園林景觀作為生態環境綠化的組成部分,一方面裝點了自然風景,另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但是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人為的施工設計不可避免地會改變原有的自然生態,如果不進行合理的設計施工將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對于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降低生活適宜度。在工程建設中需要大量使用鋼筋水泥混凝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生活環境的適宜度和綠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越來越多宜居自然的排名將綠化作為重要衡量指標,而園林綠化并不能讓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園林景觀不能盲目建設,需要通過科學的生態學理論,采取合適的生態修復技術讓生態系統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1自然生態修復
1.1生態修復內涵
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不僅具有抗損壞能力,還具有損壞之后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修復是建立在一定程度損壞的基礎上的,如果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將會喪失自我修復能力。生態修復的本質并不是人為的強制性改變,而是利用生態環境自身的恢復能力,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原貌或者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人的輔助作用,這種輔佐作用可以加快生態環境的修復進程。生態環境修復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第1方面是實現生態系統的地表基底穩定,基底的穩定性是生態系統得以演替和發展的重要保證。第2個方面是恢復植被和土壤,植被作為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肥沃的土壤可以幫助植被更好地生長。第3個方面是增加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少決定著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高低和自我維持能力的強弱[1]。第4個方面是減少環境的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再次破壞,通過一些控制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園林景觀作為綠化的一大作用就是裝點風景,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生態系統恢復問題,也要兼顧園林的視覺和美學藝術,這樣可以帶給人賞心悅目的觀感。
1.2生態修復技術
對于被破壞的自然生態,修復不是簡單地種植一些花草,而是需要運用生態學應用領域的技術對退化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和重建,不僅如此,在構建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時候還需要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優化配置,通過這些措施對生態系統的整體進行調節控制;另外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維持也是構建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是園林生態系統恢復最重要的實施步驟。與此相關的技術雖然形式各異,但是都離不開“恢復和發展”的本質內涵,還包括生態工程設計與實施、環境規劃與景觀生態規劃[2]。典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優化等在原理上都是讓受到干擾或者損害的系統恢復后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自然生態修復基本原理
2.1生態修復基本原理運用
園林綠化通過人工方式實現,實際上就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再造第二自然環境,但是自然環境的重造不能只是簡單地種幾棵綠化植物,而是要運用生態學的諸多原理,考慮生態系統的各方面因素,利用生態學的技術進行精心設計和實施。生態系統的恢復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運用諸多原理實現,這些原理對于園林景觀的設計施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生態適宜性原理、生態位理論、群落演替理論、生物多樣性原理和斑塊-廊道-基底理論等。
2.2生態修復基本原理的要求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所運用的基本原理對于園林景觀的設計都有著特定的要求,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盡可能的滿足這些要求,才能使得生態系統向著良性發展的方向進行,最終實現生態系統的恢復。生態系統恢復中不得不考慮的是限制因子要求,限制因子要求起到了決定作用。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要求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物種結構能充分利用時空資源,這樣的結構可以使生態系統具備自我維持能力和抵抗破壞能力,一旦生態系統建立起強大的自我維持和修復能力,將會減少人工維護的頻率,節省許多勞動成本[3]。生態適宜性原理對于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是多使用當地的植物種類,同時對植物的生長特性和所需的環境條件進行分析,了解這些情況之后再進行園林景觀的種植設計。生態位理論可以合理安排種植植被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與尺度,使得植被處于最佳的生長空間。依據群落演替理論,園林綠化這種人工的環境恢復辦法,如果實施得當,可以縮短生態系統的恢復時間。然而這種群落演替理論適用的范圍必須建立在生態破壞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圍內,當面臨生態環境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時則無法進行現實意義的指導,而且這種生態恢復是極其困難的[4]。增大物種多樣性,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可以形成生態環境抵抗外來的多種風險;另外在綠化中,許多地方的面積較小且分散,對于空間的利用是一大考驗,斑塊-廊道-基底理論在指導景觀層次規劃,考慮生態環境破碎化的場地中,可以讓景觀設計更合理利用空間。
3生態修復與風景園林
生態系統的恢復相比較自然生態系統,有了人的活動因素存在,構成了一種動態復雜的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中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工的因素,它們共同構成了規模龐大的生態系統。園林景觀作為自然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生態平衡、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觀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園林景觀中經常出現喬灌木以及藤草植物,這些植物之所以成為園林景觀常見的植物選擇,是因為它們可以合理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在整個群落中形成復合層次的搭配,且錯落有致的景觀搭配可以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享受。
3.1施工建設對生態的影響
近幾年建筑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比逐漸加大,尤其是工程建設的大量實施對環境影響很大。目前工程建設中,經常出現人工棄土,裸露土地,改變土表徑流,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產生了大量泥沙和生活垃圾造成河道淤積,阻塞排水管道,嚴重的情況下造成水土資源破壞。
3.2園林設計中植被的搭配
園林設計過程中,應根據所處生態環境的特點選擇植物。生態環境與其他生態系統相比,植被較少,需要的植物應該具備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選擇根系發達的植物。工地上生產相對集中,粉塵污染多,需要植物具備抗污吸塵的功能,而且土壤較為貧瘠,需要摘種的植物能夠耐貧瘠,易存活[5]。園林植物管理不像農田那樣可以打藥除蟲,因此選擇植物需要抗病蟲害,同時需要能夠進行粗放型管理。植物的選擇在考慮生態環境問題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植物的美觀性,這樣可以增加景觀的美化,從而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讓人生活其中能夠精神愉悅。
3.3園林工程和生態修復
園林景觀的建設工程需要與植物的種植結合起來進行,統籌規劃。園林建設工程包含土方工程、給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和園路工程等,工程建設過程中可以利用園林植物的防護作用實現受損生態環境的修復。
3.3.1園林排水工程。園林排水主要依靠園林表面和溝渠的建設,一般來講明渠排水是園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建設過程中可以結合園林的道路、地形做成淺溝式排水渠,可有效減少占地面積,同時在溝渠內種植保持水土性能好的植物,在遇到大雨排水的時候可以起到減緩徑流速度及防止水流沖刷的作用。排水的另一種途徑就是園林的地表層,如果不進行防沖刷設計,會造成道路故障,嚴重的會造成交通中斷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思路可以從豎向和橫向兩種設計角度進行,從豎向設計角度考慮,應采用鋪地植物保護坡地,防止雨水沖刷,從橫向設計角度進行考慮,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設置谷坊和擋水石,并與植物搭配消減沖刷力。
3.3.2水景護坡工程?紤]觀賞性的要求,園林中大多存在水域,在園林中進行人工水域的建設需要配套建成穩定的湖岸。人工水域的邊緣為了防止水流沖擊,需要建立駁岸和護坡。一般駁岸可以考慮使用石頭或者水泥材質建設而成混凝土構件,間隙空格種草,與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綠色混凝土模塊等。護坡的硬性建設必不可少,軟性建設如防護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等綜合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河流沖擊的因素。河流兩岸可以種植一些深根性和淺根性樹種結合的喬灌木混交林。為了提高坡面的抗蝕能力,減少徑流速度,可以在坡面種植草坪,不但可以增強景觀的堅固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觀賞性。
3.3.3園路鋪裝。園林中道路的建設是人們觀賞園林景觀的重要載體,合理的道路設計可以增加園林對于人們的吸引力,而且道路設計可以融合藝術的美感,使得整個園林更加有趣。園林道路建設的路面,按照路面材料可以劃分為整體路面、塊料路面、碎料路面和簡易路面等,不同材質的路面,可以設計出風格多樣的園林觀景道路。園林的道路設計雖然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設計規則,首先是盡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證路基的穩定,減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其次是路面應有3%~8%的縱坡和1.5%~3%的橫坡。采用透水瀝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態透水磚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進行生態鋪裝路面可以提高對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4結束語
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自然規模的擴張,人口增長導致人口擴張與環境承受力之間發生了矛盾,對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人們的生活環境,舒適度是首要考慮因素,只有依據生態修復理念和生態學的理論指導進行園林建設才可以打造舒適融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森.基于生態修復構建下的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探索[J].現代園藝,20xx(5):118-119.
