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2(人教版九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材把握

 

臺灣作家王鼎鈞在他的散文《那樹》一文中,通過一棵大樹長期造福于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

 

(1)奇特的容貌:粗看它老態、佝僂、但堅定穩固。繁密茂盛;細看它有霉黑潮濕的皮層,有隆起所謂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

 

(2)可悲的遭遇:盡管大樹給行人陰涼和清靜,給鳥兒棲身之所,給情侶們以溫馨的感覺,可是現代文明的發展對大樹生存產生負面影響,大樹一方面明知早晚面臨引頸受戮的命運,另一方面又不可能遷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綠著生,綠著死”,最后因一醉酒司機在樹上撞死,被悲慘的鋸倒。

 

(3)悲憤的感情:文章最后寫道:“現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被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以敘述結尾,不作議論,好像“平淡無奇”,但“平淡”之中有深意,隱隱地透出一種悲哀、幽怨和憤恨的情緒。

 

(4)深層的思考: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簡單,其實有一定的復雜性。作者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他對人類文明的兩面性看得深透。有人認為作者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持反對意見,且看他的話:“人類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艱辛的奮斗,最漫長的過程,沖出洪荒,握緊文明……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來作者只是反對文明發展的負面影響,對文明進步主要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王鼎鈞的散文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他的文章揭露社會種種流弊,引發深沉思考。他是一位富有責任感的作家,是人生、社會的冷靜思考者。文章富有思辨性、哲理性、審美性,有著作家對人生深刻而獨特的領悟。

 

教學本文應引導學生感知老樹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托物寄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探索文章打動人心的奧秘,品味鑒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色彩,奇幻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魅力。另外應該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關注身邊的綠色,增強環保意識,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課堂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聯想想像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合作探究,注重多層對話,從老樹的特點、功用入手,探究老樹的命運,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全面挖掘課文多方面的資源,力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都有收獲。

 

(一)知識目標

 

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寄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培養散文鑒賞能力。

 

(3)揣摩語言,體味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語感。

 

(三)德育目標

 

(1)反思在人類與自然關系中,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從而認識到珍惜自然、珍愛自然的必要性。

 

(2)正確認識發展與環境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知道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有一個理想,就是要征服大自然,我們一直相信人定勝天.于是,盲目的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過程中,我們也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請學生舉例說一說,我們受到那些懲罰:

 

沙塵暴、干旱缺水、酸雨、溫室效應、森林消失洪澇災害……

 

連街頭的那棵老樹也不能幸免,今天我們一起來拜讀王鼎鈞先生為“那樹”寫的“悼詞”。

 

二、學生分組探究本文

 

1.形象分析組:從不同的角度,用“那是一顆的樹”這個句式說話,概括“那樹”的形象。

 

2.情感交流組:用“文章中……讓我感到”這個句式說話,實現作者與讀者的情感共鳴。

 

3.特色品味組:從文章中選擇典型的語句和段落品析,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

 

4.模擬實踐組:了解社會,收集有關資料,談感受,做關愛自然,關愛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宣傳工作。

 

5.小品表演組:模擬法庭,表演法官對“那樹”申訴的裁決。

 

三、各小組展示討論成果

 

第一小組:形象分析組可能從下面幾個角度概括“那樹”的形象:

 

(1)從樹的環境方面概括  (2)從樹的外形方面概括  (3)從樹的品格方面概括  (4)從樹的遭遇方面概括  (5)從作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6)從讀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7)從樹的作用方面概括

 

由此歸納總結:

 

A.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濕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自身象生鐵鑄就。

 

B.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中:它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處老式平房,一片破舊、荒涼的景象。

 

C.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成為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靜;蒙朧的夜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在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D.大樹的本性: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里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中,即便如此,大樹仍然奉獻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E.作者對大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大樹倒地,讓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總結文章的大意:

 

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常年造福于人類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苦,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利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深層次思考和深重感慨。

 

第二小組:情感交流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 (2)讀了這篇文章,我最憂慮的是……

 

(3)我感到最為震撼的是…… (4)我最為感動的是……

 

(5)我認為最為神奇的是…… (6)最讓我感到悲哀的是……

 

(7)我最為遺憾的是…… (8)我最為憤慨的是……

 

探究本文作者講述那樹的故事的目的是: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如下。

 

(1)我認為主旨是“愛護自然”。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大自然為人類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就應當善待它愛護它,與它成為最親密的朋友。

 

(2)我認為本文意在“善待生命”。樹是有生命,它有自己的人格。任何生命的死亡,都是令人痛心的,我們要尊重任何生命存在的形式,善待生命,善待它們,也就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

 

(3)我認為本文意在“反思文化”。“那樹”的命運寓意深刻。“樹”經歷由盛至衰的過程,最終被人無情地砍伐,這就象征著曾經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在文明的進程中,由于不適應社會需求而逐步淘汰的過程,作者借這棵可憐的大樹讓我們作出思考.該如何在快節奏的今天正確理性地對待我們文化的精髓呢?

