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 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 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 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 

      1、 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 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1、 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 比較法。如對《沁園春 雪》《沁園春 長沙》的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 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 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 、“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 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的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 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1、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思考:《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  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明確:《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園春  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束語 

      朗讀《詩人 領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 常于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 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 

      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六、作業與練習 

      賞析《重陽》《北戴河》 

 

[沁園春長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亚洲一级性爱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