[2]陳建清.廣東山地風景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構建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3]朱克利.湖北省水生植物物種資源及其園林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xx.
。4]方良英.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自然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14):105-107.
。5]任海,彭少麟.恢復生態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7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6
摘要:本文對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進行了解析,園林景觀設計要與當地環境相協調,要體現地域特色,因此在設計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園林景觀設計要以地域文化為素材,并進一步繼承發展地域文化。園林景觀設計在表現地域文化時要遵循獨特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歷史場景解析。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環境和人文特征影響,并隨著它們的發展變化而逐漸形成固定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特征是獨樹一幟、歷史悠久。園林景觀設計是指運用園林和工程的技術方法,結合區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進行計劃性、人為的改造。使城市景觀設計趨于合理,園林景觀能保護生態環境,有觀賞價值,又能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務。地域文化與園林景觀有緊密的聯系,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園林景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只有在園林景觀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地域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
1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聯系
1.1園林景觀設計創作的來源是地域文化
園林景觀設計包括人文藝術和自然環境,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獨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變化也會影響著園林景觀的設計,使其呈現地域特色。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可以對地域文化進行篩選和挖掘,從中尋找設計靈感,再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現象,使園林景觀呈現地域文化的魅力,獨樹一幟。
1.2園林景觀設計是展現地域文化的媒介
好的園林景觀在設計時,應該結合現代文明挖掘吸收傳統地域文化中的精華,從而使園林景觀極富張力,既有時代特點又有歷史韻味。游客在觀賞過程中,既能體會到獨特的地域文化,又能體會到當地歷史的發展、人們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產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園林設計中所體現的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現代化,而忽視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現象。園林景觀是一個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設計時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變得靈動、絢麗,F代文明、外來文化的不斷發展,給傳統地域文化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結晶的傳承和發展。因此要把傳統地域文化融合到現代的園林景觀中,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實現傳承和發展。也能使園林景觀具有歷史感、時代感和創新感,豐富了其內涵,提高了其藝術價值,因此園林設計體現地域文化既是建設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傳承發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選擇。
3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表達的原則
3.1獨特性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要體現地域特色,就要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在景觀設計中體現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這樣才能豐富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使其營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圍。
3.2整體性原則
文化的形成與當地的環境有密切聯系,地域環境主要包括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它們構成一個整體,密不可分。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遵循整體性原則,要融入當地環境中,呈現協調性、一致性。
3.3可持續發展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在充分利用當地各種資源,體現地域文化的同時,不能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態資源,且要與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相協調?沙掷m發展原則要求園林設計要從全局出發,要合理規劃利用當地的生態資源,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注重對當地歷史遺跡的保護和開發,使歷史文化在園林景觀中得以繼承和發展。
4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能使其呈現獨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種類形式豐富,不能毫無選擇的堆砌在一個園林景觀上。而是要認真挑選、規劃,使其與園林景觀充分結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現傳統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地域文化元素整體或一部分直接設計在園林景觀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樹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廣泛應用于海南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呈現出濃厚的南國風情。眉山是歷史文化名人蘇軾的故里,這里的`園林景觀處處都有蘇軾的詩詞,體現了當地濃厚的文化底蘊。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設計到園林景觀中,也可以把這些文化因素進行抽象、簡單化的加工,在園林景觀中只保留其抽象輪廓、視覺形體等。這種園林景觀設計使其既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藝術特色。如秦皇島奧體公園中的海鷗雕塑,并沒有詳細刻畫海鷗,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暢的線條勾畫了海鷗的大致形體。流暢的線條、簡單的造型、展開的翅膀在展現海鷗這一秦皇島海濱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種手法既使雕塑發揮了標識秦皇島海濱城市的作用,又給人帶來審美享受。
4.3歷史場景解析
當地的歷史也是一種地域文化,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也應該融入歷史元素、歷史場景。歷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歷史事件、人物、場景,園林景觀通過雕刻、繪畫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使觀賞者者聯想到具體的歷史情境,在感悟歷史的同時,也會體會到園林景觀深刻的文化內涵、濃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龍江的尚志公園、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觀的地面、墻上、木樁等地方展現歷史場景。這些歷史場景的融入設計,使園林景觀具有特殊性,甚至成為獲得當地人歷史文化認同,吸引游客的點睛之筆。
5結束語
園林景觀與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園林景觀設計中對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強園林景觀的內涵和藝術價值,使其具有獨特性,從整體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進傳統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歷史文化價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號,用現代手法把它們融入到園林景觀中,使園林景觀既有觀賞價值、藝術特色,又展現出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翟樑,梁春飛.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江西建材,20xx(10):213-217.
。2]王博.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農技服務,20xx(05):246.
[3]周曉萌.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吉林農業.20xx(02):107.
。4]杭慧.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應用[J].工程技術:引文版,20xx(7):316.
作者:吳富榮 單位:廈門貝臻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7
【摘要】在中國繪畫史上,山水畫憑借它特有的藝術價值占有重要一席,古往今來人們寄情山水,也把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私家園林的建造藝術融為一體,兩者在創作過程中相輔相成,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意境。
【關鍵詞】山水畫;私家園林;文人化;豫園
本文通過對中國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過程簡析,并以海上名園豫園為例,探索出兩者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對書畫藝術和造園藝術中共有的表達手法進行學習。
1早期山水畫與私家園林的關系
山水畫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兩千多年前的絲織品和壁畫上都已有山水畫的存留,著名的北魏壁畫《女史箴圖》和東晉顧愷之的傳世摹本《洛神賦圖》中都能體現出當時山水繪畫的技法還略為簡單樸拙,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特點,這個時期稱為中國山水畫早期孕育階段。隋朝時期,展子虔的山水畫《游春圖》頗具古意,工整細巧且色彩濃烈,開青綠山水先河,也標志著中國山水畫的形成。而史料記載,漢代時私家園林已興起,建筑選址處多風景秀美,但從規模和內容形式上都還依存皇家園林的模仿建造。魏晉時期,隱逸之風和佛道盛行,寄情自然山水的社會風尚促使了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生成和普及,這一時期的私家園林既包括城市私家園林,也包括建在郊外的莊園、別墅。
