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賞識教育
有一次,劉妍茹老師對我說,你班學生說他們吃軟不吃硬的,是不是班主任對他們特別溫柔?其實,我正在嘗試對八年級的孩子進行賞識教育。不知哪個激進的教育家說過,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要“昧著良心說好話”。初聽這句話,覺得有些偏激,細想想,如果出于愛,出于從心底里的賞識,有意識地夸贊一個孩子,夸到他“燦爛發光”,有時真的能奏奇效。
開學初,我就在八(1)、八(2)嘗試賞識教育。首先我發現了兩個重點賞識對象。八一班馮超,父母工作忙,中午孩子自己回家做飯,晚上十一二點父母才下班,這時孩子早已經睡著了,別說教育孩子,有時候連續幾天話都說不上一句。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遲到、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吃東西、不交作業等等全有他的份。第一次月考語文僅考了26分,全班倒數第一名。馮超這個孩子大概情況就是這樣。不過,我很快發現了他身上的閃光點。我發現,這個孩子思維特靈活,對一些發散思維的問題他總能說上兩句。我就開始多提問他,不管他回答的質量如何,我都會對他進行大力的肯定與表揚,有意識地夸贊他,夸到他“燦爛發光”,漸漸地,我發現,他上課時的小動作少了許多,偶爾跑一會兒神,我便對他抱以微笑,他馬上就又進入了學習狀態。更令我欣慰的是,課代表記欠作業的本子上再也沒有看到他的名字,而且作業質量明顯提高,作業上的錯誤及時訂正,不是像其他一些學生要提醒幾次才改正。上語文課時熱情非常高,發言時小手舉得也最高。第二次月考時,他的語文成績進步最大,從26分上升到70分。更可貴的是,兩個月以來,他都沒有再犯錯。本次期中考試,馮超的語文考了67分,由于書寫不漂亮作文失分較多,保持這樣一個高分是在不易。抓住孩子的優點不放,小中見大,讓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被賞識中覺醒。會賞識學生的老師最幸福,被老師欣賞的學生最快樂。
再一個是八二班的王偉,這個孩子別的缺點不多,就是語文基礎特差。剛開始,我發現他想發言,但沒有勇氣舉手,或者把手怯怯地舉一半。我就請他發言,他就拿著參考書,斷斷續續地念答案,而且聲音很小,一個標準答案念完,大約需要兩三分鐘時間。不過,我會微笑著耐心聽完,及時制止聽得不耐煩甚至起哄的學生,并做適當的重復,大力肯定與表揚,后來,他每節課都舉手,只要是他參考書上有的問題都舉手,而我也會適時地提問他。次數多了,八二班的學生也習慣了他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他念答案的時候就當休息一下了。終于,有一次,王偉回答問題的聲音大了很多,而且流暢了許多,不是斷斷續續的了,我就馬上在班上用幾分鐘的時間分析他取得這么大進步的原因。我先讓學生來說。他們有說是因為自信的,有說是因為經常回答問題的,我總結說,偉大的演說家就是這么鍛煉出來的等等,并不忘買其他學生的“賬”,“王偉進步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如果不是大家每節課耐心地傾聽他的發言,如果不是大家給他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他會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嗎?”這時班里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盡管這節課我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我認為值了!這樣的分析、表揚是必要的。
有了這兩個成功的案例,我就不斷地尋找重點賞識目標,不僅是在學習方面,還有行為習慣方面,甚至心理方面。
有時,我們往往感嘆為什么有時候連自己都被感動的談心、激勵,不能打動學生的心呢?是他們麻木,還是我們太急躁呢?我想教育人是一個長久的工作,孩子也許會有反復,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們大海撈針地發現,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遺余力地贊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們一定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有時甚至給我們帶來驚喜!
李莉莉
[案例分析:賞識教育 (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學會賞識閱讀答案
4.八年級下冊窗教案
10.八年級下冊英語u3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