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規則和信用: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自主預覽
[品讀鑒賞]
[知識集錦]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賞析】蘭溪,在今浙江蘭溪縣西南。棹歌,漁民的歌。清溪的涼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躍然紙上。全詩空靈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韻致,讀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畫,一支妙曲。結句最為生動傳神,是畫龍點睛的精彩之筆。
1.字音
契qì約 履lǚ行 猖獗jué 紊wěn亂
吞噬shì 亟jí待解決 牟móu利 憂心忡忡chōng
2.字形
憂 (憂心忡忡) 淘(淘汰)
優 (優柔寡斷) 濤(濤聲)
尤(怨天尤人) 滔(滔天大罪)
猶 (過猶未及) 韜(韜略)
3.詞語辨析
(1)界限界線
辨析: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意義較抽象;界線,指兩個地區的分界線,意義較具體。
例句:①由兩條黑線把相平面分成了內外兩個部分,這兩條線稱為分界線。
②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與孩子劃清界限。
(2)權利權力
辨析:權利,依法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利益,對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國家、企事業單位等;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
例句:①網民的權利是通過話語實現的
②權力能夠構建知識,而知識反過來又成為權力。
4.熟語薈萃
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覺地起了變化。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每課一背]
1、民無信不立。 --孔子 2、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4、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5、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6、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引導窗口]
名人空間
林其屏,男,58歲,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現任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兼福建論壇雜志社社長,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優秀專家。主要致力于宏觀經濟問題的研究。名錄已列入《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詞典》、《中國現代經濟學學者詞典》、《中華人物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詞典》(英文版)等。
走近名人
2002年1月,學者林其屏撰寫《規則和信用:市場經濟兩大基石的缺損和重構》一文,引起很大反響,《新華文摘》于2002年第4期轉載了這篇文章,文章認為,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法治和德治統一的經濟。在這里,規則是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石,現在出現破損,因而,強化市場規則并逐步建立信用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助學連接
本文全面地論述了“規則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這一真理,指出了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強調要強化市場規則,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證我國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
▲ 互動學案
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結構層次相當明晰:
則 提出問題(緒論: 提出中心論點,并指出,應強化市場規則,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和 分析問題(第一部分: 規則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兩大基石。第二部分: 規則和用在當前市場經濟中的運行情況。)
信 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應當重構規則和信用兩大基石。)
用
[揣摩探究]
1、師問: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狀況總體如何?
生答:第10頁5-8行: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但是,在這個框架內,我國在規則和信用這兩方面還有不太牢固的地方,存在著缺損,而這些缺損還會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因此,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應該強化市場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作用制度。
2、師問:什么叫規則?市場經濟規則有何作用?
生答:第4自然段:規則是指人們有意識創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從憲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細則,直至個別契約的正式制度。其作用是“保證市場有效動作的基本原則,它決定著市場內部的結構和安排是否適當,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交易是否協調,從而保證社會分工、合作不斷發展和擴大,使市場經濟制度得以正常運轉”。
3、師:分析第5自然段。劃分層次,找出中心句,指出它的論證方法。
生答:3層。①理論闡述。②舉例論證。③小結。
中心句為最后一句。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和反面論證。
[思維空間]
請結合社會現實,談談“規則和信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規則與信用(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