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
魚小眉
一、導入:西諺有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本書,一個故事,不同的人也能夠讀出不同的見解。譬如《伊索寓言》,文豪錢鐘書就讀出了他獨到的東西,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讀〈伊索寓言〉》。
二、關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著名的寓言故事集。相傳是公元前6世紀薩摩斯島上一位名叫伊索的奴隸所作,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總結了他們豐富的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其中大多數是動物故事,形象生動,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伊索寓言》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講了一個道理,千百年來,人們在閱讀時也在理解、領會著這些道理。
三、作者簡介:錢鐘書,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學者。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
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圍城》;
短篇小說集《人獸鬼》;
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
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四、文章結構
本文是一篇讀后感。結構為“導入--讀后之感--總結”三部分。
一、(1~3):由人性的某種弱點而導致的偏見談到由此形成的歷史觀,引出下文。
二、(4~12):重讀《伊索寓言》的新見解、新感受。
三、(13):作者與盧梭對《伊索寓言》的不同看法。
五、寓言解讀(預習作業)九則故事的本身寓意和作者新賦予的意義
故 事 故 事 寓 意 賦予的新寓意(刺現實中人)
蝙蝠的故事 諷刺善變者 總要找到比別人強的理由和資本,處處與眾不同
螞蟻和促織 享樂者餓死活該 在死人身上當“寄生蟲”
狗和影子 戒貪得 不自知者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朝上必摔跤 不甘心下臺下野下面子,地位淪落仍然想“上進”
烏鴉的故事 偽裝者終現本相 得不到的好處,也千方百計讓
別人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
打擊誰對付誰,以求遮丑遮羞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有缺點也自視為優點,不思進取
老婆子和母雞 戒之在貪 富人往往吝嗇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東西都 訴苦經可免旁人分甜頭 驢子和狼的故事 錯行仁義, 行醫者時常草菅人命
反受其害
六、研讀課文:問:從標題看,文章是讀后感。那么作者讀后究竟對《伊索寓言》持什么態度?
明確:《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七、歸納主旨:這篇文章借重新解讀《伊索寓言》中的九則故事,諷刺了現代社會某些虛偽丑惡現象。同時又呼吁每一個人都應盡一份為后代創造良好生活空間的責任。
八、能力訓練:《伊索寓言》作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過簡單的故事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我們普通人讀它,在若有頓悟之時,也許只會一笑了之。然而,錢鐘書先生卻讀出了自己獨到的東西。閱讀的生命力正在于思考。讓我們借鑒錢鐘書先生讀《伊索寓言》的思維方法聯類引申,也來重新審視少年時代就熟知的寓言故事,試著從中翻出新意。《農夫和蛇》、《狼和小羊》。
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里。蛇溫暖后,蘇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狼和小羊
狼看見一只小羊在河里喝水,他想用了什么巧妙的口實把 他吃了。因此他站在上游,責備小羊,說把和河水弄渾了,不讓他喝水。 小羊回答說,他是緊靠在河邊喝著,而且站在下游,也不能把上面的水弄渾了。 狼得不到這個口實,便又說道,“但是你去年罵過我的父親哩。”小羊說, 那時他還沒有生呢。狼對他說道,“即使你辯解得很好,反正我不能放過你。”
該則寓言的原寓意是:這故事說明,對于那些預定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正當的辯解也無效力。
提示:
提示:換個角度(從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兩個方面分析狼和小羊的可取之處與不足),談你的理解?
狼:贊揚這位處于優勢者--能以高姿態對待弱者
從手段上看--騙術低劣而自以為是
從擁有的知識上看--不學無術者卻常常是發號施令的人
從“罵過我的父親”來看--忠于種族的孝子
小羊:諷刺負隅頑抗的敵人--毫無效果的反抗最終是徒勞的
諷刺它愚蠢的戰術--毫無效果的反抗最終是徒勞的
從同兇惡的狼講道理看--不識時務,對待豺狼只能用獵槍
從它孤身一人在下游看--做事莽撞,不做預防
九、返回文本:一個寓言故事,從不同處著眼,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得到不同的啟發。創作者主觀意圖為“一柄”,作者與之相反的為“另一柄”,二者構成矛盾統一。這正是錢鐘書先生所說的“喻有兩柄,而復具多邊”的命題思想。作者獨具“另一只眼”,看當時的丑陋社會,以“澆自己胸中塊壘”。他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手法,使本文深具哲理的厚重感。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如何才能做到“識廬山真面目”呢? 我們應當“不畏浮云遮望眼”。
十、課后練習:一位青年落榜后十分灰心,心中一片黯淡。煩悶之際不由地走到 了一個廟宇里。方丈見他垂頭喪氣,問了緣由后,便指著樹陰下的斑斑駁駁說:“年輕人,這是什么?”青年人說:“暗影唄!”主持說:“錯了,那是陽光哇!”
十一、課堂小結: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章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課。文章的字里行間折射出學貫中西的學者的睿智,然而睿智又是來自對生活長期的細心觀察與思考,希望同學們要作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讀《伊索寓言》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拼讀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