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 2002-11-06 汪文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主持的一項調查發現:75%的教師存在著教育能力不足或缺乏現象。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
多少年來,人們沿襲傳統的教育理論,遵循著古人關于教師功能的定位,即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一文里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這一定位,人們只是反復引述,卻忘記了用時代的眼光進行審視。
在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比較緩慢,知識的更新及總量的增加相對遲緩的時代背景下,一個人經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基本上能掌握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大體上能勝任傳授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答疑輔導的職責。但是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特別是最近20年來,社會進步一日千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一個大學畢業生剛剛邁出校門就會發現,他在大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已經有一部分過時了。因此,從邁出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必須不斷地“充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只會按傳統方法“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顯然是不稱職的。
新時代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是教會學生如何創新,將創新作為“為師之道”的核心,統領“傳道、授業、解惑”的全過程。著名教育家、原復旦大學校長、現被聘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第一位華人校長的楊福家教授說得好:“什么叫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學習答問題。如果一個學生能夠懂得怎樣去問問題,怎樣去掌握知識,就等于給了他一把鑰匙,就能夠自己去打開各式各樣的大門。”一個出色的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思考、學習、批判的本領,培養學生開拓新領域、分析新情況、迎接新挑戰的能力。
要做一個稱職的現代教師,首先要求教師本人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鍛煉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本領,教師“以己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因此必須不斷進取,活到老,學到老。為了鼓勵學生的創造欲望和發展其創新能力,現代教師還應該有從學生中發現創造性人才的眼光。據媒體報道:有位小學教師出了一道作業,題目是:“雪融化后變成什么?”標準答案是“水”。可是有位學生回答:“春天”。這是多么富有詩意、充滿想象力的答案!但是老師卻判錯沒商量。學生頭腦中想象力的雙翼,就這樣被折斷了。還有位中學教師出的作文題目是“春天”,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是描寫春天氣候溫暖、風光宜人;只有一名學生作文的內容是“討厭春天(風沙、春寒等等)”,結果被老師批評了。舊的教育方式就是把每個學生的思維整齊劃一,結果是千人一面。因此,盡管我們的中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很多獎牌,但是難以產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重新思考教師功能的定位,用新的標準要求教師,勢在必行。教師也要與時俱進。
[教師教育能力不足 要與時俱進]相關文章:
2.
3.
4.教師教育名言格言
5.
7.
8.不足為奇造句
10.教師教育故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