2繁榮時期的山水畫與文人寫意造園主題
2.1山水畫技法變革唐朝時期社會安定,宗教繪畫逐漸趨于世俗化,中國山水畫也有所繁榮發展。這一時期有著鮮明特點的兩大繪畫流派逐漸形成,分別是青綠山水派和與之對應的以吳道子為代表的.作,把中國繪畫的文學性表達了出來。畫家張躁的著名論點“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古代繪畫創作方面的根本原則,五代時期的荊浩將勾填、勾染畫法變成了“皴法”,中國山水畫在技法上迎來了一次大變革。到了宋代山水畫發展到鼎盛時期,南北方特點對比顯著,北方派雄壯挺拔,南方派淡墨意仙。2.2人文寫意園林唐代私家園林的建造規模勝于魏晉,尤其是中唐以后,詩畫藝術引入園林創作,寫實寫意的文人園林開始興起!疤迫松蟹ǎ稳松猩瘛保瑑伤味U宗的流行使得宋人的造園藝術也趨于重精神,輕形式的手法。這一時期的私家園林建造更為普及,許多文人和畫家都參與其中,他們把詩畫意境融入到園林景觀的設計創作中,使我國傳統造園藝術呈現出從自然山水園到寫意山水園的改變。北宋時期造園的技術和藝術均達到了歷代最高水平,且數量多分布廣,在內容和形式上已趨于定型。這一時期的造園手法根據山水畫主題,融入詩詞,楹聯等與園林建筑相結合,相得益彰,神形兼備。元、明時期的造園技法也凸顯寫意之風,并延續到清代進而發展到高潮,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園林有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留園和豫園等。
3轉型時期三方鼎峙的造園風格
元代山水畫進入轉型時期,即用水墨代替彩色并占據了畫壇的統治地位,元代初期畫家趙孟頫主張書法入畫,即運用墨色深淺變化來呈現出色彩的效果。這一時期文人中普遍出現的重法輕意的美學思想,他們強調應注重繪畫意境,借景抒情,不拘泥于繪畫禮法,因此形成的文人派寫意山水畫也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人物著名的“元四家”。明代畫家大多沿襲前人的繪畫內容,而清代山水畫在董其昌的影響下各展所長,清初以“四畫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為代表的在野派畫家不拘一格的畫風把清代山水畫又推向了高峰。
4豫園景觀設計中山水畫藝術形式的營造手法
4.1飽滿布局和延伸空間豫園始建于1559年,占地三十余畝,園內有四十余處古代建筑,豫有平安安泰之意,作為私家園林它是明代江南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主要風格體現。古代私家園林一般多建造于城區近郊住宅之旁,作為人們生活起居空間的一個延續用來怡情養性,但用地上多受限制所以規模偏小,造景時多為平地挖池、種植花草樹木。豫園的布局因受市井用地限制采用建筑朝向園內,視野不算開闊,借景創作上也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將主要的山石景觀設置在院內的中部位置,如園中四丈高的黃石堆積大假山,其他次園和小空間分布在周圍,布局飽滿,主次分明。豫園的景觀適合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魚樂榭的花墻及半洞門所打造的延伸空間也給人以無止境的視覺感受,如山水畫般的縹緲悠遠。4.2曲直結合動靜相宜《園冶》寫道:“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苯ㄖ扔袕d堂,后有樓閣、亭軒、亭榭,游廊貫穿其中,豫園采用的小尺度造園手法,典型的建筑二層或多層樓閣設計,在水體之上,建筑屋頂的翼角高高翹起,整體輕盈玲瓏,又能避免木架結構免于雨水淋濕受潮腐爛。古典園林遵循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創作,復廊與方亭結合,山水相依,主要有幾種形式:潭、瀑、池、澗。豫園多以水池為中心,向心聚向的格局,水體規模不大但造型上曲折,賦有節奏感,地勢平坦中取水的流向,動中有靜,園中三曲板橋貼水而筑,建筑之上可臨水賞月,極富詩意。4.3細節造景隔墻和漏窗的組合充分反映了中國古典園林在造園手法上對景觀的處理,通過漏景借景以及隔景障景把園林景觀的多面觀賞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一點與山水畫的作畫技巧如出一轍,形成若隱若現的意境,把自然景觀里的細節與畫者的主觀情感結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豫園中的5條穿云龍墻,活靈活現瓦鱗通透,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藝,充滿動感富有生機。植物造景的詩意手法把中國古典園林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賦予中國古典園林以鮮明的民族特色——詩情畫意。像豫園這樣的傳統園林在植物配置上都有著一定的秩序又不失自然,花草植物與山石的排列組合講究畫面感,錯落有致,應接不暇,顏色上相得益彰。名樹古木百年生的就有30多棵,匠人將植物和石頭組合成一幅幅山水畫,結構上高低錯落,疏密有秩,繼承了唐宋時期的造園特點。
5結語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伺c自然的關系是互相尊重,相輔相成的,萬物皆為我所用但不為我所有,傳統園林景觀的造園手法和藝術傳達體現的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主張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園林意境創作。當代設計更需要從傳統的理念里汲取精華,剔除糟粕,以古為鑒,因地制宜地去傳承創新。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8
1地域和文化的含義
1.1地域的含義
地域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1)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與范圍。
。2)每個地域的內部都包含一定的相似性與連續性,不同的地域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3)每個地域都具備符合自身的獨特文化。
(4)不同的地域之間相互影響。由于地理區域的不同,導致每一個區域都具備獨特的政治、環境以及風俗等。
1.2文化的含義
文化是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反映,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總和。所以,文化包含了有意識形態部分,例如,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同時也包含了非意識形態,例如,自然科學或是地理環境等。文化主要是由人進行創造的,屬于社會實踐中的產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
2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原則
2.1獨特性原則
設計師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如果想要對地域文化進行表達,就需要注意當地的傳統文化、歷史建筑、風土人情以及建筑風格等因素,同時需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獨特性,這樣設計出的園林景觀才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2.2整體性原則
設計師在實施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域環境因素,同時根據其客觀規律,將園林景觀中的人文、自然以及生態等方面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園林景觀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協調性。
2.3可持續發展原則
(1)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歷史遺跡的合理建筑和開發,促進歷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需要合理利用生態系統中的每一種物質以及能源,做好科學規劃,保證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3.1地域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創作素材
由于設計園林景觀的時候需要結合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其設計的對象與方式會因地域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所以,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具備獨特性的地域文化便成為了設計師設計園林景觀的創作素材,設計師將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及人文歷史在園林景觀中展現出來,提高了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設計師如果想要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的園林景觀,就需要對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挖掘,這樣設計出的園林景觀才能更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3.2園林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
地域文化具備獨特性,能夠經過園林景觀所展現的美而體現出來,主要表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思想。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可以在了解和采納當地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文化設計手法,促使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不僅具有歷史性,還具有時代性,從而吸引眾多游客的眼球,讓游客在游覽園林景觀時能夠感受到當地的地域文化,從而對當地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所以,園林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4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達方法
4.1對地域傳統進行適度保留
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可以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將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適度的保留。在具有歷史性和典型性的傳統園林景觀中,由于保留傳統設計的方法比較簡單,同時協調性比較高,效果也比較明顯,對景觀環境的破壞度較小,所以,具備較高的利用價值。
4.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其對具備特色的地域文化進行收集和整理也是表達地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經過對比將典型的元素符號進行抽取,凸顯出當地傳統的習俗文化。這樣的表達方式需要對元素符號,以及對傳統建筑或是民俗文化的重視,這些都可以通過當地的建筑物或是小品等展現出來。
5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和地域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不僅能有效提高整個城市的文化水平,促進城市快速發展,還能發揚和繼承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添加新的寓意。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充分了解地域文化,適度保留地域文化的精華部分,同時加上現代設計手法,全面展現出當地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及人文歷史。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9
