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精布置穩中求進抓落實
--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中如何安排預習和檢查落實
呂敏航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驗稿)》在繼承傳統理念的基礎上,立足于語文發展的現實,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內涵之一就是知識和能力。北川初級中學借鑒洋思經驗而形成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是形成知識與能力的較為有用的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中,至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先學,其中預習就是“先學”這一環節的最主要的步驟和方法。因此,如何布置預習和檢查落實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步了。
筆者在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一年多的時間里,是這樣安排的:有的放矢精布置,穩中求進抓落實。具體來說,就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精選預習內容,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檢查預習情況,將預習落實到實處。
有的放失,是安排預習的關鍵
在安排預習時,為了讓學生做的最好、效果最佳而有情趣,我采用了“三不”“三有”的策略。所謂“三不”就是“不籠統”、“不求多”、“不求難”;“三有”就是“有指向”“有重點”“有情趣”。
“不籠統”就是在布置預習時,不含混不清,而應有明確的指向。如在上新課之前,不簡單的說“預習哪一課”,而是將預習任務具體化:(1)、本課需掌握的字詞的音形義,掃除閱讀障礙。(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將文章內容分條整理。(4)、寫出閱讀感受。為了使這一策略更好地落實,我叫學生準備了《詞匯積累本》和《心得體會本》,將預習的詞匯整理在《詞匯積累本》中。而將文章內容與心得體會寫進《心得體會本》。這樣把任務具體化,學生就能有的放矢,避免了茫然不知所措的不足。
“不求多”就是需要在布置預習時,不以內容多取勝,而是有重點有目的的布置任務。例如在布置《三峽》的預習時,我主要是從詞語的積累和朗讀上著手的。要求同學們根據課文注解并查找工具書,將難懂的字詞作到了然于胸,然后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這樣,經過多讀,自然就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這兩個預習任務之下,實際上完成了文意的梳理、翻譯等好些內容,學生在有選擇,有重點的預習下,達到全方位了解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不求難”就是說預習的任務不能過難,難了就掃了學生的“興”以后他們就會對預習懷有畏懼心理。因此在布置任務時,要避免任務過難,而是在同學們在有情趣味的活動中完成預習任務,例如在布置《橋之美》時,讓大家先找出文中出現的橋,然后結合課文的描寫說說橋美在什么地方,并自制橋與橋周圍的景物配合融洽的畫面,這樣,同學們在動手與動腦的結合中完成了預習任務,情趣盎然,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就在此了。
穩中求進,是落實檢查的有效方法
預習效果的滿意與否,歸根結底還要靠檢查來落實,如果檢查不得力,不到位,那么預習的好壞就無從把握,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一種惰性,這種危害是極大的。我在檢查預習時將各種方法相結合使用,收效較好。
1、科代表與小組長檢查
這是對難度一般,全班都能完成的作業的檢查。如對詞匯積累的檢查,對平時作文的檢查等。
2、早自習隨意抽查
這主要是應用于記憶性作業的檢查。為了明確同學們是否記熟,我在早自習時隨意挑選一組,進行檢查,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
3、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檢查
這主要是面對中上學生的,是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的檢查。選取中上學生,是因為他們占多數。在抽查中,以兵教兵,講解等方式作到全班都能消化。
當然,采用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因此,哪中方法有用就選用哪中方法。只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去探索,去研究,“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通聯:742100甘肅西和北川初級中學)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2.先學后教讀后感
7.對教案的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