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選讀(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備課資料(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fā)布時間:2016-9-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張繼勇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主學(xué)習(xí)篇--自主,新課標理念的精髓  

基礎(chǔ)積累

【識字記音】

①雍(    )      ②皋陶(    )    ③譬(    )    

④弘毅(    )    ⑤枉(    )

答案  ①yōng  ②gāo  ③pì  ④hóng  ⑤wng

【解釋實詞】

①天下歸仁焉(     )

②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

③使民如承大祭 (     )

答案  ①稱許,贊許  ②迅速,敏捷。引申為“聰明、機智” ③承擔

【通假舉要】

①舉直錯諸枉  (     )

②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     )

③知者利仁(     )

答案  ①“錯”通“措”,安置  ②“鄉(xiāng)”通“向”,先前  ③“知”通“智”,精明

【一詞多義】 

(一)實詞       

  舉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舉類邇而見義遠(     )

知理而后可以舉兵(     )

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

戍卒叫,函谷舉   (     )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     )

答案  舉起,拾起/提出,舉出/發(fā)動,出動/推薦,選拔/攻克,占領(lǐng)/拿,用/全,都。

【詞類活用】   

①不仁者遠矣(     )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③不可以長處樂(     )

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⑤堯舜其猶病諸(     )

答案  ①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被疏遠  ②“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站得。骸斑_”,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通達  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安樂的生活  ④安、利: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安于、利于  ⑤名詞活用為動詞,擔憂。                      

【古今異義】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古義:                              

今義:                              

答案  古義:貧困。今義:大約。                                  

【文言句式】

(1)克己復(fù)禮為仁                                

(2)富哉言乎!                                 

(3)何謂也?                                    

(4)舜有天下,選于眾…                          

 (5)不仁者遠矣。                               

答案  (1)判斷句  (2)主謂倒裝句  (3)賓語前置句  (4)介賓短語后置句  (5)被動句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種嶄新的學(xué)習(xí)模式  

重點剖析

 

【中心主旨】

本課所錄選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對“仁”的認識和態(tài)度?鬃訉Α叭省钡慕忉岆m然多種多樣,有“克己復(fù)禮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愛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仁”,但是基本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把“禮”變?yōu)樽约旱淖杂X,一是設(shè)身處地地體貼人、關(guān)愛人并且付諸行動!叭省钡娜松軐W(xué)思想是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

【重要語句】

1.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   

賞析:“一日”兩字值得反復(fù)體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無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況追求仁德呢?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賞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語出《論語顏淵》,是孔子的弟子仲弓問仁時,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說,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強加給別人?鬃佑謱⑦@八個字概括為一個字“恕”,它在根本點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們常常把它看作是仁的實踐原則。

3.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賞析:因“仁”出乎于心,而又充盈于天地;所謂天人交匯,是可以超越身體和時空的一種概念。我們所熟知的,“浩然正氣”“天地有正氣”皆出于這個“殺身成仁”的義理和超道德的倫理概念。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為其所追求的理想和正義的事業(yè)而不惜生命勇于獻身。

【藝術(shù)特色】

1.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闡釋同一事物。圍繞什么是“仁”,孔子既從肯定的方面作答,又從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訴人們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從如何對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從如何對待別人的角度作答。從而使人們對“仁”有一個全面而透徹的了解。

2.文辭簡約而意蘊豐富。選文第1則中的“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一句中的“一日”兩字值得反復(fù)體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無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況追求仁德呢?選文第8則“有殺身以成仁”一句言明“仁”比生命更為重要。    

3.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孔子的聲氣口吻。如他對子貢說:“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對眾弟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這些話神采飛揚,仔細體會,依稀見得出他的音容笑貌。

 

點撥遷移

課文內(nèi)容 ※點撥※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復(fù)禮”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和“禮”是融為一體的,“仁”是“禮”的精神支柱,“禮”是“仁”的一種體現(xiàn),“仁”是目的,而“禮”、“樂”等則是手段,是為實現(xiàn)“仁”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務(wù)的,而不要以“禮”為核心,核心仍是“仁”。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圍繞什么是“仁”,孔子既從肯定的方面作答,又從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訴人們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從如何對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從如何對待別人的角度作答,從而使人們對“仁”有一個全面而透徹的了解。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仁的學(xué)說的第一個精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現(xiàn)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義,它意味著,我們不是在他人對我們好的情況下,才回報式地對他人好;我們對他人好,也根本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回報;我們無條件的對他人好,只根據(jù)自己的心來體貼他人的心。這凸顯了孔子以及中華民族純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wěn)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fā)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發(fā)散遷移 ※思考※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

或問子產(chǎn)。子曰:“惠人也。” 問子西。曰:“彼哉彼哉!” 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 1.孔子認為管仲的“仁”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點?

