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的《背影》這節公開課上,全班將近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流淚了,有的聽課老師也流下了淚水。
為什么一節課能如此讓人動容?這是我教學生涯中頭一次遇到的情景。這種情景恐怕在其他老師的課上也是難得發生的。盡管我知道我上課準備的內容,會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但最終課堂上發言的學生泣不成聲與眾多師生淚流滿面的場景,卻是我始料不及的。
其實,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分析一下這篇課文的情感內涵和我運用的一些教學輔助手段,再加上教師語言的激情與善誘,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及創設的氛圍形成強大的共鳴,就不難會產生以上的情景。
一、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制定:
《背影》是一篇名家經典散文,作者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刻畫了一個無微不至關懷兒子的父親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思念和內疚之情。全文語言質樸無華,在平淡與細微處蘊含了濃濃的真情,讀來確實令人感動。這是一篇充滿情感的文章,其中體現的父愛與兒子對父愛的理解,是人類情感中最真實最寶貴的一部分,對當代學生具有現實意義。于是,我在備課時為這篇課文的情感、價值觀目標設計了如下兩點:
1、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理解課文中心意思。
2、懂得和體會親情之愛,從而學會孝敬和報答親人。
這也是我這節課要重點完成的目標,故把它作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課堂實錄:
“火車就要開了,我就要走了。離別就要來了,話怎么說呢?轉身是背影了,你就進了往事了。我知道這以后,以后的以后,可能再見不到你了,只是那時候,極不愿意承認這念頭。當你轉身后,轉身了以后,那背影在多年以后,還能夠鮮活地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顫動,微微顫動。”
上課伊始,我播放了歌手黃磊的一曲《背影》,那悠揚又略帶哀傷的歌聲一下子就將學生引入了課文的氛圍。
接著,我讓大家又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電視散文《背影》中那一段父親為兒子買橘子和兒子淚光中讀信的經典片斷。黑白的畫面,憂傷的音樂,充滿深情的旁白,畫面中父親蹣跚的步履,爬上月臺時的艱難動作,兒子讀信時淚光閃爍的眼睛,淚光中浮現出的父親的背影,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悄震撼著學生的心,讓他們的心與作者的情感靠近。
因為課文內容通俗平實,我設計的課文內容學習步驟又簡單易操作--找出課文中描寫父親背影和兒子眼淚的語句,圈劃批注,討論分析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概括課文中心,故學生完成課文內容的學習并不難,半節課多一點就完成了這一環節,其實在這一環節中,已同步完成了情感目標的第一點,學生已經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到了作者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及作者對父親的思念、內疚之情。之后,我便開始落實本課的另外一個重難點--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情感,進一步體會、理解親情之愛,學會孝敬、報答長輩。
師(深情地):
父親的背影在朱自清的淚光中漸漸遠去,留給朱自清的是無盡的懷念。但是我們的父母還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把目光悄悄移向他們,去關注我們身邊的背影。(同時打出PPT投影--“關注身邊的背影”及具體要求)一、細節中見真情,從生活小事中發現和體會父母、親人之愛,舉例說說;二、學習了本文后,你想對你父母或其他親人說什么?
我出示了這個環節的要求之后,并不是立刻讓學生進行討論或發言,而是先讓他們看一段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的視頻,播放的是演員陳小藝回憶自己考上中戲時離開父母家人的情景,及母親回憶當時送別女兒時的心情。片中主人公講述的情景頗似《背影》,那種父母之愛,那種親人間的依戀,那種不舍,都是相同的。片中人物說到動情處,不禁淚流滿面,加上那深情的音樂,無不像一把情感之錘,重重敲打在每個在座的學生和老師的心上。我發現,很多學生的眼睛都是紅紅的。
加入這一視頻片斷是為了后面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片斷作鋪墊和啟發,這一鋪墊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就像一把打開學生記憶大門的鑰匙,將學生的思想引領到回憶的洪流中,去搜索那感人往事。于是,在后面的學生交流中,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充滿情感的例子流淌而出:
例1:我的父親在我七歲時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她每天辛苦地工作賺錢,還送我上外面的補習班,好讓我的成績再提高一點。記得有一次清明節,我和媽媽到父親的墳前掃墓,媽媽哭得很傷心,而我卻哭不出來,還不知道去勸媽媽,讓她一個人哭。現在想想,我當時真不懂事,應該去安慰媽媽,讓她不要太傷心。媽媽,我想對你說,我一定會做一個好女兒孝敬你、報答你,永遠陪著你!
聽到這個例子,連我的眼眶都有些濕潤了,我動情地說:“我想這位同學早已經深深明白了母親的艱辛與不易,知道該怎樣去做一個好女兒,怎樣去孝敬和報答母親。她平時的用功學習與優良成績足以說明了這一點!”
