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的支點

發布時間:2016-10-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高中語文要“注意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學好語文的支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教好語文的支點。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我的嘗試如下:

一、 開掘語文學生的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應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是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究未知領域的過程。”開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十幾年的語文課堂教學,我一直堅持一個語文活動,“課前演講”。且深深的感受到,這個小小的語文活動,卻大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課前演講”這個舞臺的,鼓勵學生展示自我,樹立自信;通過“課前演講”這座橋梁傳遞欣賞,感受成功;通過“課前演講”這個開端調動積極性,快樂上課。

二、 開放語文教學形式

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應呈開放的學生態勢,應打破過去傳統教學形式。因為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生一直是知識的容器,課堂也只是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他禁錮了鮮活的個體,壓抑創新的胎動。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形式應是“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

1. 戲劇--表演化

是指對“戲劇”這部分教學內容采用表演的教學形式來完成。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教師從旁指導來完成教學任務。每個學生參與其中,人盡其才。當“編劇”的學生應全面了解劇情,把握背景及戲劇主題。當“導演”的學生要指導演員,自己就應研究每個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風格。作為“演員”的學生想呈現精彩的表演,只有全面認真閱讀文本,分析角色。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他們把《孔雀東南飛》改編成四幕話劇,把《陳奐生進城》改編成了碎戲的形式。

2. 詩歌-- 音樂化

是指在進行“詩歌”這部分教學內容時采用的教學方法。即給每首詩配上合適的音樂,詩歌音樂交相輝映。要完成配樂,選音樂和理解詩意是前提,音樂的選擇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3.古文--現代化

指在古文教學中打破傳統的字、詞、句的教學模式,把古文放進現代化生活中閱讀,拉近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距離。第五冊第六單元是孟子散文單元,在這單元教學時根據孟子善辯的特點,我把“辯術”的賞析列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練習現代生活中人際交往、推銷、應聘等活動中口才的重要性,把每個課文的辯術總結成幾條:如“欲擒故縱”、“引人入彀”、“明知故問”、“因勢利導”等。由此引導學生探究其他的辯術,及歷史有名的論辯的故事。

三、 開發語文教學活動

現在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究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斯林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進行各種語文教學活動的開發,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生活動,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分析、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每日一文,每周一書。每日利用課前二、三分鐘的時間,有學生自主推薦一篇美文,師生共賞,從而調動其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每周推薦一本書,可瀏覽,可精讀,“走馬觀花”與“細嚼慢咽”相結合,旨在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

2. 感受生活,抒寫心靈。“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此句道出了學語文的真諦。走進大自然, 感受春之爛漫,夏之熱烈,秋之輝煌,冬之蒼涼。投身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義務感。

3. 集體創作班級日志。在班級設立班級日志,人人都用筆名,大家共同記載班級生活。青春的快樂,成長的煩惱,懵懂的情愫,師生的情誼,一點一滴,一舉一動,皆可入文,亦皆成文章。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時,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當學生具備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放心的說:下課!

 

楊柳

[語文學習的支點]相關文章:

1.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

2.關于寫學習的成語

3.讀書和學習的成語

4.關于學習的成語

5.專心學習的成語

6.形容善于學習的成語

7.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

8.鼓勵學習的口號標語

9.教師業務學習的計劃

10.形容人愛學習的成語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中文字乱码区2022 |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动漫少妇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