誕生于公元前三四世紀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宣稱:“毗耶婆說:你自己不想經(jīng)受的事,不要對別人做;你自己想往渴求的事,也該希望別人得到--這就是整個的律法;留心遵行吧!

           (《摩訶婆羅多》“圣教王”) 2.這一段話從儒家思想角度看,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觀點?

參考答案:

1.孔子認為管仲體現(xiàn)了仁,這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其一,管仲不為一人而殉死,愿為天下蒼生而茍活;其二,管仲有功于天下;其三,管仲有功于齊國;其四,管仲有功于齊國國君。

2.體現(xiàn)了孔子“仁”的學(xué)說,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訓(xùn)練落實篇--聽來終覺淺,絕知要躬行 

 

【積累與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請問其目             目:目的

B.樊遲未達             達:到達

C.是不可以不弘毅       毅:堅強

D.死而后已             已:已經(jīng)

答案:C

解析:A項,目:條目,詳情;B項,達:明白,理解;D項,已: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不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

A.在家無怨    B.堯舜其猶病諸

C.非禮勿視    D.不仁者不可久處約

答案:C

解析:A項“家”古義為“古代大夫的家庭”,B項古義為“擔憂”,D項古義為“貧窮”。與今義均不同。

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克己復(fù)禮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舉直錯諸枉

答案:D

解析:“錯”通“措”,譯為“安置”。        

4.名句默寫

①己所不欲,               。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③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               。

答案:①勿施于人  ②任重而道遠  ③有殺身以成仁  ④患不知人也

【閱讀與鑒賞】

一、課內(nèi)精讀

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文:                                                                      

答案: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fù)禮,全天下都會贊許你是仁人了。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難道靠別人嗎?

(2)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譯文:                                                                      

答案:選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惡的人之上,能夠使邪惡的人變?yōu)檎钡娜恕?/p>

(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譯文:                                                                      

答案:假如有一個人能夠廣泛地給人民許多好處,并給有需要的民眾以幫助,怎么樣呢?可以說是仁吧?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答案:有仁德的人安于實行仁,算計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二、課外拓展

閱讀下文,回答2-6題。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shù)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于壽張,又從擊袁術(shù),征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太祖使乾子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整卒,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魏書曰:典少好學(xué),不樂兵事,乃就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觀群書。太祖善之,故試以治民之政,遷離狐太守。

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太祖擊譚、尚于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钡渑c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nèi)御;茍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标乓嘁詾槿。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zhàn)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干于壺關(guān),擊管承于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請愿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①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②之內(nèi),以制四方,非慕純也!彼灬悴壳谧迦f三千馀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quán)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zhàn)。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quán)。

典好學(xué)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純:東漢著名的開國功臣。王莽死后,李鐵兄弟專權(quán),耿純不愿在長安當官,以騎都尉官職來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為郊,郊外百里為遂,也泛指郊野。 

2.下列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整卒,典徙潁陰令              徙:調(diào)職

B.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          拒:抗衡

C.卿欲慕耿純邪                  慕:羨慕

D.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          嘉:贊賞

答案:C

解析:慕:效法。

3.下列句字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初平中,以眾隨太祖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B.(典)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D.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答案:D

解析:A項,跟著,介詞/用,介詞;B項,跟,介詞/和,連詞;C項,如果,連詞/你,代詞。

4.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李典以國家為重的一項是(     ) 

①故試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③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 ④茍利國家,專之可也

⑤自請愿徙詣魏郡     ⑥乃率眾與遼破走權(quán)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②④⑤⑥全都能表現(xiàn)李典以國家為重的精神,①太祖對李典的賞識,③太祖給李典布置任務(wù)。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典先跟從父親李乾追隨太祖征戰(zhàn),破黃巾,擊袁術(shù);后又隨兄長李整打敗薛蘭、李封,基于立下的這些戰(zhàn)功,升遷為青州刺史。高.考*資/源-網(wǎng)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運送軍糧,且囑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陸路。李典分析了駐守黃河的敵人的情況,果斷地北渡黃河,打敗了敵軍,表現(xiàn)了杰出的軍事才能。