【摘要】民族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特定歷史時期內的人文因素和歷史因素,并經過時間的洗禮成為一個民族的代表特征。園林景觀作為古老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設計中也對這種民族文化進行挖掘和借鑒,并促使園林景觀本身的文化內涵量增加,除帶給人們美的感受外,還傳承著一定的民族文化。通過分析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民族文化,可以不斷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能力,并從民族文化中尋找到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民族文化;體現
民族文化屬于精神層面的價值體現,是在總結歷史的基礎上不斷升華的結果。園林景觀設計者如果對民族文化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就會在其設計中加入文化元素,大幅度提升園林景觀的外在形象氣質。民族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體現,并不是通過幾個簡單的意象符號來體現的,更不是對民族文化的全面繼承,而是對民族文化糅合、創新之后的一種承載方式。
一、園林景觀設計中民族文化的體現特征
我國的民族文化是總結歷史之后,不斷升華和藝術化的特有民族符號,在這個過程中還會衍生出許多新的意象和產品。民族文化本身的內涵性極強,對于園林景觀設計者來講,恰好可以借助內涵豐富的民族文化來提升園林景觀的內在氣質,使設計更加具有內涵和審美性[1]。民族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體現并不是通過幾個簡單的意象符號和建筑構造來實現,也并不能單純的借鑒本土民族文化體現,實際上,民族文化之間是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一些本土文化雖然具有強烈的本土特征,但是其源頭又來自于國外,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中所體現的民族文化是含蓄的、開放的、不斷變化的。此外,在采用外來文化元素時,很容易使本土民族文化被掩蓋,如景觀設計中,過分強調歐化設計,大量選用具有西方格調的植物和建筑,必然會使我國本土文化消失殆盡,不但不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體現,更會使園林景觀蒙上一層過濃的商業氣息,降低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斂性。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民族文化的體現方式
合理運用民族元素能夠恰到好處的體現民族文化,簡單的符號羅列不僅會使人產生視覺疲勞,還會在表達方式上詞不達意,無法真正體現民族文化特征。在運用民族元素來體現民族文化時,需要講求整體性和統一性,使人們置身其中能夠產生歷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有特殊關聯的民族元素,往往需要通過一一呈現的方式來體現,如十二生肖是一個整體,如果直接引用這一元素,不必做隱匿處理,只需要全部羅列出來,但是如果只選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就會使特有符號缺失,無法體現“十二生肖”的真正含義。總之,園林景觀借助民族元素來體現民族文化,需要從整體上把握,確定主題設計思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情感態度來安排建筑、植物和擺設,避免使人產生“元素展覽”之感。雖然堆砌元素的呈現方式并不值得推崇,但是園林景觀設計中也并不缺乏成功案例,尤其是對典型民族元素的堆砌可以凸顯景觀特征,如我國最初在莊園建設中,雖然一味的照搬歐式建筑,但是經過一段歷史時期后,這些莊園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群,并形成自己的建筑優勢,成為中國園林建筑史上的奇跡。
三、體現民族文化的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ㄒ唬喨惶斐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力求將自然景觀與人為景觀天衣無縫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渾然天成的表現手法。雖然建筑格局、植物布局和物件擺設都由人為因素來控制,但是人為安排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構建一個更加融洽的自然世界。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想要體現民族文化,就要掌握必要的人工技巧,避免破壞自然美感,出現過多人工開鑿的痕跡,通過民族元素與自然元素的巧妙搭配,逐步升華景觀設計,達到傳遞民族文化、溝通情感的目的。
。ǘ⿲嵱眯
園林景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休憩和欣賞,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不僅需要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還要注重人們的基本需要。園林景觀設計中所體現的民族文化是園林景觀功能的一部分,因此,在民族文化的設計構思中,不能忽略其景觀功能的實用性。對于休憩工具的設置、路燈建設、公共衛生間建設,需要合理布置規劃,注重滿足觀賞者的基本需求,便于人們使用,可以將這些工具、建筑與民族元素相融合,既能滿足人們基本需求,又能體現民族文化,如有些景觀設計中,采用傳統木質建筑來搭建公共衛生間,可以與周圍環境相融合,避免過于突兀。在亭子、長廊、長椅設計中,既要考慮這些建筑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要考量其實用性,并根據實用性來安排具體的尺寸和距離,如果只注重建筑形體的外在美而忽略其實用價值,再美好的景觀設計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ㄈ┮饩趁
民族文化中的意境美既可以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可以是園林景觀建設中的一種設計手法。如“借景”手法是我國自創的一種構造方法,可以無限擴張景觀的表現張力,使建筑層次更加分明。意境美的創造過程就是利用有限的視覺環境創造出一種令人無限遐想的美好環境,為實現園林景觀設計的意境美,我國古代園林景觀中有許多設計都是與文學元素相融合的。中華民族與西方文化在思考模式方面有很大差異,中國人在認知事物時,常常依靠想象和感覺,強調對有形事物的無形升華,而西方人則注重用理性的思維和邏輯意識來認知事物。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就出現了一種具有強烈暗示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構造手法。為達到設計理念,一些設計者會將一些矛盾性、對抗性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盡管這并不符合景觀設計原則,但只要方法運用得當,就能夠為觀賞者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審美體驗。
。ㄋ模┛茖W布局
園林景觀的占地面積和所處地理環境一般是固定的,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想要更好的體現民族文化,就需要綜合考慮氣候特點、采光需要等來構建空間布局,處理好宏觀布局與細節設置,避免在民族文化表現中,采用不合理的民族元素。如有些傳統建筑樣式并不適合本地區氣候環境,那么在實際操作中就會有很大難度,或者根本沒有可行性,無疑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四、結語民族文化承載著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民族智慧,園林景觀設計想要與之結合,就需要從中提煉出精華元素來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并以此來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降低商業氣息。園林景觀設計體現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民族元素,借景助景、以小見大,還原自然。但是運用這種設計手法時,不能毫無章法的簡單羅列民族元素,需要以民族性的設計方法入手,避免出現過于形式化的東西,從而喪失民族文化固有的深沉感。在運用民族性的設計方法時,要配合當地的環境特點,注重因地制宜的體現民族文化,達到觀賞性與實用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矯克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與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xx,S1:388-391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0
摘要:園林景觀設計是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使自然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的藝術。中國畫是反映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藝術。中國畫與園林景觀設計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但兩者都符合藝術的基本美學原則,都有對美的追求。園林景觀設計融入中國畫藝術,能拓展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空間。文章在闡述中國畫與園林景觀設計的密切關系的基礎上,重點從中國畫的留白、空間表現技法、意境等方面闡述中國畫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國畫;園林景觀設計;留白;意境;審美
現代園林景觀在滿足人們漫步、休憩、觀賞和心理需求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美的韻律和節奏,F代人渴望簡單的生活和心靈上的放松,重視園林景觀的審美化和情景化,這就要求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突破口,進行藝術創新。中國畫與園林景觀設計雖然是兩門相對獨立的藝術學科,但在色彩、構圖、尺度等方面都遵循藝術基本的美學原則,都有對美的追求。所以,研究中國畫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使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園林景觀中得到新的詮釋。
一、中國畫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內在聯系
1.園林景觀設計概述
園林景觀是指園林中的自然景色或人工創造的景色。園林景觀設計是設計者按照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設計者的審美觀念,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在園林中營造建筑、種植植物、改造地形和布置園路,創造具有美學欣賞價值的景觀環境。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運用科學方法和藝術手法,使景觀設計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賦予園林景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精神。
2.中國畫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系密不可分
