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

時間:2024-03-09 14:14: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

  辯論賽中最精彩的就是我們辯手之間的較量了,大家想要看看一場精彩的辯論賽辯詞嗎?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辯論賽欄目!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1

  一、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而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目前的網絡亂象叢生,最低道德尚且不能保證,這時候以法律約束是務實的態度。而空談道德約束無異于空中樓閣。就好比駕駛飛機安全翱翔固然是我們理想的狀態,但在墜機已然發生的時候,降落傘當然比飛機更加重要。

  二、網絡環境因其虛擬性比現實世界更加缺少約束和監管。而即使在現實世界,法律約束也比道德約束更重要、更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更何況是本來就缺乏約束監管的網絡世界呢?這又好比秋天大家都知道增加衣物保暖,到了更冷的冬天反而去裸奔?

  三、道德建設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取代法律約束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道德建設,是建立在法律完備的基礎上的'。反過來設想,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如果缺乏有強制力的統一法律約束作為規則,就會造成誰先不道德誰就得利益的局面。大家豈不是競相不道德了?網絡世界需要規則,這個規則必需能保證人人遵守,能保證讓不遵守的人付出代價,只有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能夠勝任這個角色。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2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互聯網的出現使得無形的虛擬空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信息互動的快捷、個性化的使用方式和文化特質等,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有益補充。但網絡又被稱為爭奪眼球的戰爭,誰能吸引網民注意力,誰就會在競爭中獲勝。隨著網絡競爭的日趨加劇,少數網站為了吸引網民的關注,惟利是圖、見利忘義,傳播暴力、色情、金錢、賭博等不健康信息,使得網絡給社會倫理道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挑戰,這就提醒人們虛擬的網絡空間需要自律加有效引導。

  人們在享用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常有為“網德缺失”所困。毋庸置疑,網絡的影響利大于弊,它是一把雙刃劍。盡管網絡虛擬空間的匿名性為網民逃脫道德約束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道德輿論機制不能發揮作用,關鍵在于尋求一種與網絡特征相適應的方式。這種方式應該是所有與網絡有關的組織、個人共建互享文明網絡生活。什么是文明網絡呢?文明網絡,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應當還是網絡道德、網上慣例以及最低層次的網絡法律、行業規范。沒有道德、法律,或者缺少了其中一部分,網絡就很難說是文明的。但是真正檢驗網絡是否文明,還要看網絡道德、網絡法律、行業規范所起到的實際效果如何。而效果好不好,要看網絡運營者與網民雙方是否雙贏。如果網絡經營者、管理者賺了錢,網民卻成為網絡的受害者,就不是雙贏結局,這時候的網絡就是非文明的。

  要想真正實現網絡文明這一目標,那就需要建立一種網站運營商行業內部常規行為的日常規范和保障其長效運行的機制,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倡議文明上網層面上。應該要求網絡經營者、管理者不刊載不健康文字和圖片,不鏈接不健康網站,不提供不健康內容搜索,不開設不健康聲訊服務,不運行帶有兇殺、色情內容的游戲,不登載不健康廣告;網民不在網站社區、論壇、新聞跟帖、聊天室、博客等中發表、轉載違法、庸俗、格調低下的言論、圖片、音視頻信息。同時加強對網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網上公德教育,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推動互聯網文明健康發展。

  國際上對網絡通行“少干預,重自治”的管理思路,這可以保障網絡原有的文化優勢,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變遷。盡管網絡文明離不開自由與開放的社會環境,但更離不開積極健康的引導。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意識和行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社會的產物。因此,要在全社會形成文明上網的良好風氣,必須具備全社會文明上網的良好環境,要形成和打造優質文明上網的環境,就必須在全社會開展文明上網的教育活動,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宣傳文明的法律、制度和基本要求,宣傳文明上網的必要性,營造全社會文明上網的良好風氣。尤其是青少年,目前已成為網民大軍的主力,但他們又是最缺乏自我控制和辨別能力群體;應將文明上網等相關培訓內容引入學校常規教育,培養合格的青少年網民。

  網絡文明要凈化,還必須加快網絡信用制度的建設,讓其與網絡行業、網民自律有機結合,用法律手段維護網絡公德,提高失信成本。對于政府而言,有必要將網絡道德建設納入公民道德建設范圍,多開展網絡文明的宣傳活動,引起更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關注和共鳴。在網絡通道上,進一步規范和推進營業性網吧的連鎖經營,強制安裝和使用內容過濾軟件,加強網絡監督管理,營建文明健康網絡。政府有責任制定出網站經營的相關法律規則。嚴格檢查相關規則的落實情況,發現違規的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如此,便堵住了網絡不文明的源頭,也使得網絡文明雙贏成為可能有所保障。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3

  一、加快樹立網絡道德規范的必要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網絡服務平臺的拓展,網絡文化愈加豐富多彩。但是,網絡本身具有的開放性和參與性,網絡空間的虛擬性,都增加了網絡社會的管理難度。微博等新式傳播平臺的建立及流行,使得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觀點。在網絡言論日益豐富的同時,一些不文明語言和不文明現象也找到了滋生的空間。對于一些不文明網絡行為目前還沒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規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因此,目前網絡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這種具有自律性的行為來約束人們在網絡中的行為。

  所謂網絡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絡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絡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絡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于是網絡道德應運而生。網絡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準。