C.李典與樂進、張遼一向不和,面對孫權(quán)的軍事包圍,張遼害怕他們不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李典拋棄了個人私怨,與張遼并肩作戰(zhàn),使孫權(quán)撤軍。

D.李典年少時就喜好學(xué)問,不喜歡軍事,讀《春秋左氏傳》,博覽群書。因崇尚儒雅,對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答案:A

解析:“升遷為青州刺史”只是因為“從平兗州諸縣有功”。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太祖善之,故試以治民之政。

譯文:                                                                          

                                              

(2)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 

譯文:                                                                          

                                               (3)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

譯文:                                                                          

                                         

答案:(1)太祖愛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務(wù)交給他,讓他嘗試著管理。

(2)這是國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計策怎樣,我能因為心懷不滿而忘記國家大義嗎?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謙恭唯恐做得不夠,軍隊中稱贊他是忠厚之人。

參考譯文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山東金鄉(xiāng)縣人)。李典跟隨父親李乾,有特殊的氣質(zhì)。把幾千家門客都會聚在乘氏。初平年間,率領(lǐng)軍隊跟隨太祖在壽張打敗了黃巾軍,又跟從太祖攻打袁術(shù),出征徐州。呂布叛亂,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縣安撫民眾。呂布的別駕從事史薛蘭、治中李封招降李乾,一起反叛,李乾不聽從,于是他們就殺掉了他。太祖讓李乾的兒子李整統(tǒng)帥李乾的軍隊,與各位大將一起攻打薛蘭、李封。薛蘭、李封被打敗后,李典跟從太祖平定諸縣有功,逐漸升遷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調(diào)職為潁陰令,做了中郎將,統(tǒng)帥李整的軍隊。魏書說:李典年少時就好學(xué)(不宜解釋成學(xué)習(xí),因為后面有“兵事”),不喜歡軍事,于是從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覽群書。太祖愛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務(wù)交給他讓他嘗試著管理,升遷為離狐太守。

當時,太祖與袁紹在官渡相抵抗,李典率領(lǐng)宗族及家兵運輸糧食布匹供應(yīng)軍隊。袁紹被打敗,任用李典為裨將軍,駐扎下來安撫百姓。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讓李典和程昱用船運軍糧。正趕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領(lǐng)軍隊駐扎在黃河上,斷絕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如果船不能過,下策只有走陸道。”李典與各位大將商議說:“高蕃的軍隊裝備少,倚仗水上便利條件,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們一定會取勝。軍隊不必受皇宮控制,只要對國家有利,獨自掌管也是可以的,應(yīng)該趕快攻打他!背剃乓舱J為對。于是向北渡過黃河,攻打高蕃,打敗了他,水路得以暢通。劉表派劉備向北侵犯,到了葉地,太祖派李典跟從夏侯惇抵御他。劉備有一天把軍營燒掉退兵,夏侯惇于是率領(lǐng)軍隊追擊。李典說:“敵人無故退兵,我懷疑一定有埋伏。向南走的道路狹窄,草叢樹木很深,不能追!毕暮類宦,和于禁追擊,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然進入了敵人的埋伏圈,作戰(zhàn)不利,李典前往營救,劉備見到救兵到了,這才撤兵。李典跟從太祖圍攻鄴縣,鄴縣被平定。與樂進在壺關(guān)圍攻高干,在長廣攻打管乘,都大敗他們。升遷為捕虜將軍,被封為都亭侯。李典的宗族私家軍隊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愿請求遷徙到魏郡。太祖笑著說:“你想效法耿純嗎?”李典謝罪說:“我愚笨怯弱,功勞小,可是封爵寵愛優(yōu)厚,的確應(yīng)該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戰(zhàn)討伐還沒有停止,應(yīng)該充實都城附近地區(qū),來控制四方,我不是效仿耿純。”于是把自己的部下以及宗族一萬三千多口遷移到鄴縣居住。太祖贊賞他的做法,升遷為破虜將軍。李典與張遼、樂進駐扎在合肥,孫權(quán)率兵包圍他們,張遼想遵照太祖的指示出來應(yīng)戰(zhàn)。樂進、李典、張遼一向都不合,張遼害怕他們不聽從,李典情緒激昂,說:“這是國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計策怎樣,我能因為私人仇恨忘記國家大義嗎! ”于是率領(lǐng)軍隊和張遼一起打敗孫權(quán)使之逃跑。

