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填空。
(1)培根,_______國哲學家、_______ 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被馬克思稱為“______________”。
(2)馬南邨,原名_______,當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選自雜文集_______ 。
2.給加點字注音。
狡黠( ) 怡情( ) 矯健( ) 詰難( ) 邏輯( ) 滯礙( )
睪腎( ) 闡證( ) 要訣( )
3.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
(1)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
怡情:
(2)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尋章摘句:
(3)少數書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
全神貫注:
孜孜不倦:
(4)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
(5)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不求甚解:
(二)初讀感知
熟讀兩篇短文,積累關于“讀書”的語句,說說你在關于讀書的問題上,有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
1.閱讀文章,分別寫出《談讀書》與《不求甚解》兩篇文章的論證思路,體會立論與駁論的不同。
(提示:《談讀書》針對讀書這一論題,依次談了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小支架】
通過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來確立自己的論點就是駁論。駁論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別是非,駁斥錯誤的觀點,
同時樹立正確的觀點。在一篇文章里,立論和駁論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2.品味《談讀書》一文的語言,感受富有詩意又精辟透徹的隨筆語言。
【小支架】
可以從句式、修辭、詞語運用、思想深度......等角度進行賞析。
3.《不求甚解》一文中談到了怎樣的讀書方法?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而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順著作者思路,就能把我文意。對這兩種意見,你是怎么看的?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隨筆:
三、自我檢測
(一)閱讀《談讀書》一文中“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有知”,回答問題。
1.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這段文字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讀書的方法的。
2.“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這句話指出了哪三種不同的讀書方法?
3.古人愛讀書,留下許多典故,如“聞一多醉書忘婚”、“蘇舜欽以書下酒”。試寫一個這樣的故事在下面。
(二)閱讀《不求甚解》一文回答問題。
1.請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述思路。
2.閱讀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
3.第⑤段中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贊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讀書觀?為什么?
四、自助遷移
(一)課外鏈接
做一個終身讀者
周國平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并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做一個讀者,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中去,做一個文明人。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后,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一個民族的精神素質也取決于人口中高趣味讀者的比例。
然而,一個人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就可以稱做讀者的。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
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幾天不讀書就寢食不安,自慚形穢。如果你必須強迫自己才能讀幾頁書,你就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讀者。當然,這種情形決非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嘗到了閱讀的快樂之后的必然結果。事實上,每個人天性中都蘊涵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發現和領略閱讀的快樂。
第二 。
世上書籍如汪洋大海,再熱衷的書迷也不可能窮盡,只能嘗起一瓢,區別在于嘗那一瓢。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歡讀什么書,不論范圍是寬是窄,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體現自己的個性和興趣。其實,形成自己的閱讀趣味與養成讀書癖好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找到了和預感到了書中知己,才會鍥而不舍,欲罷不能。沒有自己的趣味,僅憑道聽途說東瞧瞧,西翻翻,連興趣也談不上,何論癖好。針對當前市場的現狀,我要特別強調,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只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須知時尚和文明完全是兩回事,一個受時尚支配的人僅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衛,本質上卻是一個野蠻人,唯有扎根于人類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一個真正的讀者具備基本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彷佛擁有一種內在的嗅覺,能夠嗅出一本書的優劣,本能地拒斥劣書,傾心好書。這種能力部分地來自閱讀的經驗,但更多地源自一個人靈魂的品質。當然,靈魂的品質是可以不斷提高的,讀好書也是提高的途徑,二者之間有一種良性循環的關系。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獲,能夠進一步開啟你的心智。只要堅持這個標準,靈魂的品質和對書的判斷力就自然會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靈魂足夠豐富和深刻,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上升到了一種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貧乏和淺薄的書了。
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青少年時期是關鍵。經驗證明,一個人在這個時期倘若沒有養成讀好書的習慣,以后再要培養就比較難了,倘若養成了,則必定終身受用。青少年對未來有種種美好的理想,我對你們的祝愿是,在你們的人生藍圖中千萬不要遺漏了這一種理想,就是立志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一個終身讀者。
1、作者認為,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征: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第二,
。
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2、閱讀第②段畫線句,請你用一個事實論據來支持作者的這一論斷。
3、第⑦段中“嘗其一瓢”是比喻說法,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4、第⑦段中,作者把圖書市場上的某些人稱為“野蠻人”。這些人的具體表現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二)實踐運用
1.課后收集有關名人讀書的名言、經驗和故事,以小組為單位舉辦一期“名人讀書”板報展。
2.《不求甚解》主張的是道家的讀書法,此外還有儒家的讀書法。查找資料,說說兩家的讀書法有什么區別。
韓三其
[短文兩篇:談讀書、不求甚解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