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2.理解讀書的好處,明確應該多讀書,培養讀書的興趣。
3.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提到的眾多作品。
教學方法:教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進入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的時候通常會看到這么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至理名言。讀書給予我們知識,而知識又富予我們內涵。讀到好的文章,就猶如聽美妙的音樂。這就是讀書給人的愉悅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紀老人,冰心女士,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也為我們總結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名言: 1 .書是傳播知識的工具。 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二、介紹作者
1.教師啟發學生:試著說出中國文學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2.教師結合課本的注解,通過課件簡單介紹有關冰心的情況。
★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五四”運動時,在革命浪潮的激蕩下,開始創作反映社會、家庭、婦女等問題的小說。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小說集《南歸》、《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記》等。
★課文選自《冰心選集》。
3.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冰心的作品及學生互相交流有關冰心的作品。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感情表達、節奏、停頓、劃出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在第一自然段中,冰心說:“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為什么話多?說明了什么?
②這篇寫這篇文章,你認為主要是告訴我們什么?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話告訴大家?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多讀書。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①說說作者讀了哪些書?
《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蕩寇志》、《精忠說岳》、《茶花女遺事》、《紅樓夢》
②這些書是在什么時候讀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時間順序。
③結合課文分析,從哪些方面寫了作者讀的書 “多”?
時間:從七歲開始讀,直到晚年
種類:古今中外俱全
數量:讀萬卷書
板書設計:
多讀書--時間、數量、種類。
第二課時
2.讀書好。
小組閱讀2-11段討論:作者讀的這些書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好處?
討論歸納:
① 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情感,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例如:
《三國演義》讓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聽極了”,還“含淚上床”,“哭了一場”;
《水滸傳》讓作者“大加欣賞”,“氣憤填胸”;
《紅樓夢》讓作者“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作者“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遺事》則讓作者對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
② 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例如:
讀《三國演義》可以了解三國時代的“天系大勢”。
讀《紅樓夢》可以了解到“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歷史。
讀《茶花女遺事》等外國小說可以“知道許多國外的人情世故”。
③ 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讀《聊齋志異》對文言作文有很大幫助
④ 讀書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第11段“從讀書中……得不到的”
設問:文中有一句話總寫了作者讀書的感受,是哪一句?
“從讀書中……大道理”
小結:本節我們重點分析“讀書好”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這些都是作家的經驗之談,希望我們讀后有所收益。
板書設計:讀書好--①激起感情,獲得美的享受;②擴大知識面;
③有助于寫作;④提高品德修養
3.讀好書。
抽生朗讀課文12-13段,思考:
①文段中提到的這些書,作者認為有什么特點?
《西游記》:精彩; 《封神榜》瑣碎;
《水滸傳》:人物如生; 《蕩寇志》:索然無味。
②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認為怎樣的書才是好書?
概括:作者認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有助于寫作的書,才能算好書。這樣的書,首先必須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感人。
具體地說:古代小說:精彩而不繁瑣,引人入勝而不索然無味;
現代文藝作品:必須充滿真情實感而又質樸淺顯。
板書設計:讀好書--
五.課堂遷移:在你讀的書之中,最喜愛的是什么書?你的感受是什么?
六.板書設計:
多讀書--時間、數量、種類。
讀書好--①激起感情,獲得美的享受;②擴大知識面;
③有助于寫作;④提高品德修養
讀好書
七.作業:1.記憶文中的注釋。
2.閱讀教材后面的名著引讀190-192頁,勾畫重要語句。
3. 課下準備一下,向同學介紹你看過的一本喜歡的書:
lzg
[《憶讀書》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憶讀書》的課件
2.憶讀書優秀課件
3.憶讀書教學課件
4.山地回憶教案
6.讀書活動的教案
7.讀書活動教案
8.關于讀書的教案
9.語文版小學課件
10.冰心憶讀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