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學生非言語反饋(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8-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湖南省溆浦縣橋江鎮中學 嚴桂杰

內容摘要 反饋是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機制,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反饋一般有言語反饋和 非言語反饋兩種方式,較之言語反饋,非言語反饋具有特殊的作 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 學生的非言語行為,及時掌握教學情況。因此,非言語行為就成了反饋課堂信息的主要手段。 本文首先論述了教學反饋的重要性與非言語反饋的作用,然后結合實例,著重介紹了怎樣通過學生的非言語行為獲得課堂反饋信息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 非言語反饋 獲得課堂反饋信息的方法

  教學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交互活動。這種信息交流的情況進行得如何,要靠反饋來表現。反饋是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機制,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只有通過反饋回來的信息,教師 才能切實掌握教學的狀態和效果,才能對以后的活動進行調節和 控制,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不注意反饋的教學是寡效的。

反饋一般有言語反饋和 非言語反饋兩種方式,較之言語反饋,非言語反饋具有特殊的作 用。這是因為,課堂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一方面,學生不能隨意以口 頭語言向教師反饋信息,這會干擾教師講課;另一方面,教師也不 能隨便停止講授,向學生詢問接受情況。但是教師卻可以通過觀察 學生的非言語行為,加強師生間的信息傳遞,情感的及時交流,以便及時掌握教學情況,對課堂活動和主體進行及時的調節,達到師生的全面互動。因此,非言語行為就成了 反饋課堂信息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樣通過學生的非言語行為獲得課堂反饋信息呢?

首先,通過目光的交流,獲得有益的反饋信息。眼神、目光在各 種非言語行為中最為重要,它不僅有助于情感的傳遞,知識的傳 授,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反饋。眼神、面部表情是學生內心狀態的晴雨表,從一個人眼中瞳孔的大小、亮度的明暗、視角的俯仰、注視的時間與變化的快慢等等,都可以看出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新知識的接受情況, 對教師教法的適應情況,以及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度的贊成與否,教師要學會看懂學生的表情,即從學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變化中,看出教學效果,調節教學速度。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的目光與學生的目光保持“對話”,將全體學生的“目光語”收集起來,形成教學反饋信息從 而對自己教學的正誤深淺、快慢難易、詳略疏密作出正確的判斷。 學生眼神所傳遞的信息極為豐富,而且不像言語信息那樣具有確 定的含義,因此難以把握。教師要想練就一雙洞察入微的眼睛,準 確地判斷學生眼神所傳遞的信息,可從三個方面來入手:學生凝視 時間的長短,凝視時機的選擇和凝視的強度。例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面無表情、目光呆滯、眼珠轉動頻率很低,并長時間盯著一處地方,這說明學生“走神了”。用言語表達出來,就是“我累了”、“你講得太枯燥了”。學生的這種非言語行為說明教師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師應在提醒學生、提高學生大腦興奮性的同時,及時調整教學節奏或教學內容,以切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如果有的學生在被指出違紀之后,一口咬定自己是清白的,但眼神卻左躲右閃,不敢正視教師的眼睛,這說明學生可能有違紀之嫌,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通過觀察學生的動作、表情以及與教師的接近度等,獲 得反饋信息。學生對教學的反應,不僅通過眼神表示出來,也體現在其他非言語行為上。 心理學家指出,僅人的臉部,就能作出大約2 500000種不同的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體語言中最細致、最復雜、最微妙的部分。眼、耳、鼻等臉部器官,各以不同的姿態表示不同的含義,如閉眼表示不感興趣,咬嘴表示局促不安,張大嘴不動表示驚訝。同時,各個器官又組合在一起,表示著更為復雜、微妙的含義。如學生聽課時,如果有撓頭皺眉、嘆氣報怨等現象,可能是因為知識量太大,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學生記筆記時流露出無可奈何而又焦急煩躁的表情,并不停地將筆拿起又擱下,可能是教師講課速度太快,學生跟不上;如果學生聽課時大多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玩弄手中的文具,這可能是教學內容太枯燥,或太簡單了,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如前所述,學生對與教師之間的人際距離的選擇,也表達出不同的信息,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與自己保持的接近程度,來判斷師生之間心理交融的程度,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協調好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使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在融洽的合作關系基礎上,達到心理上的相容,感情上的共鳴,從而讓學生以敬佩、友愛、信任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第三, 從學生的手勢中獲得有關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由活動的范圍不大,相對來說,手是比 較自由的,因此,在他的體語中,手勢最能體現其心理活動和聽課 情況。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手勢中獲得有關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獲 得關于學生實際水平的各種信息,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或節奏, 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從下面一些手勢我們可以窺見學生的心理,借以調整教學方式或節奏。

雙手交叉。表示注意力集中;但當交叉的雙手反復擺弄時,則表示心理厭煩和不安。

揣手。把手揣在衣服口袋里,這個動作可能表示輕松,也可能表示挑釁,用話語說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看你能把我怎樣!”“我無所謂。”

雙手抱臂。表明雙方有距離,含有防衛抵抗或冷眼旁觀的意思:“到此為止吧!”有時也含有蔑視嘲弄之意。這一非言語行為一般要與眼神及面部表情相配合,才能把含義完整地表達出來。它所反映的往往是一種敵意的、逆反的或旁觀者的心理,對教學活動極為不利,如果學生出現這種行為,教師應加強警惕,盡量消除這種心理和行為。

用手摸頭。這一動作常表示不知所措、內疚、思考或說謊,其具體的含義一般要根據動作發生的具體情境來判斷。如當學生被教師當場指出錯誤時,不停的摸頭,這可看作他內心緊張與內疚的流露,用話語來說就是:“太丟面子了!”“我已知錯,你可不可以單獨跟我說?”

以手拍頭或拍額頭。多數情況下,這一動作表示學生有新的收獲,也可能表示后悔、自責;有時也是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的表現。對這一動作,教師可用提問或直接提醒學生的方式,使其注意力逐漸回到課堂中來。

用手摸鼻護嘴。這一動作常是一些人說話時的習慣性動作,有時,在課堂教學中,也表示一些其他意思。如果學生較長一段時間保持這一動作,說明他在思考;如果學生不停地重復這一動作,并且眼光閃爍不定,時不時瞟教師一眼,這說明學生內心慌張,甚至是說了謊話,有時并非一定是說謊,但至少說明學生心中有所隱瞞。這時,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平靜地注視著他,讓他自己說出心中的想法。

用手掌托著臉頰或下巴。這一動作大多表示學生大腦已不再興奮,已經疲勞。有時,這一動作可能表示學生已對教學或某一事物作出評價,正饒有興味地等待教師的講解。這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境,判斷其具體含義,及時調整教學節奏或教學內容。

與手有關的非言語動作很多,每一種動作又表示多種含義。教師在教學中對這種非言語行為要給予充分注意,不僅自己要運用好手勢,而且還要善于從學生手的動作上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學》 王道俊 王漢瀾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語文教育學引論》 閻立欽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郵箱: yanguijie@tom.com

[課堂教學中的學生非言語反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大學受助反饋表感言

2.留言語錄大全

3.大冰名言語錄

4.員工績效考核反饋總結

5.教學計劃執行檢查反饋

6.司馬懿名言語錄

7.情侶空間留言語錄

8.拿破侖名言語錄

9.詩經名言語句

10.光棍節留言語錄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在线视频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亚洲高清一线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