中國畫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密不可分、血脈相連。古人云:“善畫者善園,善園者善畫!敝袊靾@家就是畫家,一座座中國園林就是一幅幅三維風景畫、寫意中國畫。中國畫是畫家對景觀的悉心觀察和感悟,是畫家心境和情感相結合的產物,所以,中國畫就是中國園林景觀的意象圖。中國畫與現代園林景觀具有共同的文化、思想基礎,均表達了中國的自然美學觀。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畫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互相滲透、影響和補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畫的意境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精神需求相吻合,兩者都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與審美精神。中國園林景觀和中國畫都崇尚“天人合一”之美,中國造園注重情景交融,給人一種景在畫中、意在畫外的情趣美,滿足了人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審美心理。中國園林景觀是中國畫的物化形態,如杭州西湖賞月,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完美結合,是景觀審美意境的物化。中國畫的章法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風格相吻合,兩者均體現了中國人的簡潔、含蓄的審美精神。中國畫的藝術表現之一就是“計白當黑”,園林景觀在設計中故意留有空白,以虛空傳遞豐盈,給觀者以余味無窮的深遠意境。中國畫描摹的多為開放空間,創造出立體的空間意趣;園林景觀設計也多追求無盡往復的山水空間,如蘇州古典園林“處處鄰虛,方方側景”,小小園林,總給人一種游之未盡的遺憾。點、線、面是中國畫中有意味的形式,將它們組合起來就可以經營一幅畫。園林景觀設計是造園者“在天地中作畫”,一筆一畫、一撇一捺都是中國畫中的意境在自然現實中的景物布局圖式,都是中國畫藝術的原理在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植入與營造。
二、中國畫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留白的應用
中國畫的留白是中國美學所追求的藝術境界?瞻滋帉Ρ戎,可以突出主體,表達作品的中心思想;空白處承載著無限的內容,給人們廣闊的想象空間。園林景觀中的留白通過虛與實塑造景觀空間,虛實相生,實中見虛,以實寫虛,既可以滿足景觀的基本功能,又可以營造意境空間,讓欣賞者獲得更多的靈感與創意。園林景觀設計尊重自然與人文環境,汲取傳統文化精髓,注重對新環境的延展,保留原環境中的精髓,創造有地域特色的園林景觀,追求園林景觀的統一性、完整性。如,龍安寺石庭院中的巖石景觀就為龍安寺營造了一種宗教意義的空間,體現了道家“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龍安寺石庭院中有15塊巖石,這15塊巖石布局奇特,不管從哪一個方向看,都只能看到14塊。再如,蘇州留園入口的留白藝術處理,空間開合曲折,光線明暗變化,游客透過露窗、門洞可以看到若隱若現的園內景色。走過通道,游客豁然開朗,園內美景盡現眼前,形成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效果。又如,中國楊凌新時代商業廣場的景觀設計就是中國畫留白藝術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成功運用。設計師結合基地現狀和對留白的研究,從留白整體思想的角度,把農業和商業的結合作為設計重點,貫通廣場的上下空間,創造農科城的商業環境景觀。
2.空間處理技法的應用
中國畫不拘泥于感性直觀,而把三維空間與第四維時間聯系起來,增加景深。中國古典山水畫傳統的空間處理方式有“三遠法”,“三遠法”所構成的空間表現為平面化的、具有節奏的層次空間。古典園林景觀北京頤和園蘇州河在設計時就運用了中國畫的空間處理技法,將建筑、樹木、朱橋等景觀分層設置,在視覺上增加了景物深度,擴大了空間,給人以望不盡的深遠感。頤和園蘇州河岸邊的樹木設置也形成了不同的空間層次,樹種有垂柳、紅楓、青松等,分層栽植,形成了不同的形態和色彩層次。虛實結合是中國畫的空間處理技法,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處理原則,F代園林景觀設計利用虛實空間的營造手法,創造出公共的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等,這些空間能供游人進行觀賞、游憩和休閑活動,能表達出園林景觀的空間形態與深邃意境。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利用虛無形態寄托設計師的情感、觀念和哲理,表現設計師追求的理想審美境界。“虛”是無形無影、似霧非霧和若隱若現的,能讓人產生豐富的主觀聯想,因物移情,緣情發趣。園林景觀空間不但有三維空間的多樣性,還有第四維時間的多變性,曲徑通幽,移步換景,變化無常。特別是第四維度的景觀營造,同一景象可以產生無窮的景面,景觀隨觀賞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產生不同的美感。景觀景象的季相與時令的表現,可以通過植物配置增強季節感,如,可栽植一些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植物。杭州西湖蘇堤有桃、柳、荷、桂和梅等植物,科學地配置這些植物的空間,能使西湖蘇堤四季有景:春景是桃、柳,夏景是荷花,秋景是桂花,冬景是梅花。春景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夏景濃蔭密布;秋景層林盡染;冬景蒼松翠柏,暗香浮動。
3.意境的應用
中國畫的意境就是作者寄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中國畫追求神色氣韻、象外之象與韻外之致。中國畫意境由作品選材、畫面構圖、畫面藝術處理等共同構成,把無限寓于有限之中,營造出“畫外之意”的意境?侦`之美是中國畫意境的主要內容。園林景觀設計就是把中國畫的二維虛實轉化為現實存在的三維空間虛實,實質上是一種空間的置換。園林景觀設計是用寫意手法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使有限的園林景觀空間具有無限空靈的審美意境。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深山藏古寺”,古寺建筑在深山老林里若隱若現,營造出“有聲更覺靜”的空靈境界。山水之美是中國畫意境的表達方式,中國畫中蘊含著國人的山水情結。中國人把自然山水環境作為審美對象,所以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標志之一,幾乎無園不山、無園不水。游園者在欣賞園中山水時就可以擺脫瑣事困擾、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如,蘇州的拙政園,島嶼間列,水面曲折往復,亭榭奇石隱約迷離,時隱時現,一步一景,“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美不勝收。結語現代園林景觀的意境創造、設計風格多得益于中國畫,與中國畫一脈相承、血脈相連,F代園林景觀設計師也多得益于對中國畫的理解,以中國畫的意境為參照,設計中融入中國畫藝術的精髓,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園林景觀設計融合中國畫的美學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設計師不斷探索和大膽實踐,并創新運用美學法則,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神和形式在現代園林景觀中再現,使現代園林景觀作品富有中國韻味。
參考文獻:
[1]楊中貴,陳文志.水墨畫視野中的現代景觀設計.工業設計,20xx(3).
[2]徐濤.景觀空間創造——景觀設計方法探討.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xx(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1
摘要:
地域文化對園林景觀設計有重要作用。運用文獻研究、實例分析的方法,從福清融僑文化、融商文化等方面展開分析,總結福清“融”文化的內涵。通過分析“福清市玉溪鎮漁江路串珠公園”等多個設計案例,提出直接呈現和抽象化演繹2種方式,將“融”文化應用于景觀設計中,體現福清地域文化特色。
關鍵詞:
福清;“融”文化;景觀設計
福清園林景觀主要表現以天然園林融合南洋風情,是我國沿海一帶園林景觀代表之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國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認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核心的“和”文化內涵始終沒有變過,一直延續。文化元素并不是特指某一種元素,而是被物化了的帶有某種文化特質的組成某類文化的最小單元,具備濃厚地域特色的景觀多是由諸多包含著當地風土民情、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內容的景觀要素組合而成[1]。
1關于“融”文化
1.1關于“融”
在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融,炊氣上出也!币馑际窍翊稓庀蛏仙穑隇榛穑纭白H凇薄,F代漢語中,“融”本意為固體受熱變軟或化為流體。如:融化、融解、消融。衍生義有“流通”“長遠”“和諧”,本研究主要是談其“和諧”的含義。
1.2“和”文化
尤記得在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在“活字印刷”上最先出現的就是古體、現代體的“和”字。一個“和”字荏苒千年,發展變化,從古至今彰顯著中華民族偉大的“和諧觀”!昂汀币部梢哉f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全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
1.3“融”文化
“融”文化與“和”文化當中的“和諧”意義相通,也有包容、融合之意。“和”文化是全中華民族所共同認同的民族文化,影響范圍更廣、更深。而“融”文化是福清地域文化,是和福清自古以來的發展相關的,是一種地方性文化。
2福清的“融”文化
2.1福清簡介
“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于治所”,山水各取一字,成就了福清之美名。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的縣級市。福清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省會福州南翼。福清枕山面海,由陸地、半島和島嶼組成,西北多山。2019-2020年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2融僑文化
福清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上溯至宋末元初,福清人民就遠渡重洋到他鄉創業謀生。據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直接投資或牽線搭橋在福清投資興辦企業1000余家,總投資超100億美元,并為福清的公益事業捐資人民幣35余億元,為家鄉福清各項建設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福清海外華人華僑160萬,分布在世界155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成立福清同鄉組織有71個。1988年,世界各地福清社團共同成立的福清“世聯會”,以“團結、愛鄉、發展”為宗旨。福清的海外華人華僑具有吃苦耐勞、勇于打拼的精神,哪怕是在現在也是敢于創新、勇于突破、不服輸的先進代表。福清的融僑文化體現了福清“融”文化的“團結”“開拓”“創新”“奉獻”等諸多內涵。
2.3融商文化
融商文化與融僑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融商起源于融僑文化。正是當時那一批先輩不畏艱險,克服巨大困難,在海外謀生創業,造就了福清人勇敢開拓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又孕育出新一代的商業翹楚,融商由此而來。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被評為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是福清最為人熟知的優秀企業之一。企業宗旨和福耀人的信條包含了“創新”“團結”等內容。企業創始人曹德旺在2021年入選“中國捐贈百杰榜”課題組發布的十年致敬人物;入選《2021年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6位。自1983-2020年,曹德旺個人累計捐款已達110億元。有一首“融商賦”將融商文化內涵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其中融商之本色寫到“赤足上路,白手起家。善做鴻夢,敢走天涯。懂勤儉節約,能吃苦耐勞。知原始積累,唯不輟耕耘!边有融商之精神:“玉融氣韻,世界眼光。兼收并蓄,海納百川。握時代脈搏,領風氣之先。融商即華商,卓然天地間!敝谎云Z間都能透露出福清商人勇敢開拓、團結奉獻的精神。
