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發布時間:2016-2-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運用多媒體音樂、畫面營造深沉的氛圍,學生活動以獨立思考、獨自體會為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組國的情操,激發朗讀詩歌、寫作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2、 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朗讀帶、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吹落了思鄉的塵,卻吹不去額頭的紋,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門。追上了漂泊的人,卻趕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夢,仍有顆思鄉的心……”一曲《回家的人》,唱出了游子心頭那割舍不斷、揮之不去的鄉愁。鄉愁是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無奈排遣;鄉愁是余光中跨越海峽的真情訴說;鄉愁是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情思……鄉愁如水,點滴情深;鄉愁如茶,歷久彌深。 我們側耳傾聽,席慕容為我們唱響感人肺腑的長城謠,潸然淚下;我們屏氣凝思,紀弦為我們講述一片槐樹葉的故事,動人心弦。

二、賞析《長城謠》 

    1、介紹作者:席慕容,臺灣女詩人,蒙古族。198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七里香》。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因此擁有大量讀者。 

  2、 播放《長城謠》朗讀錄音 

(1)正音: 焉支 yān zhī  隘口 ài   蹲踞 dūn jù 

          軀體 qū     焚 fén      敕勒 chì lè 

(2)解詞:  焚--燒。 

     蹲踞--兩腿彎曲,像坐一樣,但臀部不著地。詩中用來形容長城穩健、雄偉的姿態。 

   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三、整體感知: 

1、詩根據內容的側重和運用的表達方式不同分為三類:敘事詩、抒情詩和哲理詩。這首詩屬于哪一類? 

  明確:《長城謠》屬于抒情詩一類。 

2、抒情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抒情,那么,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一種情感?如果要你用一個比方來形容這種情感,或者說用“這種情感”做本體,寫一個比喻句,你會怎么寫? 

    思鄉、鄉愁、愛國等

  這種情感如火一般熾烈。 這種情感像長城一樣厚重。 這種情感像大海的波浪一樣洶涌澎湃。 這種情感如同火山爆發一樣劇烈。 

  小結:是啊,這是一種靈魂深處的吶喊,是激越澎湃的火山噴發,是千年烽火燃盡之后,對長城的深情凝視。厚重,是因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沉淀在這短短的詩行之中;激越,是因為海峽的多年阻隔使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如火如潮。 

3、 這首詩,最重要的意象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稱來寫長城? 

  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它經歷了我們民族的恥辱與光榮。對于身處臺灣的詩人來說,長城就是家鄉,長城就是祖國,長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訴說的,就是對家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用第二人稱“你”,便于更加直接傾瀉內心激蕩的感情,把心中的長城置于眼前,面對面地傾訴火熱的衷腸。 

四、 研讀欣賞

1、指名學生單獨朗誦第1節。找出修飾長城這個抒情意象的詞語。 

  明確:無情 冷眼 

  為什么“無情”?為什么“冷眼”?數千年來,諸侯、軍閥等等統治者,為了各自的利益,在長城下點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殺伐紛爭,血流成河。長城,像個至高無上的尊者,像個無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著這人世的朝代更替,滄桑變遷。青山依舊,長城依舊,而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統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風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過客,也泯滅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長城的無情,只不過是對那些挑起爭斗的貪婪的人們的蔑視和憎惡,這恰恰反映對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深切的同情。 

2、指名學生朗誦第2節。問:長城為什么使得詩人唱不成聲,寫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明確:在這里,長城已經不是一個“無情的建筑”,而是一個象征物。長城“千年的面容”,加上云、樹、風……共同構成一副莽莽蒼蒼的山河畫卷。那是詩人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家園,那是詩人朝思暮想的故鄉,那就是詩人深深眷戀的祖國啊! 這一節,是激情迸發的詩章。 

3、指名學生朗誦第3節。思考:

(1)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2)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那故國的山河填滿了詩人的心胸,充溢著詩人的靈魂。人不眠,而黃河從心中流過,如夢似幻。何日能真的見到我的長城、我的黃河?何日能真的回到我的故鄉、我的祖國?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進了席慕容的夢中,也從許許多多的臺灣同胞的夢中流過,也從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的夢中流過。 

