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

時間:2024-03-25 17:07:3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長勺之戰

  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魯莊公率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擊敗齊軍的作戰。

  點評:長勺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后發制人,疲敵制勝最早、最典型的戰役,在中國戰爭史占有重要地位。齊桓公不聽管仲之言,輕率用兵,最終導致失敗。這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相反魯國在作戰中,魯莊公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正確作戰指揮意見,遵循后發制人、敵疲我打、持重相敵的積極防御、適時反擊的方針,正確地選擇戰場,正確地把握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牢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贏得戰役的重大勝利。魯軍運用的以逸待勞、以靜制動、敵疲找打、擊其惰歸的戰術,對后世后發制人的戰略戰術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軍事思想,也為后世兵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之處(如秦滅楚之戰、三國夷陵之戰、唐朝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虎牢之戰、洺水之戰、嘉山之戰等。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發制人、疲敵作戰最卓越的代表)。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城濮之戰

  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在晉楚爭霸戰爭中,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一說在今河南陳留附近)擊敗楚軍戰略決戰。

  點評:此戰,晉在戰略上運用外交謀略,制造秦、齊與楚的矛盾,破壞曹、衛與楚的關系,既改變了戰略形勢,又奪取了戰爭主動權;在戰役上,晉軍的退避三舍,是晉文公謀略勝敵的重要一著妙棋,它在政治上爭得了主動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贏得了輿論上的同情。在軍事上造就了優勢便于齊、秦等盟國軍隊會合,集中兵力;而且不但激發晉軍將士力戰的情緒;還先據戰地,以逸待勞。從而為晉軍后發制人,奪取決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交戰時晉采用避強擊弱,佯退誘敵以及兩面夾擊,集中起相對優勢的兵力各個擊破等戰術,取得了決戰的勝利。反觀楚軍,則是君臣不睦,將驕兵惰,君主昏庸無能,主帥狂妄輕敵,既不知妥善爭取與國,又不能隨機多謀善斷。如對晉軍的主動后撤,楚軍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蹺,主張持重待機,停止追擊。然而剛愎自用的子玉卻認為這正是聚殲晉軍,奪回曹、衛的大好時機,揮兵跟蹤追至城濮。此外作戰部署上的失宜,軍情判斷上的錯誤,臨戰指揮上的笨拙,也導致了慘敗。城濮決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戰爭理論,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崤之戰

  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在晉秦爭霸戰爭中,晉襄公率軍在晉國崤山(今河南陜縣東)隘道全殲秦軍的重要伏擊殲滅戰。

  點評:崤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伏擊殲滅戰。從戰役戰術的角度來講,晉軍針對秦軍勞師遠出,疏于防御的弱點,選擇有利時機、有利地勢設伏突襲,大獲全勝。其對于阻止秦國勢力東進起了一定作用;但秦晉聯盟亦就此斷絕,此后兩國間爭戰不斷,從戰略角度看,晉的做法是失策的。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鞍之戰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晉卿郤克率領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在齊地鞍(今濟南西北)擊敗齊軍,迫齊背楚從晉的作戰

  點評:此戰,晉軍指揮果斷,臨危不亂,大敗恃勇輕敵的齊頃公,迫齊與晉結盟,解除了與楚爭霸的側后之憂。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齊桓公圖霸中原之戰

  春秋前期,齊桓公為奪取對中原地區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戰爭。

  點評:齊桓公在名臣管仲的輔佐之下,依仗雄厚的經濟、軍事實力通過有限的戰爭手段和符合實際形勢的政治、外交活動謀取霸權,是其得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主要原因。通過圖霸戰爭,齊統一了今山東北部地區,為爾后中國統一創造了條件;其聯合諸侯反對戎狄的掠奪和內侵之舉,有利于保衛中原先進文化免遭破壞;其多次主持會盟,相對減少了戰爭,增加了交流,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另外,齊桓公將經濟因素納入戰略范疇之內,以外交手段尋求外力支援。以及創建軍隊編制與地方組織一元化的寓兵于農制度和具有職業兵性質的早期世兵制等,均使中國古代的軍事戰略和軍事制度前進了一步。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鄢陵之戰

  周簡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在晉楚爭霸戰爭中,晉軍在鄭地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擊敗楚鄭聯軍的重要作戰。

  點評:鄢陵之戰,是繼城濮之戰、邲之戰之后,晉楚爭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兩國軍隊主力會戰,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標志著楚國對中原的爭奪從此走向頹勢;晉國方面雖然藉此得以重整霸業(即所謂的晉悼公復霸),但其對中原諸侯的控制力也逐漸減弱了。楚軍遭到這場會戰失敗的原因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倉猝興師,行軍太急,其行速,過險而不整(《左傳成公十六年》),造成軍隊疲勞;(二)一味強調趕在齊、魯等國軍隊到達前與晉軍會戰,過于急躁;(三)未能判明晉軍作戰意圖,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四)會戰中缺乏權宜機變能力,以致被動挨打;(五)主帥子反不守軍紀,醉酒誤事,致使楚共王喪失再戰信心。晉軍在此戰中表現出較高的作戰指導能力:它出動軍隊及時,先據戰地以待敵,贏得一定的主動。在會戰中,既能根據楚軍的陣勢和地形特點,又能當機立斷,先發制人。并及時改變部署,加強兩翼,先弱后強,以兩翼攻擊作戰擊敗楚軍,從而一舉擊敗楚軍。反映了春秋中期野戰進攻戰術的發展。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吳越爭霸戰爭

