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兵》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鐵騎兵》這篇課文內容記述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篇幅不長,卻懸念橫生,扣人心弦。教學中應著重分析文中的懸念及其表達效果;指導學生注意學習本文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增強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了解本文運用襯托的修辭手法,在描寫人物、敘述故事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學習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并且對文章有自己的品評和感悟能力,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如何創設合適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感知和品味文章的語言,成為本課教學的關鍵。
三、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教師大膽放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極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個體的問題可以由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全班共同探討解決,真正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教師自始至終是每個環節的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
2、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故事情節。
2.分析文中的幾個懸念及表達效果。
3.準確認讀文中字詞。
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先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入手,讓學生講述歷史上以多勝少的戰例,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脈絡,最后針對楊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結構和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并學習八路軍不畏艱苦、靈活應戰的作風。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文中的懸念及表達效果。
2.口語化的語言特色。
難點
學生可能會覺得文中所寫的幾個騎兵打亂敵人作戰部署的偶然性較大,在教學時要加以分析。
六、教學準備
1.了解楊朔散文的風格。 2.了解時代背景。 3.搜集有關資料,了解中外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的戰例。.
七、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啟發式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八、教學課時
1課時
九、教學流程設計
(一)、 啟發思路。導入課文
(教師導入語)同學們,“抗戰八年”這個詞你聽過嗎?有誰來談談“抗戰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樣子呢? (學生各抒己見)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向我們講述的便是抗日戰爭時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隊伍--鐵騎兵的故事。
[設計意圖:從同學們熟悉的“抗日戰爭“引入本課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順理成章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
(二)、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文章背景及作者簡介。
2.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發生、經過和結果。
3.抽學生復述課文。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感受課文,為下一環節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找出文眼。理清脈絡
1.提問: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結構美的集中表現,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思考,舉手回答。
(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脫離軌道,就會隕落,八路軍掉隊了,卻能主動打游擊”。)
2.組織學生討論:這句話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并將其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把握課文,為下面的特色分析打好基礎。]
(四)、分析本文的結構美和語言美
1、(教師過渡語)楊朔的散文講究結構,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轉,跌宕起伏,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現,請大家加以分析。
( 本文開篇就寫在大部隊行進的途中,有一班騎兵掉隊了,這就留下了一個懸念:這班掉隊的騎兵命運如何?接著寫騎兵偶然來到了一條河邊,準備渡河卻發現水很深,于是放棄了,這又有了一個懸念:這到底是條什么河?后來騎兵發現了一座城,便靈機二動朝城中放了-排馬槍,引起了騷亂,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們放槍會造什么后果?這幾處懸念讓讀者欲罷不能,充分顯示了楊朔的寫作功夫。)
設置這些懸念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凸現人物精神風貌,為故事情節發展作好鋪墊,散文結構顯得精巧,耐人尋味,令讀者興趣盎然。)
2.(教師啟發提問)楊朔的散文在語言上以活潑明快的口語為底色,配襯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種俏麗、典雅的風格。本文有哪些描寫表明了這一特點。
(學生合作完成:
“龜兒子,咱們闖到什么地方 了!”
他帶著這一幫人怪巧妙地甩開了追擊的敵人。
一時從城里響起來,亂放一氣。
“是黃河,水才急呢,一根鵝毛掉下去,也會旋到水底下去。” )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順利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拓展延伸,真情體驗
閱讀《一張車票》片斷,體會設置懸念的寫法及作用。
她邁著沉重的步子,把頭垂得低低的,蹣跚地向汽車站走去。
她沒有帶一點兒子平日喜愛吃的東西,只帶著一個母親的懺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勞動教養的兒子。
她徑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長長的隊伍后面,目光驀然觸到入口處墻上量身高的標尺,心,頓時顫抖起來。那白色的標尺線仿佛是一條皮帶……
(教師提示)我們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在敘述事件之前也可先設置懸念,最后再解開答案,讓自己的文章也變得曲折、吸引人。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使學生更好的體會設置懸念的寫法及作用,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
(六)、本課小結。
“ 讀好書如臨春風,品美文如飲甘露。”這節課我們領略到了楊朔散文的魅力。
讓我們多讀書,細心體驗生活吧!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寫出自己的美文!
[設計意圖:精辟的總結深入淺出,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走出課堂,為本節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板書設計
鐵騎兵
楊 朔
掉隊--打游擊
夜渡河水--黃河
發現敵城--包頭
(懸念;口語)
[設計意圖:簡潔的板書使人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對課文的把握。]
十、教學探討與反思
因為本篇課文較短,且內容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節課的時間,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緊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加快節奏,主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和體會,教師只在重點處加以點撥。
[鐵騎兵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好玩的磁鐵教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