2.4其他文化
除了以上2種重要的地域文化外,還有人列出福清石竹山祈夢文化和抗倭文化。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10km處,是有名的道教名山。石竹山以道教文化為起源,宋時融入禪文化、在明清時又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福清獨具特色的以道為主,融禪、儒于一體的文化現象[3]。在石竹山的半山腰懸崖峭壁上一組古建筑群即“九仙祈夢所”石竹山道院,祈夢活動在這里流傳上千年。祈夢文化體現了福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福清的倭患始于元大德七至十一年(1303-1515年),直至歷史抗倭名將戚繼光入閩后,軍民協作,終于肅清了倭寇。福建有名的特色小吃“光餅”就是戚繼光的軍隊行軍打仗時候帶的干糧。福清的抗倭文化體現出了福清人民愛國、勇敢、樂觀的精神。綜合以上內容,福清“融”文化內涵可以總結為“團結”“包容”“創新(融合)”“開拓(融入)”“奉獻”。豆區園是福清“融”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明代宰相葉向高的私家花園兼書院,是我國舊融城五園中僅存的一處園林。其中,假山、亭臺樓閣、池塘、拱橋均別具特色,秀雅美麗[4]。
3“融”文化在福清園林景觀項目中的應用
3.1“融”文化直接闡述與展示———“融商”主題街頭公園設計
位于福清市清昌路與福人路交叉西南側設置了一個以“融商”為主題的街頭公園。整個項目以融商文化為挖掘點,提取融商精神、僑鄉文化,“以圓為鏡”作為設計主題,打造兼具休閑活動及文化展示的場所。項目場地位于十字路口一側,南北長約76m,東西寬55m,呈不標準的長方形,總面積約5000m2。設計為了解決路口交通、居民休閑活動、文化宣傳3個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設計,讓小小的場地布置合理、功能豐富。設計運用了大量“圓”的元素,中心圓形廊架和陽光草坪作為宣傳陣地,路口半圓形廣場最大限度地解決人們的通行問題,2個半圓形的“福”文化廣場和健身廣場滿足了附近居民的基本休閑活動需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樹池、花壇也是圓形,甚至連接場地之間的小路也是選擇了圓形的鋪裝。中心區域直徑30m的環形“圓融”廊架是整個場地最為顯眼的設施,代表福清建市30周年,是整個項目的精神表達場所。廊架采用鋼結構,輕盈、通透,在外環設置9片柵格櫥窗用來展示“融商”文化。櫥窗一安裝富有設計感的融商Logo,醒目、大方。櫥窗二將流傳在當地的“融商賦”全文附在櫥窗之上,氣勢磅礴。櫥窗三則是融商精神的標語,如“愛拼才會贏”“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永不言退”“做有情有義的福清人,應對困難,敢于亮劍,干事創業,追求卓越”。櫥窗四、五則是用刻畫的形式,展現了福清人從古至今在海外創業,回國建設家鄉的溫情畫面。櫥窗六至九則是由融商文化總結出的4個內涵:融商宣言———天涯黃金屋,故土籬笆墻,兩不相棄,四海同春;融商精神———勇闖天下,敢拼會贏;融商力量———親情回家,建設家鄉;融商奉獻———回報桑梓,熱心公益[5-6]。在項目中采用了與主題有關文字、口號標語等最為直接的方式,將“融”文化融入到園林景觀之中。很多居民不具備美學和設計學的鑒賞能力,無法從平面造型、抽象藝術小品上理解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和理念。采用直白方式具有直觀、表達準確、受眾面廣的優勢[7]。
3.2“融”文化的抽象化應用———串珠公園設計
“福清市玉溪鎮漁江路串珠公園”項目位于漁江路兩側,擬建公園位置均為拆遷民房后空地,有地塊面積小、形狀不規則、現狀情況復雜等不利條件。設計圍繞“當地居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街頭串珠公園”展開了調查與分析,將空間組合、城鎮、生活、設計元素這些要素放在一起組合排列,抽絲剝繭,尋找最佳平衡點。最終將設計策略定義為“11324”一組數字,代表一扇窗的對望,一條街的距離,3min的路程,24h的靜候,詮釋了串珠公園的意義,為居民提供打開窗、過條街就能欣賞到的風景,3min就能到達并且24h都在靜候的小花園。整個串珠公園仍然以“圓形”為基本元素,在每個節點均應用了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或者弧形等元素。以其中一個黨建為主題的街頭綠地為例,分析“融”文化是如何抽象化和具象化地應用其中的。首先,這個街頭綠地是玉溪鎮黨委與中國銀行福清分行黨委共建,其誕生就體現了福清“融”文化的2個內涵———團結、創新,為了美好家園,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同時突破常規的政府出資模式,利用社會資本為群眾辦實事。其次,公園的平面線條元素提取于中國銀行的Logo。中國銀行的Logo本身就非常有內涵,由漢字“中”與古錢幣相結合,融古至今。因此,這個小公園的整個平面以圓形構圖,所有交點均為圓角,一些設施都采用了外圓內方的框架,例如宣傳欄、提示牌等等,有了很好的呼應。這個小公園的功能是“融合”的,主題是“黨建”宣傳,在居民休息、活動的同時,能夠加深對現在黨和政府的一些了解。本項目中,“融”文化主要是在設計元素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內涵的融合3個方面進行體現[8]。
4結語
賦予一個景觀元素特有的地域文化內涵,延伸景觀功能,使類似的元素符號在不同地方具有獨特的意義!叭凇弊鳛楦G濯毺氐奈幕哂猩羁、豐富、積極向上的內涵,應該通過直白的表達或者抽象化演繹等手法將其融入到景觀設計中,提升景觀人文內涵,會使居民對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強的認同感。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2
1.園林景觀設計的簡介
1.1設計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所要遵循的原則大致有構園有法、功能明確、因地制宜、掇山理水、順勢通暢、植物造景等。
1.2設計要點
園林景觀設計的要點就是做到美觀、適用、經濟的辯證統一且綜合性較強,這三者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并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類型、不同的性質存在的差異而有所側重相輔相成。
1.3設計要求
園林景觀設計的相關要求有烘托相稱、平衡相宜、有目的的對比照應、有節奏變化的聯絡、有力的畫面鎮定、適度的'強調加深、藏露結合的逗引引導、高雅含蓄的暗示隱喻等。
2.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綠化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的綠化植物常見的分類有喬木類、灌木類、藤本類、竹類、水生植物以及多桿香樟等,舉例來說大喬木有榔榆、樸樹、重陽木、白臘、國槐、毛白楊、懸鈴木、銀杏等,而中喬木有枇杷、木瓜、紅楓、櫻花等,而小喬木則有碧桃、紅葉李、梅花等;大灌木有榆葉梅、紫玉蘭、珊瑚樹、蚊母樹等,中灌木有貼梗海棠、麻葉繡球、黃楊、金葉女貞、小葉女貞、南天竹等;小灌木有紫葉小檗、金絲桃等;藤本類有金銀花、爬山虎、五葉地錦、木香、紫藤等;復軸混生竹有箬竹、苦竹、茶稈竹等,合軸叢生竹有佛勝竹、鳳尾竹等,單軸散生竹有斑竹、紫竹、毛竹、青竹等;水生植物有蘆葦、菖蒲、水蔥、藕、睡蓮等。就觀賞性來說又分為觀形類、觀枝干類、觀葉類、觀花類、觀果類等,舉例來說觀形植物有黃山松、鋪地柏、垂柳、合歡、五角楓、白皮松、雪松等;觀枝干植物有竹子、梅花、梧桐、櫻花、杏等;觀葉植物有紅葉李、楓香、金錢松、棕櫚、七葉樹、女貞等;觀花植物有玉蘭、木槿、紫丁香、牡丹、玫瑰等;觀果植物有金銀木、南天竹、山楂、木瓜、石榴等。而各式各樣的綠色植物在對周圍空氣進行凈化的同時,也各有千秋帶給人美的享受提升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而植物綠化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如下:
2.1花葉結合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植物綠化需要結合觀葉與觀花植物從而對觀賞期作一定的延長,例如紅葉李有著紫紅的葉色且在秋季會變紅,與觀花植物進行組合搭配可以相得益彰且可以作為主景置于顯要的位置上供人觀賞。而常綠的樹種其觀賞的效果也存在差異,例如樟子松是淺綠泛黃而云杉則是灰綠色,通過對色度對比較大的樹種進行選擇搭配會使得觀賞效果更佳。
2.2層次分明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植物綠化就美學的角度來說要做到層次分明,從分層配置到色彩搭配都需要采用不同高度、花色、葉色的植物,為了使觀賞期得到一定的延長也可以分層配置不同花期的植物種類。
2.3四季過渡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植物綠化要避免雷同和單調,要體現四季變化即春日繁花似錦而盛夏綠樹成蔭,秋日葉色多變而寒冬銀裝素裹使自然的美能夠融入其中并向世人展示。因此植物綠化要根據季節的不同進行相應的配置,例如早春的時候配置丁香、連翹、榆葉梅、山桃等,而晚春的時候配置海棠、玫瑰、薔薇等;在初夏的時候配置紫薇、野蘋果等;在秋季的時候配置山里后、觀果海棠、五角楓、火炬等;在冬季的時候配置云杉、油松等。而總體的植物配置效果應當是四季有綠而三季有花,在林木的配置中也是多以灌木和喬木為主且多鋪設草坪。
2.4生態效益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植物綠化造景除了是對園林形式美的追求,更要注重借此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最大程度的發揮,使周圍環境的污染情況有所改善從而對自然災害的發生率作有效的降低,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園林景觀空間彈性的部分就是植物綠化,它是一種視覺的藝術給人以無限的美的享受,也是硬質景觀軟化劑是原價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想使景觀的效果達到最佳,就必須對植物造價的技術性、經濟性、時間性、藝術性、科學性等做到充分考慮和有機結合,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3
一、文化與園林景觀之間的聯系
園林景觀設計是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意識改造的思維過程和籌劃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滿足人們對景觀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義是景觀的三個要素,而現階段的園林景觀設計多偏重于形式與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觀文化要素。景觀的形式是景觀外在的表象,景觀的功能是景觀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觀的意義則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沒有文化內涵的景觀,就沒有景觀的靈魂,就不存在景觀的生命力,文化應用于景觀是現階段景觀設計發展的方向,景觀的文化意義表達要受到社會文化發展的制約,同時景觀與文化之間存著辯證的關系。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自然與人文的相互融合,能夠增添園林景觀的意境美,給人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引起情緒共鳴,讓人們意猶未盡。事實上,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即使沒有可以的去追求文化表現形式,但是就園林的選址和整體結構塑造而言,都是一種文化的選擇。文化與園林景觀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首先,文化通過園林景觀設計得以傳播,其是園林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就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通過觀賞園林景觀,人們能夠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感受園林景觀設計所體現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而且我國很多的古典園林,都是文化的載體,作為藝術品被保留下來,其文化價值不容小覷。其次,園林景觀通過文化融合而增加了特色魅力,園林景觀的設計和結構塑造都需要通過文化融合來體現其觀賞價值。