李典喜歡學(xué)習(xí)和問難,以溫文爾雅為貴,不與諸將爭功勞,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謙恭唯恐做得不夠,軍隊中稱贊他是忠厚之人。三十六歲去世。

 

寫作審美提升篇--世事皆學(xué)問,人情即文章  

角度一

話題:認識自我

角度分析:這是一個極具思辨性和啟發(fā)性的話題作文。首先必須理解“自我”與“認識自我”的具體含義和區(qū)別。其次要在實際生活中擷取“自我”與“認識自我”的具體現(xiàn)象或事例。寫作的重點在于辨證地闡釋“認識自我”的命題含義。認知自我的話題,最好寫記敘文。可直接寫由一事一物觸發(fā)的反省,也可寫由回憶引發(fā)的反思。可寫一段思想斗爭,也可寫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評價。寫議論文忌泛泛而談。要能列舉出生動的事實材料,從不同的角度論述認知自我的方法、意義。

【寫作示例】

認識自我

人,識得破別人的騙術(shù),卻逃不脫自己的謊言。懦夫認為自己謹慎,而守財奴也相信自己是節(jié)儉的。沒有什么比自欺欺人更容易的了,因為我們往往相信我們希望著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沒有哪一個人比我自己更能欺騙我了。為什么我總在試圖用言語來掩蓋自己的渺小,總在試圖為自己減輕負擔,又總在為自己的低能尋找托辭,糟糕的是我似乎已經(jīng)相信了自己編造的借口,心安理得,得過且過,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當我終于開始自我反省時,我意識到,最可怕的敵人正是我自己。在那神奇的瞬間,自欺欺人的面紗從我眼前飄逝。

角度二

話題:友誼

角度分析:友誼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友情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最感到人間的孤獨。人們需要友誼,追求友誼,是因為真誠的友誼可以使人奮發(fā),使人欣慰,使人快樂,使人向前。這是個命題作文,要注意寫的是人世間純潔、真摯的友誼,不是互相利用甚至狼狽為奸似的“友誼”。當然,這里的友誼不僅限于同學(xué)間的友情,還可寫其他人之間的友誼,也可寫班級、單位、國家等之間的友誼。文章要有真情,切忌空洞。

【寫作示例】

現(xiàn)代人的友誼,很堅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間的寶藏,需我們珍愛。友誼的不可傳遞性,決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書。我們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誼,但我們不會和同一個人有不同的友誼。友誼是一條越掘越深的巷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刻骨銘心的友誼也如仇恨一樣,沒齒難忘。

友情這棵樹上只結(jié)一個果子,叫做信任。紅蘋果只留給灌溉果樹的人品嘗。別的人摘下來嘗一口,很可能酸倒了牙。

友誼之鏈不可繼承,不可轉(zhuǎn)讓,不可貼上封條保存起來而不腐爛,不可冷凍在冰箱里永遠新鮮。

友誼需要滋養(yǎng)。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友誼是很貪婪的,絕不會滿足于餐風飲露。友誼是最簡樸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yǎng),需要用時間去灌溉。友誼必須述說,友誼必須傾聽,友誼必須交談的時刻雙目凝視,友誼必須傾聽的時分全神貫注。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脆弱,一句不經(jīng)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頃刻倒塌。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容易變質(zhì),一個未經(jīng)證實的傳言,就會讓整盆牛奶變酸。這個世界日新月異。在什么都是越現(xiàn)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誼,人們保持著古老的準則。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貴。

 

張繼勇

[先秦諸子選讀(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備課資料(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1.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xí)題

2.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3.高二論語選讀讀后感

4.高二政治備課組總結(jié)

5.高二語文備課組總結(jié)

6.高二歷史備課組總結(jié)

7.高二下英語備課組總結(jié)

8.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9.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化學(xué)選修5第四章課件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夜夜精品一区国产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在线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