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16-1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2014至2015學年擔任高一(16)班的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女生劉梅,當時16歲,該生從進入高一年級以來學習無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遲到、不穿校服的頻率較高,對老師的教誨不放在心上。

了解到其家庭情況是:父母離異,現在是和父親、繼母生活,缺少與家長的交流、溝通。  

這類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總覺得自己缺少親情,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精神狀態不佳,自我約束能力差,不在乎老師對她提出的要求。我通過分析認為形成這樣的情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父母的離異,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陰影,認為父母不在乎她,不關心她,認為老師和她父母一樣,只不過是應付她罷了。2、缺少與別人的溝通,特別是與父母、與老師的有效交流。對父親只有怕,缺失了親近與敬佩,久而久之,封閉了自己的情感,不愿與別人進行心靈的溝通,以至于對其提出穿校服、不遲到的要求不放在心上,難以轉變。

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了解什么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樣的病更為重要。” 作為班主任,了解了她的心理特點及其成因后,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她的心理建設,給予相應的關愛和心理疏導,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感受到別人的關懷,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改變長期形成的片面觀念,使她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信心,從本質上轉化她,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于是我按照下面幾個要點進行幫扶教育:

1、與家長取得聯系,形成共識,按計劃共同實施有效的補救措施,通過家校管理互補、共通信息,齊抓共管,慢慢地打開孩子的心結,使孩子感受到家長、老師對她的關心和期望,能夠正常與家長、老師交流、溝通,逐步樹立信心,改變經常遲到和不穿校服的習慣。

2、由于這是長期形成的心理特征,一兩次簡單的談話難以打動冰凍的心,所以要做好思想準備,正確認識教育的長期性、反復性。

3、尋找教育的最佳時期,找準機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發現她的閃光點,讓她感受得到別人賞識的喜悅,樂于接受教育和管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家校共同努力,該生能按學校的要求管理自己,很少遲到了,遇到老師會主動、熱情地打招呼了,學習上也努力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教育和管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有付出愛心,用情感去架設心靈的橋梁,才會使師生走得更近,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017-11-26

 

唐明富

[班主任教育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班主任應抓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論文

2.班主任教育工作隨筆3篇

3.小學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4.新班主任心得體會

5.中職班主任的心得體會

6.小學班主任心得體會

7.副班主任心得體會

8.班主任研修心得體會

9.幼兒園中班班主任教育工作計劃

10.青少年教育工作總結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永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亚洲国产2020最新 | 亚洲国语中文字幕理论片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日本 | 天天高清在线3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