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爾人》(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5-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喀布爾人》 

二. 學習目標: 

1. 了解印度詩人泰戈爾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學地位,文學成就。 

2. 本篇課文的藝術特色 

三. 學習要點: 

(一)作者簡介(1861-1941)  

印度詩人、哲學家和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出生于孟加拉加爾各答一顯貴家庭,家庭屬于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和父親都是社會活動家,支持社會改革。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學藝術的熏陶,因而其文藝天才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4歲發表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901年,致力于教育改革,創辦了一所新型學校,傳播印度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1921年,這所學校發展成為著名的印度國際大學。 

20世紀初,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人民掀起了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于這個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先后10余次遠涉重洋,訪問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和平友誼,從事文化交流 。 

(二)文學地位 

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就是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是孟加拉文學以及印度文學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開拓者。” 

他以自己豐富多采的作品開創了孟加拉文學的新時代,對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學發展也起了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他不愧為印度文壇的泰斗,舉世矚目的偉大作家。 

    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曾嚴厲譴責過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1924年到中國訪問,對中國文化給予高度的評價。 

作家作品 

他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給人們留下了50多部清新雋永的詩集,13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絢麗多彩的短篇小說,40余部寓意深刻的劇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論著、游記、書簡等著作。這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家還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近2000幅美術作品。文、史、哲、藝、政、經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  

中國作家郭沫若、鄭振鐸、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創作,大多受過他的影響。 

冰心《繁星》《春水》 

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命運如同海風,乘著青春的舟,曲折地,飄游地,渡過了時光的海。  

小說 

中長篇小說:《四個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  

短篇小說:《還債》(1891)、《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云》(1894) 

短篇小說的成就 

短篇小說是泰戈爾的第二個主要成就,僅次于詩歌。 

泰戈爾是孟加拉文學以及印度文學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開拓者。 

印度古典梵文文學極為發達,孟加拉民間文學也絢麗多姿。就散文文學而言,雖不乏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寓言、傳說、神話等等,但卻沒有現實主義的短篇小說。在泰翁大量創作短篇小說之前,這一體裁在孟加拉文學中還處于朦朧狀態!疤└隊柺敲霞永嬲亩唐≌f的創建者。”  

戲劇:《頑固堡壘》(1911)、《人紅夾竹桃》(1926)等  

散文:《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被介紹到中國,1961年為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爾作品集》。 

(三)課文探究 

1、故事中的喀布爾人是什么身份?喀布爾人是怎樣與小敏妮成為朋友的?喀布爾人因為什么事情被投入監獄?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在以上問題的基礎上簡要概括本文的情節。 

一個窮苦的喀布爾小販結識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歲的小女兒敏妮。小販把對遙遠故鄉獨生女兒的愛,全部傾注在敏妮身上。這種愛使他們跨越了年齡的鴻溝,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并持續了多年。這種真摯之愛也感動了敏妮的父親。在喀布爾人從監獄里出來看望敏妮時,他緊縮敏妮的婚禮開支,資助喀布爾人回家,盡力使這久出不歸的父親能與自己的親生女兒重逢。 

2、喀布爾人疼愛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喀布爾人把對遙遠故鄉獨生女兒的愛全部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對敏妮特別疼愛。 

  

3、文中“我”對喀布爾人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一開始只是把他當作一個普通的小販看待,所以當喀布爾人送干果給敏妮時,“我”給了他錢。 

后來發現他與敏妮成了好朋友,開始慢慢改變看法,并相信他對敏妮不會有什么威脅,也就放心了。 

婚禮上他的到來,讓“我”有了不好的預兆,態度有點冷淡。 

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兒的手印,才終于明白了這個喀布爾人,對他的所有疑慮都煙消云散,并縮減婚禮開支,資助他回家與女兒團聚。 

4、文中有多處細節描寫,請找出來并談談這些細節描寫對于刻畫人物、表現作品主題的作用。 

例:“他伸手到寬大的長袍里,掏出一張又小又臟的紙來……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手印,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畫像……當他每年到加爾各答街上賣貨的時候,他自己的小女兒的印跡總在他心上”。 

這一細節使人們終于認識了喀布爾人,任何疑慮和擔心都會云消霧散,而且會對喀布爾人肅然起敬。泰戈爾對“小小的手印”這一細節的渲染,使喀布爾小販這一形象更加血肉豐滿,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生動逼真的印象使人終生難忘。仿佛一提到父愛,便會使我們想起這個喀布爾人,想起這一細節--它對喀布爾人愛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更具文學史的典型意義。 

5、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是怎樣體現的? 

