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文章語言。
探究有關描寫的方法。
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聽民歌《蝴蝶泉邊》后,老師:同學們,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祝福。云南的歌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今天,讓我們走進《云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風民俗。
二、 檢查預習:
1、 認識下列字的讀音:
蹲踞 酬和 熹微 淳樸 龍吟鳳噦
2、 解釋下列詞語:
酬和
譬喻
引經據典
三、 學習新課
(一)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思考幾個問題:
1、 文章以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三種形式的歌會,各有什么不同?
2、 請用簡潔的話給三種形式的歌會擬一個小標題
3、 歌會有什么特點?
明確:山野對歌
山路漫歌
村寨傳歌
云南的歌會自然、淳樸、自由、氣勢壯觀,有濃郁的民族風情。
(二) 跳讀課文,探究寫法
三種形式的歌會在描寫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歌會?談談你喜歡的理由,并富有感情地讀一讀。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出示:
描寫方法:
山野對歌 工筆寫人
山路漫歌 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 點面結合
(三) 質疑探究
學習這篇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疑問或新的發現!小組探究交流、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在班上交流解決,我們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相信我能行!
(四) 體驗運用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也有著美麗濃郁的風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寫方法說給大家聽嗎?
學生交流:如: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等;清明節蕩秋千;元宵賞花燈等。
師小結:沈從文先生以瀟灑而隨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云南的民風、民俗、風景、風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純樸自然的風俗人情,如詩一般含蓄優美,令人回味無窮。
(五) 布置作業:
課后收集民歌民謠,將其歸類,看哪些是“即物起興”,哪些是“提問式”的。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云南的歌會教案設計
3.云南的歌會課件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