例2:外婆一個人住在浦東,我難得去看望她,每次看望她后回浦西,外婆總要把我送到車站,等車來了,還要叮囑售票員,說到哪一站讓這孩子下車,我當時覺得自己挺大了,她還這樣啰嗦,覺得丟我面子,所以常嫌她多嘴。現在學了《背影》后,我深深知道這是外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是擔心我、愛護我。我現在想真誠地對她說一句:對不起,外婆!我以后會更加孝敬您的!
該男生在說到一半時,眼淚已經流了下來,后面對外婆說的幾句話幾乎是泣不成聲了。
后面被抽到的學生都是哭著講述感人往事的,更有甚者還沒被抽到就已在下面哭起來了。
整個教室真的可以說是一片唏噓之聲,不時有學生或聽課老師掏出紙巾擦拭眼淚。
一只只舉起的手代表著真情還在學生心中激蕩澎湃,但由于時間關系,還有許多想要一吐真情的同學沒有來得及說,但他們想說的,我早已知道,我也明白,我這堂課的重難點目標,已然得到了最成功的實現。
下課前,我小結道:是啊,天下最無私的愛來自于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我們千萬不要把遺憾留給我們最親的人。有一句話叫: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到親人老了或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再感到后悔。讓我們好好珍惜這份親情,這份愛!
下課鈴聲響了,PPT上,還在播放著經過編輯的《背影》MTV,每個學生的眼睛都是紅紅的,他們還久久地沉浸在對親情的回憶中……
三、課后反思:
上完這一堂課,我欣喜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一次“洗禮”,就連班上平時最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都流淚了,可以說這堂課在情感目標上的實現是十分成功的。
語文,是一門情感性很強的學科。因為它主要是以文學作品為載體來進行教與學的。而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思維和情感的結晶,自然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而語文課區別于其它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好的文學作品,還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想教材選編者所選的課文都是一些優秀的、經過時間沉淀下來的精品,它們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一些語文或寫作的知識,更大的價值還在于文本所體現的思想內涵。
語文課,也絕不僅僅在于教學生語文知識,它具有多重功能。華東師大中文系錢谷融教授在他主編的《文學概論》中就指出“文學是人學”,即文學最大的價值是教會人們怎樣做人。所以,語文課中的思想、情感的價值絕不能被忽視。
象本課《背影》的教學,知識上沒什么難點,課文分析上也并不難,但人物的思想情感卻是可以挖掘的,可以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所以,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學生思想情感的激發上,讓他們通過學習課文得到一些啟示和觸動。因為我想到,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寵的比較多,他們往往依賴于自己的父母,卻體會不到父母親人對他們的良苦用心。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大人的話,把不理解父母歸結為“代溝”,更有甚者和父母關系僵化甚至敵對。這一切,我認為可以歸結為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那如何讓學生變得成熟與懂事呢?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語文課便也成了德育的一個強有力的載體和平臺。象《背影》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進行親情教育的文章。
除了讓學生研讀文本,從文章字里行間去挖掘情感因素之外,我還充分利用了網絡、多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所有多媒體資料的素材都是來源于互聯網,再進行加工編輯,成為自己課上所需的材料。回頭看看,本節課中的情感激發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這些多媒體的運用,或許,沒有音樂與畫面渲染的氣氛,光閱讀文本還不至于流淚,又或許,沒有那段《藝術人生》的視頻的鋪墊,學生們的回憶與情感還不至于那么深入,從而最后學生的感悟也不像現在這樣深刻。所以,在這節課上,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輔助作用。
還有一點,是教師自身方面的因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更應具備感性的思考。對一篇文章,教師要有自己深刻的認識,要去挖掘文本背后蘊藏的思想價值和情感價值,而不僅僅停留在文本表面。你要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而老師自己還沒有思想和情感,那如何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在準備本文教學時,我找尋了很多同類文章,這些文章讓我看了之后很受感動,我也發現這些文章除表現父母親情之愛以外,還有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在課文小結時,我提到了這一點,讓學生明白應該珍惜親情,從而讓他們對親人的情感有一個升華。
語文教師除要有自己的思想之外,還必須要有不凡的口才。導語、過渡語、提示語、總結語,這些課堂上常用的語言,只有說得到位、精彩、發人深思,才會起到相應的作用。本課中,我精心設計了這些語言,應該說,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同樣起到了激發學生情感的作用。
從《背影》這一堂課看,已足以說明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極佳載體。一篇篇名家名作,一堂堂精彩紛呈、激情四溢的語文課,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在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豐富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更學會怎樣去做人。
(本文曾獲全國非智力因素教育論文獎)
E-mail:tmredmooner@sina.com 歡迎同行交流
[情感,在此流露與升華--從《背影》談語文教學中思想情感的激發(滬教版七年級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7.關于情感的說說
8.深度情感美文
9.微博的情感語錄
10.愛與情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