五、板書設計 

          長城謠     席慕容 

    你 冷眼 -- 無情的建筑 

    我 焚起 -- 思鄉的激情 

       黃河 -- 從你身邊流過 

                 從我夢中流過  

 

個人批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把握《一片槐樹葉》的思想內容

2、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組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長城是席慕容鄉思鄉愁的個性化載體,那么,一片小小的槐樹葉怎樣寄托鄉愁?我們再來讀一讀紀弦的《一片槐樹葉》          

1、 介紹作者 

  紀弦,祖籍陜西,生于河北省清苑縣。原名路逾,曾用筆名路易士。是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另兩位為覃子豪與鐘鼎文),在臺灣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現代派詩歌的倡導者,詩風明快,善嘲諷,樂戲謔。他的詩極有韻味,且注重創新,令后學者競相仿效,成為臺灣詩壇的一面旗幟。 

2、寫作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54年,詩人已經遠離國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的心靈戰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于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了游子懷鄉之情。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然后自由朗讀,明確體裁,把握主要內容: 

  明確:與《長城謠》一樣,這是一首抒情詩,也是一首表達對祖國的懷念與熱愛的詩歌。 

2 、詩歌第1節,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一片"槐樹葉"

    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3、 詩歌第2節,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4、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5、 詩歌第3節,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6、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三、研讀欣賞

⑵ 體味語言 

  1、第1節仔細讀來,其實就是一個長句子,主干是“這是槐樹葉”,其他的部分都是“槐樹葉”的修飾語。詩歌中槐樹葉是什么樣子的?如何理解五個“最”?詩人為什么連續強調三次“一片”? 

 明確:(1)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 

平常,并不起眼,并不絢爛。  

(2)最美 最珍奇 最可寶貴 最使人傷心 最使人流淚 

  寄托了詩人深厚的感情,這平凡的、不起眼的槐樹葉變得如此的不尋常。 

    (3)……一片……一片……一片 

突出了全詩的中心意象,加強了感情的渲染。反復吟詠,詩韻綿長。 

2、第2節中,詩人忘記了什么?又記起了什么?看到槐樹葉“沒有些微的損壞”的時候,詩人該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1)忘記了收藏這槐樹葉的地點、時間。

(2)這槐樹葉是來自故國的。

(3)看到槐樹葉“沒有些微的損壞”的時候,詩人該是多么的驚喜啊,不經意的收藏,釀就了多么醇厚而甜蜜的回憶。槐樹葉,寄托著青春記憶,飽含著故園溫馨的珍奇啊,對于故國的惦念! 

3、第3節是直接抒情的部分,同學們知道“花飄香的季節”是什么季節?關于這個季節,你能說出點什么嗎? 

  明確:秋季。“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秋天是懷人的季節,而槐樹恰恰不是春天而是秋天開花的,所謂“欲到清秋近時節,爭開金蕊向關河”(羅鄴《槐》)。詩的前面都是寫槐樹葉的視覺形象,由此一轉,從葉子到花,由視覺意象到嗅覺意象,由眼中槐樹葉的實體到槐花香的虛擬聯想,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內容。于是,全詩在悠悠不盡中結束,留給讀者去品味的,是那淡淡的花香和裊裊的余音。 

四、 課堂小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

五、板書設計 

        一片槐樹葉     

紀弦 

 最美、最珍奇、最可寶貴、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不平常 

       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 --平 常 

             忘了來歷 -- 平 常 

             沒有損壞 -- 珍 貴 

            蟬翼般滑落 -- 輕 

            故國的泥土 -- 重 

                何日? -- ! 

作業:

《長城謠》與《一片槐樹葉》兩首詩歌之間的共同點。

教學反思:

 

劉少亥

[《現代詩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相關文章:

1.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2.《古詩兩首》教案

3.古詩兩首春曉草教案

4.古詩兩首草課文教案

5.古詩兩首《所見》《小池》教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語文版小學課件

8.現代環境藝術教案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