超越階層的深沉父愛。 

在這篇作品里,泰戈爾把父女的感情和對窮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現極為深刻。愛的力量,消除了喀布爾和孟加拉之間迢遙萬里的距離,也消滅了富有的作家和貧窮的小販之間地位懸殊的差別,因為他們都是鐘愛自己女兒的父親!這怎么能不“在人們心靈中喚起善良的感情”(高爾基語)。  

  

(四)藝術特色 

1、細節描寫:不僅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并使文章的主題得以突顯。 

2、詩化風格:把抒情詩和短篇小說結合了起來,從而抒發出激蕩肺腑的情感。 

泰戈爾短篇小說特色和藝術成就總結 

短篇小說一直是泰戈爾最喜愛的文學體裁之一。 

16歲時,他就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女乞丐》 

90年代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短篇小說。這種興致經久不衰,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幾周。60余年他創作了100余篇短篇小說(約百萬字)。這在短篇小說體裁剛在孟加拉文學中誕生的年代,不能不算是驚人的成果。 

從效果方面來看,現實主義的短篇小說,與浪漫主義的詩歌一樣,都是最受讀者歡迎的篇章。   

泰翁的小說,大膽運用民間口語,給孟加拉文學語言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氣息,促進了孟加拉現代文學語言的形成和發展。  

泰戈爾短篇小說涉及的面極為廣泛,幾乎每一篇都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精神的光輝。作品中,到處可見真與假的搏擊,善與惡的斗爭,美與丑的對立,愛與恨的抗衡。作家總是旗幟鮮明地同情弱者,反對強權;褒獎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他愈是較完美地把愛和恨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寫得愈真摯和深刻,就愈能激起人們去憎恨那些破壞友愛的勢力。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問題。 

永遠的蝴蝶 

那時候剛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著青、黃、紅顏色的燈火。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 

    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我默默點頭,把信交給她。 

    “誰叫我們只帶來一把小傘哪!彼⑿χf,一面撐起傘,準備過馬路去幫我寄信。從她傘骨滑下來的小雨點濺在我眼鏡上。  

    隨著一陣拔尖的煞車聲,櫻子的一生輕輕地飛了起來,緩緩地,飄落在濕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過馬路去幫我寄信。這簡單的動作,卻要叫我終身難忘了。我緩緩睜開眼,茫然站在騎樓下,眼里裹著滾燙的淚水。世上所有的車子都停了下來,人潮涌向馬路中央。沒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這時她只離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遙遠。更大的雨點濺在我的眼鏡上,濺到我的生命里來。 

    為什么呢?只帶一把雨傘? 

    然而我又看到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靜靜地過馬路了。她是要幫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寫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我茫然站在騎樓下,我又看到永遠的櫻子走到街心。其實雨下得并不大,卻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而那封信是這樣寫的,年輕的櫻子知不知道呢?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婚。 

1. 小說以“雨”開篇,并以“雨”貫穿全文,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兩點) 

  

2. 小說最后再次描寫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有什么作用? 

3. 開始寫“小雨點”濺到眼鏡上,之后寫“更大的雨點” 濺到眼鏡上,其作用是什么? 

   

4. 下面說法中錯誤的兩項是(     ) 

    A. 小說三次寫到“站在騎樓下”,作用是顯示“我”的思緒的流程和層次。 

    B. 文中最能夠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話是“為什么呢?只帶一把雨傘?” 

    C. “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現了“我”失去戀人的痛苦、凄涼的心境。 

    D. 把櫻子比喻成蝴蝶有兩個原因,一是飛的動作,二是櫻子長著像蝴蝶一樣的外貌。 

    E. 題目叫“永遠的蝴蝶”,就是說蝴蝶是永恒的,“我”愛蝴蝶,“我”也愛櫻子。 

    F. 小說最后交代給母親的信的內容,增加了小說的悲劇色彩。 

【試題答案】 

1. 本題考查對作品構思的理解。①交代“雨”是悲劇的起因;②以“雨”為淚水和痛苦的象征;③造成籠罩全文的陰冷氛圍。 

2. 本題考查對作品構思的鑒賞。這樣寫,既使櫻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也更能表達出“我”對櫻子的深切懷念和愛戀。 

3. 本題考查細節描寫的作用。兩個細節基本一致,但前一個細節無感情色彩,后一個看似寫景,實是寫情,寫“我”的內心痛苦。 

4. DE  

[《喀布爾人》(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2.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3.粵人食芝文言文翻譯

4.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5.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6.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7.高二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8.《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9.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10.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院 | 亚洲一级性爱在线看 | 亚洲精品中文免费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在线看h片的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