 

第三小組:特色品味組

 

(1)生動老練簡練的語言。

 

(2)托物寓意手法的運用。

 

(3)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4)富有奇幻色彩的情節:注重文章中奇幻的情節的作用點撥,比如螞蟻王國的故事。

 

(5)寫景狀物生動活潑。

 

第四小組:展示社會上因為不注意保護環境、不注意保護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故事、新聞、圖片等,要求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對人們發出呼吁。寫出公益廣告詞或者宣傳標語等。

 

預備資料:

 

(1)護天護地護花護草護環境,愛山愛水愛林愛鳥愛家園。

 

(2)保護環境愛家園,健康生活每一天。

 

(3)讓綠色走進家園,使生命遠離污染。

 

(4)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5)綠色深呼吸,陽光好滋味。

 

(6)學校是我家,保護環境靠大家。

 

(7)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8)我們不可能留住時間的腳步,但我們可以保存時間留下的東西。

 

第五小組:小品表演組:模擬法庭上的審判。學生自導自演,要求以保護環境為話題設計一場法庭上的審判。

 

四、教師總結

 

樹是物質的,也是空間的;樹是情緒的,也是文化的。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片綠蔭吧,讓我們用自己的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創造一個綠樹蔥蘢的明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究文章各部分的內涵。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意識到社會的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 

【教學過程】 

  1、(播放VCD碟,欣賞歌曲《好大一棵樹》)正如歌中所唱的,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樹是人類的朋友,給人們濃濃的綠蔭、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的碾壓下,它倒下了……這節課我們共同關注臺灣作家王鼎鈞筆下一棵樹的命運,看看那樹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思考。 

  2、(出示教學目標)誰能給大家朗讀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3、明確了本節課的目標后,請三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你們想聽哪些同學的朗讀? 

  4、欣賞完課文,你有哪些感悟?

    (設計意圖:對課文整體感知。) 

  5、作者以第三人稱敘述了大樹的故事,按照時間的順序可將全文劃分為三個部分。其實剛才三位同學讀的就是這三個部分,同學思考一下,課文是按照哪幾個不同的時間來寫的? 

  6、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部分,探究課文的內容,也就是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畫這棵樹的?圍繞樹都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各部分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7、歸納得很準確。總之,大樹的狀貌不凡,代表田園風光,大樹講人情、通人性、不利己、只利人,默默的庇護人類,可人類又是如何回報樹的呢? 

  8、由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大樹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品性。而大樹最終的命運又如何呢? 

  9、聽完以上三名同學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你還有哪些新的感悟?

    (設計意圖:再次感悟課文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0、文章的內容我們探究完了,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11、本文的語言詩情畫意、意味深長、值得品味。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言,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12、有人說綠色是屬于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會為“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綠”字而冥思苦想、百般推敲。也有人說綠是屬于前人的,只有朱自清才會對眼前誘人心魄的綠油然而生出“掬你入口”的欲望。可惜現在的我們在書中看到綠,眼前卻缺少綠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灰白。的確壞境保護已成了當今社會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請同學把你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壞境保護的資料展示給大家。 

 13、其實我國的有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你了解嗎? 

 14、老師也準備了一份資料,誰愿意給大家讀一下?(多媒體出示資料)

 15、看到這組另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我想你們還會有好多話要說,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第三題,把你要說的話寫在日記上。

    (設計意圖:遷移訓練,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 

 16、的確,我們的社會要發展,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決不應以犧牲壞境為代價,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共同努力吧。保護好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永遠生活在綠色的空間中。

 

[那樹2(人教版九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2.人教版九年級《陳涉世家》教案

3.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4.九年級英語unit2教案

5.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6.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去年的樹》教案

7.春天的樹活動教案

8.《給予樹》教案

9.關于種樹教案

10.大班教案樹真好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 亚洲v欧美v日韩v在线观看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