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3、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自古以來它就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于一體,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著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起來說“屏”。
作者簡介: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標注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用一句話歸納本文大意。
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特點、作用、種類和設置。
3、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分說-總寫
4、先用文中語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明確: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是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5、根據課文,說一說“屏”有何作用?
明確:①分隔作用 ②藝術點綴 ③可以擋風
6、“屏”可以怎樣分類?
明確:按其建造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度,屏風可以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7、作者認為“屏”的設置應注意些什么?
明確:因場合不同,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都要做到得體。
三、賞析研討
1、作者在介紹“屏”的時候,為什么用上了“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詞句?
明確:體現了作者對屏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本文是介紹“屏”的說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記敘內容穿插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明確,如:記得童年與家人……,后來每次……,小時侯……,近來我也注意到了……
作用:作者與屏相關的親身經歷穿插其中,給讀者以真切感受;又顯得溫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詩詞句,試作簡要賞析。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們寂寞凄清的生活圖景,烘托人物內心的孤寂。)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韻光賤。(“錦屏人”指閨中女郎杜麗娘,她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
作用:1、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2、與展示屏風之美是相稱的。
四、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師和家具師們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后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五、布置作業
想象一下,“屏”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
[說屏(人教版八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8.大班說反義詞教案
9.說木葉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