  春秋末期,東南地區的新興強國吳、越為擴張勢力,逐鹿中原而進行的爭霸戰爭。

  點評:此戰,吳王夫差不聽伍員之言,養虎為患,終遭滅國。而越王勾踐則臥薪嘗膽,養精蓄銳,并聽取謀臣文種、范蠡之言,主要靠謀略制勝;親齊、結晉、聯楚的外交策略,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春秋末期的戰爭,已發展為智戰。當時人即認為夫戰,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國語吳語》記楚將申包胥言)戰爭中還出現了早期入海遠航作戰及河川進攻等新的作戰方式。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桂陵之戰

  周顯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齊軍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一說今山東菏澤北)大敗魏軍的一次著名截擊作戰。

  點評:此戰是齊國進入戰國時期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戰中,孫臏實行避實就虛、攻其必救等戰法,大破魏軍,創造了圍魏救趙的著名戰例。其成功經驗,為歷代兵家所借鑒。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秦收復河西之戰

  周顯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軍收復被魏國奪占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陜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作戰。

  點評:秦國強大的原因,在于改革徹底,軍功授爵制在當時確能鼓舞士氣,提高戰斗力。但其中對不愿為國君效力,則要受酷刑并禍及家人的規定,帶有強迫性。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函谷關之戰

  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縱攻秦之戰中,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進攻秦軍的作戰。

  秦國的東向擴張和張儀的連橫策略,嚴重威脅到東方各國。二年,在齊、楚、燕、趙、韓等國支持下,魏王驅逐張儀,改用公孫衍為相,行合縱之策。次年,在公孫衍的推動下,魏、趙、韓、燕、楚五國共推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還聯絡義渠國由側背進攻秦國,配合聯軍。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戰國策秦策二》)給義渠,以緩其威脅,然后發兵于函谷關迎戰。聯軍因各有所圖,步調不一。楚、燕兩國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只有魏、趙、韓三國軍隊與秦軍交戰,被擊敗。聯軍向東撤退,至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同年,義渠君認為秦送厚禮實是暫時策略,秦國強大終對己不利,便乘五國攻秦之機,出兵襲擊秦國李帛。秦軍一支倉促迎戰,大敗于此。然而,這一戰并未影響全局。四年(前317年),秦遣庶長樗里疾率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三國聯軍,于修魚大敗聯軍,斬殺其主力韓軍8.2萬人。聯軍再敗退觀澤(今河南清豐南)。秦軍追至觀澤再敗韓軍,俘虜韓將鯪(一作鯁)申差。關東諸國大為震恐。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即墨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在燕攻齊之戰中,齊將田單率領齊軍憑借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進行堅守防御并反擊燕軍圍攻的重要作戰。

  點評:此戰,田單智謀超群,在國破城圍、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堅守孤城,麻痹燕軍,積極創造反攻條件。在時機成熟時,充分運用機動性、突然性、殺傷力和心理威懾諸因素,以火牛陣進行夜間突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戰勝燕軍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墨有一定的防御條件;燕軍分兵多路攻齊,發展過快,攻城克堅的準備和力量不充分;田單巧施反間計,借敵之手除去最難對付的樂毅,也是原因之一。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黔中之戰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軍進攻楚國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的作戰。

  點評: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較早的一次戰略迂回戰例。完成了對楚國的戰略迂回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鄢郢之戰

  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79前278年),秦大良造白起率軍進攻楚國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大規模作戰。

  點評:此戰,白起乘楚王城池不修,邊備廢弛之機,采取掏心戰術,連續進攻深入楚境,攻拔楚都郢。從此,楚國更加衰弱。白起因戰功卓著被秦昭王封為武安君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閼與之戰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于閼與(今山西和順西),擊敗秦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點評:此戰,趙奢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后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以及搶先占領要地,使己方處于有利地位的作戰指導,是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秦國向東兼并的兵鋒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長平之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大白起率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殲趙軍的大規模殲滅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

  點評:此戰,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于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于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趙括則是紙上談兵,在作戰指導上,不察戰場實際情況,輕率發動進攻,又未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后方聯絡,是趙軍被全殲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針對敵方弱點,先誘敵脫離既設工事,再分割、包圍,俟其饑疲,一舉殲之,反映了戰國時期野戰指揮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白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之成為繼孫武之后,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

  春秋時期著名戰役:邯鄲之戰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秦軍與趙、魏、楚聯軍在邯鄲(今河北境)進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戰。

  點評:此戰,秦昭襄王在趙國內部團結、外部合縱抗秦形勢已成的情況下,單純從兵力對比出發,認為秦強趙弱,堅持攻趙,在戰略上已屬失策;而在初戰失利、頓兵堅城時,仍一再增兵繼續強攻,置魏、楚援軍于不顧,在作戰指導上亦欠穩妥,因而導致失敗,推遲了滅亡六國的進程。

【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相關文章:

打掃戰役作文11-17

晉文公稱霸是哪場戰役05-02

著名作家的作文10-11

日本著名茶具品牌推薦03-13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05-06

狂歡節的由來和兩個著名的狂歡節03-09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一级 |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日韩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