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 講授法,點撥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把握本文曲折的情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學會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進一步熟悉小說的文體特點。
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調適自身心態,摒棄不必要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重點 1、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體會本文構思的巧妙。2、理解文章主題。
難點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后感 1、 對于和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的文章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有層次的探究文本,才能更好的品讀世界文學的經典名篇。
2、 學生應明確本課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婦”而非是“于勒”。
教 學 過 程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內容包括:重點字詞、作者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
一、 舊識導入:
①、 復習有關小說的文學常識。
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
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序幕、尾聲)
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重在學生復習,進一步熟悉小說的文體特點。)
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把握本文曲折的情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學會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進一步熟悉小說的文體特點。
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調適自身心態,摒棄不必要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學生齊讀)
③、由《故鄉》創設情境。
教師:在《故鄉》,閏土由于深受封建主義思想的毒害,心靈深處烙上等級觀念的印記,人性被扭曲,往日親密無間的朋友被可悲的厚障壁隔絕了。那么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際關系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和莫泊桑一起再次審視。
二、尋讀,梳理情節
1、教師:“于勒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是小說的原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小說,圈點勾畫出“我們”一家對于勒的其他稱呼,說說你的體會,并理清小說情節。
學生自主閱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個別指導,學生明確。
全家的恐怖 占錢 趕
分文不值的于勒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錢 盼,贊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這個小子、這個家伙
這個賊、這個流氓 沒錢 見,躲
2、總結
教師:“請同學們齊讀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句名言,對資本主義社會有進一步的了解”。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
--馬克思
“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別的聯系。”
--恩格斯
三、品讀,剖析人物
1、探究“誰是最可憐的人”生活就是大舞臺,而眾生就像一群木偶在臺上盡興地表演著。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就如提線木偶,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被線端的“手”操縱著,那只手就是“錢”。小說中塑造了許多生動的形象,請選出“誰是最可憐的人”,并體會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刻畫他們的“可憐”之處的。
學生精讀小說,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解決探究的問題。
預設的答案有:
于勒最可憐。雖有可恨之處,但終歸一身坎坷,有家卻不能歸,注定要潦倒一生,客死他鄉了。
“我”最可憐。作為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也是唯一一個可以談的上善良的人,將其他人物的所作所為盡收眼底,從小就經歷這樣赤裸裸的世俗爭斗,是多么的孤獨和寂寞呀!
菲利普夫婦最可憐。他們是典型的小市民,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一切以金錢為轉移。
等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有不同的看法。)
2、人物小結之小說之主題:
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主宰了人的心靈與生活。從人性的角度分析。表現了社會底層小人物在利益與親情之間掙扎的人間悲劇,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
四、拓展,提升感悟
1、 課本中有幅插圖,是“我”給于勒叔叔錢的情形,這是整篇小說中最溫情的畫面。發揮你的想象,聯系小說的內容,給這幅畫命個題目,并說說你的原因。(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評價。)
2、教師引用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來引導學生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調適自身心態,摒棄不必要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五、布置作業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