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貧窮 尤喜文 / 文
眼下有一句已經被大家認可的話,叫“窮得只剩下錢了”。打眼一看,覺得不可理解;細想一想,又覺得很有道理。因為物質的富有往往帶來精神的貧窮;精神的世界一片空白,而荷包里卻裝滿鈔票,不是“窮得只剩下錢了”嗎?
錢這個東西,很有些邪門。有言曰:“錢有兩戈,傷壞古今人品;窮有一穴,埋沒多少英雄。”成語有“為富不仁”一語,是說一個人的錢多了,很難不變壞。因此,古人對孔方兄很有些“敬而遠之”的味道。據《世說新語》記載,晉朝的王夷甫口不言錢,他的妻子趁其睡著之后,叫奴婢用堆起的錢將他的床統統圍住,要迫使他說出這個“錢”字。王夷甫清晨起床,無法走動,大喊婢女:“舉卻阿堵物!”“阿堵”者,“這個”也;王夷甫是說:把這個東西搬開!他硬是終沒說出那個“錢”字。
不提錢字,沒有必要。說錢傷壞人品,卻很有道理。改革開放之后,許多人富了,于是,他們拿錢不當回事,拿它吃“黃金宴”,吃“人體盛”;拿它進賭場,進洗頭房、按摩室,或者干脆進妓院、包“二奶”。我的家鄉有一個富得流油的闊佬,他老家的村子里建造希望小學,叫他捐款,他磨磨蹭蹭地掏了50元人民幣,是全村捐款最少的一個。與此相反,他包養了一個“二奶”,每個月花在“二奶”身上的錢據說是5000元;二奶的爹、媽、小弟,都由他包養,那小弟正讀自費研究生,其學費也由他提供。當村里人指責他吝嗇,在資助貧困孩子入學上舍不得花錢時,這位闊佬卻振振有詞的說:“我不是已經資助一個研究生在讀書嗎!”這種人錢是有了,人是富了,但是,他們的良心,善心,同情心,正義感,全都沒了。他們,確實是“窮得只剩下錢了”!
在這些人身上,金錢成了人品的可怕殺手。但是,物質上的富有,是否必然帶來精神上的貧窮呢?也不見得。邵逸夫可以算是億萬富翁吧,但是,在他那里,物質上的富裕,成了表現美好人品的有力支撐。為了援助祖國的教育事業,邵逸夫捐款數億元,在全國數千所學校建造起數千棟“逸夫樓”;為數千萬炎黃子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許許多多海外僑胞,帶著資金來大陸投資,為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廣大農村,許多先富起來的人,主動資助暫時還沒有擺脫窮困的鄉親,帶領和幫助他們發家致富。就是說,只有那些一心鉆在錢眼里,一頭拜倒在鈔票腳下的人,才會被金錢控制,成為金錢的奴隸和精神上的乞丐。
實際上,說自己“窮得只剩下錢”的人,他自己并不一定感覺到精神上的貧窮;恰恰相反,他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往往帶著一種炫耀的口氣。是啊,他們有的就是這錢,這是他們唯一可以拿來驕人的資本。不過,越是以金錢驕人,越顯出精神上的蒼白和丑陋,這卻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作文題】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窮得只剩下錢了”,這句話已經被許許多多的人接受。請以“窮與富”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題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貧窮(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5.工匠精神的演講稿
10.物質的構成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