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整體內容,提煉主要信息。
2、研讀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對事理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課堂知識延伸,訓練學生對古詩文的品味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事理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對古詩文的品味鑒賞能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學生欣賞《日出圖》、《落日圖》-→課文《落日的幻覺》。
二、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課堂講解的知識要點:
1、本文的說明對象(落日的幻覺)。
2、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征(落日的幻覺)及其產生的原因。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本文常用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
4、本文的語言特點(說明中結合描寫; 準確性、科學性)。
(注:學生朗讀訓練,生字校正,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和說明語言分析等內容結合在講解“知識要點.2”中進行。)
四、課堂知識延伸:
請學生從學過的古詩詞中列舉一些寫“落日”的句子,并作簡要賞析。如: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五、課堂小結:
“日出”、“日落”是自然現象,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奧秘,有待同學們今后繼續去探索;真誠地希望大家走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用心去欣賞大自然的美。
[落日的幻覺(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