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
2、了解外國詩歌的特征。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理解作品通過意象表達思想的方式。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品通過意象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式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籬笆那邊》。
二、作者:
狄金森(1830-1886),美國女詩人。一生寫下一千多首詩,以描寫自然,抒發個人情感為主。
三、朗讀:
1、自由朗讀。
2、齊讀。
四、理解:
方式:1、結合練習一第二小題來分析。
2、先給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再做總結。
1、問:如何理解“籬笆”的意義?
答:籬笆是嚴肅守舊的禮法規矩的象征。
2、問:如何理解“草霉”的意義?
答:草霉代表世間美好的事物。
3、問:如何理解“上帝”的意義?
答:上帝是權威的代表,是正統思想的化身。
4、問:如何理解“孩子”的意義?
答:孩子是指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
5、問:如何理解“如果他是孩子,他也會爬過去”?
答:只要上帝愿意并且有決心拋開一切束縛,也會按自已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東西。
五、鑒賞:
方式:把問題交給學生思考再做討論總結。
象征手法:
草霉--美好事物
籬笆--反動的清規戒律
六、主題:
這首詩以象征手法,表現了要求沖破封建束縛,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七、作業:
熟讀這首詩。
[〈〈籬笆那邊〉〉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