  2001年9月,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絡文明”。同年11月,團中央等部門發布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向全國青少年提出了“五要五不”的網絡道德要求標準。構建網絡空間的道德標準需要進行理論創新以及新的價值構造。要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統領下,構建網絡道德標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不僅僅是我國現實社會的道德規范指引,同時也是我國網絡空間道德標準構建的指引。網絡道德標準要依賴于現實道德資源。在整合并充分利用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資源,對傳統道德批判繼承的同時,還要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國外可資借鑒的道德建設經驗。網絡道德標準還應具有共通性。由于網絡空間是在全世界進行資源共享、互聯互動,因此需要加強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二、網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網絡道德的缺失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為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原因,其中內部原因主要是從網絡交往的主體、客體之間缺乏自律及責任感以及交往載體的虛擬性方面思考,而外部原因則是由于目前社會的監督性不足。

  1.網絡交往行為的責任缺失

  在現實社會中,沒有絕對的自由,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總會受到來自法律、道德、俗規以及權威的限制,而現在豐富多樣的網絡平臺,給予使用者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將現實中的傳統道德束縛力大大的降低,使得網絡使用者有了對于絕對自由和彰顯個性的渴望,在網絡上的行為價值觀發生了扭曲,例如,很多網絡謠言以及攻擊謾罵性質帖子的發起者,他們往往隱匿在重重網絡終端之后,這種低罪惡或者無罪惡承擔的技術可能性會使得人們被自身的不良欲望引誘,從而做出網絡道德缺失的.舉動。部分的使用者在這些舉動之中尋找釋放的快感,而由于普及范圍廣與速度快,使得去抑制與追究這樣的行為十分困難,成本也非常的巨大,造成一部分的網民有恃無恐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絕對自由”而不去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2.缺乏顯性監督

  當前我國網絡運行的現狀是缺乏顯性有力的監督力量。首先是政府監管部門。我國目前尚沒有統一的管制機構,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等都承擔相關的責任,這就使得從設立網絡的法規到實際操作沒有統一的途徑,部門多了,相互信息交流與工作協調的難度也就多了,無法有效實行監督。有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出于保護主義,會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法規,這些帶有偏向性色彩的規則有時沒有和上級進行溝通,對于監督作用的發揮并沒有起到良性作用。

  其次是社會民眾與媒體監督。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寧房產局局長周久耕在工作會議上因為其抽的名貴香煙“九五之尊”而引起網民的興趣,對其進行了人肉搜索,結果揭露了其開名車上班、戴名表等與其收入不相符的地方,最終使其被相關部門處罰。這個事例被很多媒體稱作是網絡監督的代表作,公眾通過匿名的網絡為媒介,連結了社會的力量來對現實社會中的較為強大的個體與集體進行監督,表明了網絡監督是能夠起到實際效用的。但是,對于虛擬空間上的違規行為的監督,依然是較為缺乏與無力的,其中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問題與政府部門的支撐。

  在技術問題方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絕大部分參與者都會使用匿名或虛假的身份,在最平常的網絡聊天時,一般網絡使用者幾乎很難了解對方的真實身份,一個無業游民也可以自稱是高級公務員,這就造成在網絡交往中頻繁發生感情欺騙與金錢欺詐,普通的網民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以及個人能力,去辨析信息與聊天對象,這使得在網絡行為失范事件發生時,受害者往往無法追究,而相關部分也取證困難。在政府支撐方面,由于網民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需要政府的網絡監管部門給予幫助,但是目前由于網絡監督部門的政出多門,使得網民不知道去找誰求助,甚至找到了也很難挽回損失,這些都對網絡道德秩序構建起著十分負面的影響。

  3.法制法規尚待健全

  我國目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只有1997年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其余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暫定辦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屬于政府的行政規則和部門性規章,網絡時代的信息飛速傳播,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變化與情況出現,很多失范行為在法律的邊緣游走,一些臨時的規章能夠被用來控制與應對新的情況,但是由于其立法地位較低難以產生好的效力。

  在現行的民法與刑法中,對于網絡行為也沒有較為完善的處罰條款,例如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網絡音樂、影像等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等還存在著一些漏洞與空白,對于網絡不文明行為,言語攻擊、騷擾甚至是過度的人肉搜索等都沒有明確的界定條款,難以對其產生好的約束作用。

  三、促進網絡道德建設

  網絡道德是傳統道德規范在互聯網環境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一切網絡行為必須服從于網絡社會的整體利益,要求當個人參與網絡活動時,不得以任何形式損害網絡社會的整體利益。尤其對于未成年人來說,上網的道德底線是“于己無害、于人無損”。

  網民要加強自律。與傳統道德比較,網絡道德的一個突出特點或發展趨勢,在于從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顯變化。網絡社會中的道德不像傳統道德那樣,主要依靠輿論來規范個體行為,而是靠網民以“慎獨”為特征的道德自律。因此,網民要自我約束自己的網上行為,在網上只發布對社會有用和有益的信息,不做有損于網絡道德的事。

  網絡行業要加強自律。網絡行業要進一步增強做好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先進技術手段將不健康的內容拒之門外和及時清除出網。網絡把關人要恪守“客觀、公正、真實”的原則,遏制虛假、色情和垃圾信息在網絡中的傳播流通,使信息傳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要逐步加大網絡管制和監督力度。網絡道德構建,需要一個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在網絡中發布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對上網的各種信息缺乏必要的過濾、質量控制與管理機制。網絡管制最有效的方式是法治,只有網絡立法,才能使網絡空間主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遵守法律規則,恪守網絡規定,并通過法律約束其道德規范,做到網絡空間違法必究,確保網絡世界的健康發展。

【網絡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二辯稿】相關文章:

2022網絡文明道德約束辯論稿03-09

自我約束禮儀03-23

關于約束作文10-01

學會約束自我作文05-13

辯字的意思05-03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翻譯09-30

蝙蝠的自辯作文08-02

天堂之辯作文08-09

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介紹05-09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思思99热综合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