二、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1、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原則
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協調好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既要體現人文氣息,又要盡量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大規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對園林景觀進行修飾,塑造出一個園林景觀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循環系統。
2、景觀設計與地域民俗風情相融合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的出發點是改善生活,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優先選擇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體現當地人們生活習慣以及民俗風情的文化傳承,并結合地域特色,將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民俗風情充分融合起來,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增加園林景觀的個性化色彩。
3、山水與藝術相統一性的原則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就園林結構的塑造以及景觀的布局來說,往往講究“詩情畫意”,體現藝術文化特色。我們通常所說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過山水與藝術的統一,在山水之間點綴以藝術文化,往往能夠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體現園林景觀設計的`格局美,營造一種獨特的意境。在園林景觀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會對詩情畫意的格局進行刻意的營造從而產生一個詩情畫意的小世界,這也是園林景觀中體現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三、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1、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選擇
通常情況下,園林景觀設計在地域選擇方面與風水學有很大的聯系。盡快風水學存在一些不科學的因素,但是從風水的起源來說,風水學也是地理文化相關經驗的一種延伸。就園林景觀整體結構設計而言,依山傍水,依靠自然風光為園林景觀的優選地域,而且山水層次分明則更具審美效果,能夠營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文化氛圍,同時還能減少景觀結構設計的成本,體現總體布局的自然美。2、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意境塑造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意境的塑造,需要充分的融合文化,體現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要實現景觀與情感的共鳴,引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舒緩人們的情緒,營造一種視覺和精神上的享受。比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文化長廊,通幽小徑以及觀景窗等,無一不是文化元素的體現,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實現景外有景、曲徑通幽的藝術欣賞價值,不同的觀賞位置有不同的觀賞效果,營造一種清新自然而又富有文化內涵的意境。而同樣地,通過對比、物象以及聯想的方式,也能夠塑造出不同的文化意境,不同的文學表達形式,往往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境界,來保證多樣性的實現。
3、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景觀布局
在我國,很多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景觀布局看似曲曲折折,但行走其中卻顯得結構分明,而且富有層次美感。當然,這些園林景觀布局,很多都是受到音樂以及小說結構等文化因素的影響。通常來說,一些大型的園林景觀往往設計成一種中心環繞、萬物歸一的格局,氣勢宏偉而又充滿文化氣息,這主要是受文化方面的高起點以及大視角的影響,整體的規劃都體現一種脈絡清晰的文化綱領和結構特色,中國著名的頤和園就是典型的案例,具體的雕琢裝飾等都將文化元素注入園林景觀,豐富了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在觀賞過程中讓人們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四、結語綜上所述,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將文化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之中,不僅能夠體現園林景觀的藝術欣賞價值,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豐富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推動我國的文化建設發展進程,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文化軟實力。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4
園林景觀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專業的設計師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符合人們審美觀念的景色。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設計理念當做中心,若是一味的重視設計理念,忽視自然景觀,就會導致設計出的園林景觀雖然美觀,但是缺少文化內涵。因此,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當地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實現設計理念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結合,只有這樣,才可以設計出美觀、有吸引力并具有內涵的園林景觀。
一、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園林景觀設計的源泉來自于地域文化
建造園林景觀,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第一,園林景觀自身可以作為一種景觀,供人們欣賞;第二,園林景觀可以作為一個休息點,為游客提供休息的場地等,園林景觀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的園林景觀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盲目的追求美觀,設計出的園林富麗堂皇,只是具有表面的美,沒有具體的文化內涵,這樣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園林景觀的需求。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讓園林景觀具有豐富文化內涵,成為當前園林景觀設計的潮流。地域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源泉,設計師在進行設計之前,對當地的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并與當前社會潮流相結合,才能設計出既符合人們審美觀念又具有文化內涵的園林景觀[1]。
(二)地域文化的發展需要園林景觀做載體
每個地域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想要永久的傳承下去,必須借助一些載體,園林景觀就是地域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將當地的文化和風俗等融入設計中,這樣建設出的園林景觀就具有當地文化的特點,當人們看到這些園林景觀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園林景觀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內涵,因此,地域文化的傳承需要園林景觀做載體。
二、在園林景觀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表達原則
(一)獨特性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師在進行園林設計的時候,需要對當地的建筑風格以及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對當地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就可以發現當地文化所具有的特點,將這些特點融入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就可以使園林景觀具有當地文化的獨特內涵,這樣就可以實現現代藝術氣息和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從而創造出獨特的園林景觀[2]。
(二)整體性原則
每個地域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風俗,在同一個地域中,所具有的文化是相同的,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鑒于這種情況,設計師在借鑒地域文化的同時,要將周邊的文化環境也考慮在內,并結合當地地域環境的規律,實現園林景觀、地域文化以及生態系統的`結合,從而使設計師設計出的園林景觀具有獨特性的同時又與當地的生態系統保持協調。
(三)可持續發展原則
園林景觀的建設,不僅需要自然景觀,還需要人造景觀,人造景觀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破壞,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人造景觀,盡量減少人造景觀的使用,若是必須使用人造景觀,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3]?沙掷m發展的原則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歷史遺跡盡可能的保留下來,保留部分原始的文化;第二,人造景觀的設計要符合科學性,建造景觀的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從而保障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表達方式
(一)適當的保留地域傳統
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部分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保留下來,將糟粕的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融入當今社會文化特點,這樣既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可以實現傳統和先進兩種文化的碰撞,為園林景觀增添魅力。
