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
一、情感鋪墊
師:有一篇題為《兒子眼中的父親》的文章,流傳甚廣,我們一起來看看。(點擊課件)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 “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師:看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師:確實如此啊,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大家都讀過這篇文章嗎?
師:在閱讀中有什么感受呢?
師:《背影》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愛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雖然它的時代與同學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但這并沒有影響同學們對作品的理解,同學們仍然能讀出文中那淡淡的哀愁里濃濃的父愛。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想做兩個調查。
(教師用電腦投影調查題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
師:很多同學都知道父母的生日,真好,我替你們的父母謝謝你們。下面我們進行第二項調查:你能說出在與父母相處的日子里,最令你感動的一件事或者一個片段嗎?
(老師讓學生默想一分鐘)
師:很多同學能夠體會到父母為你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并且在接受愛的時候,也能夠愛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愛是體現在生活的細微之處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也有一些同學沒能好好地體會父母的愛,也許是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平凡,也許是覺得父母對自己的養育的一種天經地義。親愛的同學,讓我告訴你吧,父母的愛的確很平常,很實在,但它是人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情感。
其實我是沒有資格責備你們的。因為,像你們這樣大的時候,我也沒有體會到父母的愛。只是到了現在這個年齡,經歷的世事多了,同時看到父母額頭的皺紋一天天增多,頭發一天天變白,我才會想起從前父母伴我走過的歲月,一種感動,一種愧疚之情油然而生。這時候,我才真正讀懂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
二、交流感受
師:好了,不說太遠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品讀這篇寫父親的經典美文。請大家再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并說說為什么。
師:通過我對同學們的觀察,大家找的很細致,看來你們已經走進了作品,并且被作品深深地打動了。那么,文章哪個地方最令你感動呢?請大家來談一談。
師:剛才大家找到了很多感人的地方,都是一些細節之處。其實父母的愛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它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你捧在手里的一個熱騰騰的雞蛋,也許只是你裝在書包里的一盒牛奶……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三、精段賞析
師:剛才同學們也提到了,父親過鐵道買要橘子這個場景很感人。的確,文章開頭作者所難忘的背影,文章結尾作者讀信時在淚光中再現的背影,其實就是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那么這個“背影”寫得如此感人,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描繪它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朗讀第六段,好嗎?
(學生齊讀第六段)
師:文段從哪幾方面寫父親?
師:(引導)描寫人物有哪些方法呢?(板書)
動作、語言、外貌。
師:外貌描寫的語句有?有何深意?
師:在這個場景中,父親共說了幾句話?
師:父親的話不多,但這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一片愛子深情,同學們能體會到嗎?
師:除這三種描寫外,作者還運用了一種描寫,寫得也很感人。
板書:心理描寫
(老師要求同學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 “心理很輕松似的”。
師:買橘子,攀上爬下,那么累,為什么還輕松呢?
師:你們可能還不能理解,因為你們還不是父母。父親之所以感到輕松,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
師:在這些描寫中,我們對動作描寫作點重點分析吧。
師:朱自清先生所描寫的“背影”已成為了父愛的象征,定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藝術長廊,定格在廣大讀者的心中。而父親攀爬鐵道的動作,也成了一種經典的動作,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下面請大家找出描寫動作的關鍵的詞語。
(學生找出描寫動作的詞語:蹣跚地走、探、攀、縮、傾。教師同時投影顯示這些詞語。)
師:接下來,我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分析這些動詞運用的妙處。
(學生前后桌討論,教師巡堂并參與討論)
師:好,現在我們把小組討論的情況交流一下。
明確:
1、這些動詞寫出了父親買橘子很吃力,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
2、“蹣跚”說明父親行走不便,但他還要穿過鐵道親自去買橘子,很不容易。“攀”更寫出父親爬的艱難。這些都很好地表現了父親的愛。
3、“探”字用得好,寫出了父親小心翼翼的樣子。父親是個肥胖的老人,“探”字很符合人物的物征。
4、“攀、縮、傾”這三個動詞。“攀”說明月臺高,不容易上去,比如“攀山”;“縮”字說明了父親腿是懸空的,無處借力;而“傾”字是寫父親身體的動作,讓人能想像出父親很努力的樣子。父親是個胖子,他爬月臺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了。這一系列的動詞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切的關愛。
師:通過大家的品悟,老師看出大家是真正體會到了文章里表達的父子之情了,真正走進了這篇感人的作品里去,并被深深的感動了。
師:這篇文章之所以寫得如此感人,我以為,主要是三個字:真、細、實 。“真”即是真情實感;“細”即是描繪細致;“實”那就是樸實無華了。
同學們讀文章時感動了,作者當時也動情了。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動情了呢?
(作者流淚了)
(教師要求學生找出寫作者流淚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四、總結拓展
師:從父親的“背影”里,我們讀懂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意,從作者的眼淚里,我們又看到一個兒子對父親深切的理解、牽掛和感激。可以說,這一對父子間的摯愛親情,成就了現代文學史上一篇膾炙人口的經典美文。同時我們也更明白,不管生活環境如何,至愛親情,血濃于水。
同學們,父愛如山,是那樣地厚重、深沉;母愛如水,是那樣的溫柔、綿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畢生都無以回報,但,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懂得父母的心呵。
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首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播放《懂你》)
五、布置作業
給父母寫封信
六、板書
羅乾
[《背影》課堂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背影課件人教版
2.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