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進中學以來初次學習古詩,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古詩 ,請大家一起學習從現在起,我們就是親密的合作伙伴,愿我們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們,有信心嗎?)我們的課就要開始了,請先聽一段音樂,放松放松。(放第一框聽音樂)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這曲子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學生談感受。)引:你認為怎樣的人可能有這樣的心境?(失意的人,遠離家鄉的游子,如馬致遠)對!真聰明!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第二單元的第四課《天凈沙秋思》。
一、 自主預習,完成預習檢測。(5分鐘)
1、馬致遠是( )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晚號“( )”。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生寫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稱“嘆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被世人譽為“ ”。
2、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式,如唐( )、宋( )、元曲!短靸羯城锼肌肪褪窃械囊皇准炎。元曲包括( )和( )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曲牌表示曲調,另有題目!短靸羯城锼肌穼儆谏⑶械男×睢
天凈沙是( ),秋思是( )。
3、給加點字正確注音:枯藤 ( ) 秋思( )
二、合作探究,小組集團的智慧是無敵的。(20分鐘)
1、根據節奏劃分,有感情地朗讀。小組選出優勝者(5分鐘)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 秋思》
2、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渲染出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答:
3、詩中哪幾處景最具季節特點?
答:
4、整體感知這首元曲,說說曲中之人為何“斷腸”?怎樣理解此處的“斷腸人”?
答:
5、說說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8分鐘)
四、能力提升。(5分鐘)
1、必做題。 “古道西風瘦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風駿馬”,則意境全變,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么?
答:
2、選做題。意象,是被作者賦予了一定意義的形象。馬致遠選用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意象來表現秋天的凄涼肅殺,你是否也能選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來表現對某個季節的感受?試寫出來。
答: 第二課時
導入:背誦并默寫詩句。
一、自主預習。相信自己,我行!
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昏鴉”的“昏”字,除了與“夕陽西下”呼應,你還讀出了什么意味?
答:
2、“小橋流水人家”中的“流水”使你聯想起哪句著名的感愁詩句(提示李煜的詩句)“ , 。”
怎樣理解文中的這句詩?作者在這兒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3、結合自己對詩文的理解,賞析名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作者主要通過什么寫作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游子感情的?
三、展示交流。
四、能力提升。
1、必做題。 《天凈沙 秋思》中寫景的詩句是 :
;點睛的詩句是 ;直接寫出游子悲苦的詩句是: ;以樂景寫悲情,反襯游子有家不能回的詩句是: 。
2、寫出李白的思鄉詩。
用正楷字書寫詩句。比一比誰寫的最漂亮。再次體會詩句的意蘊。
選做題。
3、 當你遠離故鄉求學,一人獨處時會想到什么呢?寫一寫。
4、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出該詩所表現出的情景。
如:幾根枯藤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五、拓展延伸。
1、朗讀余光中的詩句,比較比較兩首詩有何異同?(主題與寫法。)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2、積累關于思鄉主題的詩句。
仍憐故鄉水, 。--李白 《渡荊門送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 《次北固山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黃河樓》
讀古人思鄉的詩句,還會聯想到哪些?
孫銀花
[天凈沙 學案設計(北師大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4.天凈沙·秋思原文
10.朱庭玉《天凈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