(二)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通過抽取地域文化元素的方式進行。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將當地具有典型的文化元素抽取出來,融入到設計中,抽取出的地域文化元素,既可以代表當地的建筑風格,還可以代表當地的文化,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元素,同樣可以實現地域文化的傳承[4]。結束語園林景觀設計和地域文化之間有著不能割舍的聯系,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使園林景觀具有文化內涵,而地域文化也可以通過園林景觀將文化傳承下去,兩者相輔相成,才可以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發展。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5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也越來越重視,園林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園林設計的重要性日益顯著。植物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呈現園林特色的基礎,植物的凈化作用是提高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文章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介紹了北方園林常見的植物,具體分析了北方園林設計中對于植物設計的原則以及園林植物工程中的矛盾與解決措施,最后總結出北方園林中植物的應用與意義。
關鍵詞:北方園林;綠地環境設計;景觀設計;主題性;生態化;美學意義
一、北方園林
我國的園林造景藝術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別,即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園林。園林的研究成為我們為重建周圍棲息環境而做出的重大跨越。地理位置的差異、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歷史的遺跡、以及氣候的影響等因素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南北方園林的差異。正因差距的存在,我們總結了南方園林建設中可吸收的精華之處、北方園林中最博大精深的民俗特色以及北方園林的蕩氣回腸的歷史底蘊。我們北方園林的建設是可以借鑒前輩的經驗,南方的經驗以及外國的經驗。只要是合理的、適用的就可以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將各種文化融匯貫通,形成新的北方園林的文化形式。
二、植物
我國園林植物造景藝術已有千年歷史,這千年歷史的開篇便是北方的皇家園林。以帝王宮苑為代表,大多根據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園林植物是園林五大要素之一,也是季節特色的傳承載體,蘊含著豐厚的自然語言。不光是古代帝王對園林植物造景相當的重視,作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植物景觀的研究與發展也應當引起當代人的持續關注。
(一)植物及種植方式
根據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要遵循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生存法則,在不斷地進化過程中,遵循物種多樣化。據不完全統計,園林中綠化面積一般占整個園林面積的30%-80%,這使植物在園林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
1.喬木。喬木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高達五米以上,且明顯主干內有木質層和木質部,喬木又可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常綠喬木一般分布在公園、陵墓以及山上等,如云杉、白皮松、迎客松等。由于喬木高大,枝葉茂密,在園林設計中可以起到消除噪音,凈化空氣、引領以及遮陰作用;在藝術領域還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做出不同的造型,如公園中植物盆景藝術(人工造型)、迎客松(自然造型)。
2.灌木。灌木也有木質層和木質部,它和喬木的區別在灌木是主干不明顯、植株矮小且叢生的植物,在園林設計中一般起到裝飾作用。園林中的觀花、觀果、觀枝類植物一般為灌木,常見灌木有石榴、茶樹、沙柳、茉莉、牡丹等。
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分布在園林植物中的最低層,其莖具有不發達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但沒有形成層。與木本植物相反,其木質包圍在韌皮部的外側,其莖稱為草質莖。
(二)北方園林中植物設計原則
在北方園林空間設計中合理搭配各種植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植物的生態和習性,充分發揮他們在園林中的功能和觀賞特性.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把當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元素融入到園林景觀中,塑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然后,我們還要按照園林的整體性原則以及植物特性把周圍環境與植物特性有機結合起來,使園林空間統一協調。最后,遠期工程與近期工程相結合,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三)北方園林植物搭配原則
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及園林意境園林設計中植物之間的搭配我們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1.局部與整體的搭配。在植物搭配的過程中局部與整體之間的統一很重要,不一樣的植物搭配,營造出不同的環境,植物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過程,要是景觀得到較好的保持,不僅要考慮植物之間的搭配,還必須掌握植物的生長規律,以及草灌喬之間的結合,這樣才可以使園林的整體美學得到發揮,增強植物之間的錯落感;
2.色彩與環境搭配。在園林景觀之中植物雖然不一定是主體,但是植物的色彩卻影響著整個空間的氣氛,色彩與環境的搭配不同會使園林風格不同,因此各種情況下都要考慮到顏色搭配的主次關系。要處理園林整體色彩時,我們應該多考慮以綠色為主色調,為之加以補色以及輔色,我國北方夏季以及冬季占據的時間比較長,應多考慮這兩個季節的植物色彩搭配。
3.植物與建筑小品。實際上一組優秀的建筑小品作品一定是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的,它離不開植物的襯托。建筑小品和植物同為園林建設的重要因素,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營造景觀氛圍。
三、植物在北方園林中的應用
修建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鋪裝場地、營造建筑、綠化栽植等多個方面都為園林工程所涵蓋。建造的每一個小細節都致力于營造更加賞心悅目的景觀效果。然而由于部分工程的特殊性,而導致的植物反季栽植的現象屢見不鮮。本著為生物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原則,為了樹木的高成活率為前提,在植物栽植的運用中就需要對應問題采取相對的措施。除去植物在綠化工程中的應用,植物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及其廣泛,可凈化空氣、吸附塵土、減弱噪聲等,其中最重要的'應用就是防止塵土飛揚和水土流失。
(一)原有綠植的保存
在工程期間,綠植一經確認被保存,在施工前就要開始防護。機械施工對植物帶來的損傷,屬于物理損傷也即輕度損傷,可以用草織物保護起來。而在施工過程中,危害性最大的因素要數石灰和水泥,其危害程度可造成土壤堿化,嚴重危害樹木生長,這種對土地和樹木都有危害的因素,在必要時可作墊層保護樹穴。
(二)反季節栽培
通常北方地區落葉樹栽培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綠樹栽培時間為3月上旬至4月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常會受工期等因素影響,而不得不反季種植。若要確保反季節栽植的成活率,可使用生物培育途徑。其中涉及與生物學科的交叉,需要各工程之間相互配合。
四、北方園林中植物的應用意義
北方氣候等制約因素很長時期以來限制著北方地區植物景觀建設。建設好北方園林植物景觀,無論從人們的觀賞角度還是對社會的貢獻意義來講,都具有非凡的價值,因此,以下將北方園林植物應用的意義作為一個重要部分。
(一)全球經濟已經步入高速前進的軌道。商業和旅游業都是當下迅速發展起來的行業,園林的綠化應用越來越受人們關注。優秀的園林設計可以作為人們向往感受自然生活的新動力,與此同時生態、自然的園林自然而然的吸引旅游業及其周邊產業帶動北方經濟快速發展。
(二)減小南北方園林的差距。盡管最早出現的園林是北方園林,但較于南方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北方園林的發展不得不令業內人士擔憂。通過研究北方園林中植物的應用與意義,能逐步減小南北方園林的差距,縮短南北方園林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大江南北能夠相互借鑒、縮小差距、共同發展。
(三)千年造景文化的傳承。樹木千差萬別的姿態造型決定了中國具有千年歷史的園林造景藝術,植物與植物之間的搭配更是經過歷朝歷代能工巧匠的精研細琢才成就了園林造景藝術。通過寫北方園林,除卻給人呈現一種地域感,更為重要的是為呈現一種文化感,這種文化是千年流傳的文化,是造景藝術的文化,是在我們中華兒女間流傳的文化。
(四)全民綠色行動。在城市綠化匱乏的今天,說起植物并不能為城市中麻木的意識流帶來什么沖撞,但若是一座園林,一片植物,不僅能喚起人們心中潛在的綠色向往,也能喚起人們綠色家園意識。在全球氣候變化的今天,園林的建設也代表著時代的進程。
(五)利于緩解土地資源問題。在土地資源極度緊缺、土壤功能衰退的今天,土地儼然已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即合理利用,努力做到不損害、不浪費,避免土地富營養化。
五、結語
北方的冬季,并不只在現代人的眼中是孤寂的,在千年前詩人的詩中就流露著北方冬季的蕭條,甚至是慘淡。作為園林,其意義是提供人們陶冶情操的藝術價值,帶來豐厚的精神洗禮,如沐春風一樣的享受。氣候的影響,環境的制約,土地資源的限制都在為北方冬季園林建設帶來不斷的新挑戰的同時帶來了新的機遇。所以,在北方萬物蕭條的冬季不僅要配以耐寒常綠的植物,更要適當配以可供觀枝型的植物,使土地資源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使冬季既有冬味,且實現有景可觀。這些對于我國北方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工程都具有不可小覷的非凡意義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馬克辛.景觀設計教學[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xx.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1-2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精選15篇11-28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5篇)11-2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精選15篇)06-12
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分析的論文09-02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5篇06-11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集合15篇)11-2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通用15篇)11-27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集錦15篇)11-28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合集1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