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2、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全詩
過程與方法
1、從語言入手品讀意象,準確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在誦讀中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重友誼的美好品格。
教學設想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情感真摯,節奏明快,內容明朗,適合朗讀,因此在教學本詩時,擬采用朗讀為主,以讀帶講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美好健康的感情。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播放電影《魂斷藍橋》片段,引入新課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很多,和你相識的人也是不計其數。除了親人之外,有一種人,盡管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像親人一樣關心你、愛護你、幫助你,在乎你,這種人就是朋友。有一首歌唱的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啊,友情恰如一杯陳年的老酒,時間愈久,愈益散發出濃郁的芳香。下面我們一齊走進英國詩人羅伯斯彭斯的詩歌世界,聆聽他對朋友的真情祝福。
二、播放錄音,或配樂朗誦《舊日的時光》
三、了解作者
彭斯 Robert Burns(1759~1796)英國詩人 。1759年1月25日生于蘇格蘭艾爾郡阿洛韋鎮的一個佃農家庭,1796年7月21日卒于鄧弗里斯。自幼家境貧寒,未受過正規教育,靠自學獲得多方面的知識。最優秀的詩歌作品產生于1785~1790年 ,收集在詩集《主要以蘇格蘭方言而寫的詩》中。詩集體現了詩人一反當時英國詩壇的新古典主義詩風,從地方生活和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為詩歌創作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
彭斯的詩體裁多樣,除了寫人們所熟知的抒情短詩以外,還擅長諷刺詩、詩札和敘事詩。
四、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感受詩歌內容
五、文本研討
1、第一節詩人采用兩個反問句,有什么效果?應該怎樣讀?
2、指名朗讀第一節。
點撥:本節詩人用“難道就該”兩個反問句激起對往日友情的回憶,這既有對自己的責備,也有對朋友的期待。要在朗讀時把這種語氣表現出來。
3、學生齊讀第一節
4、第一段后的副歌表達什么內容,與第一段及全詩有什么關系?
點撥:這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詩被譜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這四行“副歌”。“副歌”恰好與第一節形成委婉的問答關系。,有力地表達了作者不忘老朋友,不忘過去美好時光的情感。
5、三、四兩節詩作者突出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誦讀?
點撥:每節詩的前兩句著意突出了“山坡游蕩”和“漫步溪上”兩個意象,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與童年時代朋友共同度過的歡樂時光,那時他們曾滿山遍野地奔跑,采摘美麗芬芳的野花。那時,他們曾經漫步溪上,在晨曦與落日中歡歌笑語。應讀出甜蜜和欣喜,語調應比較舒緩、輕柔;后兩句突出了“萬里跋涉”和“呼嘯的重洋”洶涌的餓大海則橫臥在朋友之間,使他們不能相見,我們眼前仿佛出現為生活所迫四處奔波的身影,但時空阻滯并沒有使友情黯然失色。應讀出一種一種蒼桑和悲涼之感,語調沉重。
6、老師范讀這兩節詩。
7、學生齊讀
8、最后一節詩有何作用?
點撥:最后一節詩寫我們緊緊握手,共同干杯,發展友誼,不忘過去的時光。突出了真誠的友誼讓人為之陶醉。照應開頭,深化主題。
六、再次播放錄音,或教師配樂朗讀。
七、學生齊讀,要讀出感情,讀出節奏,同時注意韻腳。
八、總結概括本詩語言風格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情感真摯,節奏明快,仿佛一氣呵成。運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復唱”的手法,回環往復,感情不斷深化,加強了抒情效果,讀來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語言樸實清新,有一種天籟般的醇厚韻味。
九、作業
1、反復誦讀本詩
2、課后收集古今中外歌頌友情的詩作,準備詩歌分組朗誦會。
[舊日的時光(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
7.舊時光的散文欣賞
8.描寫舊時光的散文
10.廢舊利用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