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優秀】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 篇1
師:有這么一個長跑運動員,他一心想出名。他的愿望是:自己的照片被展示在街頭的宣傳欄里,因為自己長跑成績突出。他頑強地跑呀跑,當他跑了第十五名時,宣傳欄里展出的是前十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七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是前六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四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是前三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三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只是第一名的照片。他終于跑了第一名,可宣傳欄里展出的是這次比賽的群眾場面!這個一個多么不幸運的“人”啊!(板書“人”)。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比這更加不幸的人,同學們看黑板上這個“人”字,你們知道它為什么會穩穩地站著嗎?因為它有一撇一捺,因為它有兩條“腿”,正是這兩條腿撐起了一個大大的人,大寫的人,頂天立地的人。那么,如果嚴格人失去了雙腿,他又該靠什么來支撐他的世界呢?本文的作者史鐵生,在他最風華正茂的年齡上被命運之神殘酷地奪去了雙腿,屬于他的世界轟然倒坍,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后勇敢地站立了起來。到底是什么給了他人生的支點,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內心深處的世界,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之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師:文章很長但通過小標題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文章講了兩方面的內容,
那么是哪兩部分?
生:第一部分是我與地壇,第二部分是我與母親。
師:可以說作者對于地壇和母親的認識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逐漸地想要去解
讀且漸漸讀懂的過程,是一個懂“你”的過程。下面就讓我們先去解讀一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稱它為:懂你——地壇,“我”的人生導師
師:在作者身體、心理、精神都陷入無盡的痛苦、無奈與無助之中時,他經常做一件什么事情?
生:在他最痛苦的時候,他會經常搖著輪椅去地壇。
師:那為什么作者不去別的地方而去地壇呢?
生: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點。地壇被歷史廢了而自己也被生活擺布成了殘
廢。他覺得自己與地壇有同病相憐之感。
師:于是作者說“這古園仿佛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
四百多年。”(地壇:“廢棄”,“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師:那么,作者在地壇當中看到了些什么呢?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的
特點嗎?這樣的景物又給了作者怎樣的人生啟迪?(引導:第一部分中哪幾段是寫景的?)
生:第3、5、7段,有“琉璃”、“門壁”、“玉砌雕欄”、“古柏”、
“野草荒藤”、“太陽”、“蜂兒”、“腳印”等。
師:那么我們就以第5段為例來分析以下地壇景物的特點。
生:在第一部分第5段,作者寫道:“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地捋著胡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來的響動,片刻不息。”作者感受到了小生靈們生命的頑強,時時、處處都洋溢著生命的律動。
生:正因為有了這些生機勃勃的景物,作者說了一句話——“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板書:地壇,“荒蕪但并不衰敗”)
師追問:那么,這些生機勃勃的景物,這個荒蕪但并不衰敗的園子又給了作者怎樣的`啟發?
生:作者領悟到:生存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事實;
生:作者還明白了: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
的節日”,關鍵是如何活下去。
師:所以作者如此說道:“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我們一起把這段話朗讀一下,來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感。
生:齊讀
師:地壇這一座荒園,正是以它特殊的環境解決了作者特殊的問題,作者對于生與死的了悟正是得益于地壇和諧、寧靜的自然關系,得益于作者獨處其間的心靈啟迪,地壇是作者棲息的精神家園,是作者人生的導師,是它給了脆弱如紙的作者活下去的勇氣。那么,除了地壇,作者還擁有生命中的其他支點嗎?
生:母親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去解讀一下母親。我們稱它為:懂你——母親,“我”生命的另一個支點。(板書:母親)
師:對于一個在風華正茂的年齡上被奪去雙腿的人來說,他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摧殘是難以言喻的。因此,此時的他最需要的是有人在精神上給他勇氣和鼓舞。那么,我們來看一下:母親給了兒子哪些精神上的關愛?你能找出這些感人的細節,有感情地讀讀它們并說說它們的好處嗎?請同學們討論并歸納一下。
生:討論并歸納
生1:“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母親知道“我”呆在家里結果會更糟,所以寧愿自己忍受著煎熬,默默地支持“我”去地壇;
生2:“母親仍站原地,還是送我走的姿勢,望著我搖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說明母親望得很出神,很專注,是看著兒子消失的背景;
生3:“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說明母親理解兒子,她擔心兒子又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她只要看到兒子安然無恙就放心了;
生4:“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感,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兒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端”字就說明了母親找我不容易,“四處張望”則表現了母親尋找我時緊張、急迫的心情……
師:我們說等待有很多種,兒子去地壇,然而真正受煎熬的卻是母親,當這位在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中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乞求的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那種等待的痛苦時,她開始上地壇尋找她的兒子。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兒子的痛苦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下面就請全體女同學朗讀第2部分第8段,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生:全體女同學齊讀。
師:可以說,母親的每一個舉動都表現了母親對兒子那份沉沉的愛,那么對于母親的愛兒子懂了嗎?
生:懂了
師:是母親活著的時候懂的呢還是……
生:是在母親去世之后才懂的。是啊,當兒子真正懂得母親的時候,而母親已經不在了,兒子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咀嚼著母親沉沉的愛,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懂他的母親,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讀著母親這一生質樸、真實卻又熱烈的詩篇……我想請全體男同學讀一下第2部分的第7段,老師希望你們不要做“倔強而羞澀”的男孩,讓你們的母親傷心難過。
生:男生齊讀第2部分第7段
師:是啊,當兒子真正懂得母親的時候,而母親已經不在了,這對兒子而言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彌補的遺憾,是一個無言的結局,是一個欲哭無淚的故事,兒子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給母親下一個中肯卻又哀傷的定義。那么,兒子給母親下了一個怎樣的定義呢?
生:這是一個“活得最苦的母親”;
生:她有“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
師:答的非常好。這是一個“活得最苦的母親”又是一個有著“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的母親。(板書:堅忍、毫不張揚的愛)
師:這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她自己患有嚴重的肝病,可是她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在她臨終之前她還努力的要說服兒子,要推兒子去北海看看菊花。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史鐵生關于母親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懷念》。(哽咽)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欣賞。(《神秘園之歌》)(師生一起流淚)
師:這樣偉大的母親并不只有史鐵生的母親,她們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就去認識一下她們。(展示圖片)
1962年斯拉夫戰爭爆發后,饑餓、貧窮、疾病籠罩著非洲大地。圖片上這位母親在鏡頭前面時,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她的意識開始模糊了,可是她懷里嬰兒因饑餓而發出的啼哭聲卻又把她的意識喚了回來,她毫不猶豫的把自己乳頭塞進了孩子的嘴里;孩子滿足的吸吮著,小手還幸福的搭在母親干癟的如同枯萎的梨的乳房上,可是他不知道即將枯萎的生命之泉又怎能再涌出甘露,他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下吸吮都將給母親帶來怎樣的痛徹心扉……然而,我堅信這位母親一定會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她是一位母親。
這是一位一千年前的母親,今天,她呈現給我們的只是一具白骨和一個“母愛的姿勢”,哀戚的白骨記錄了一個心酸的故事——一個發生在一千年前卻又平凡的讓人早早的忘卻了的故事:一千年前,一場空前的災難降臨在了這位母親身上,母親下意識的把孩子護在了胸前,她一邊掙扎,一邊仰著頭向老天乞求著,乞求老天能給孩子一條生路……也許上天是被這位母親給感動了,他用另一種方式成全了這位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讓這對母子在地底下又一同相依了一千年。
這位母親和史鐵生的母親一樣,都有一個殘廢的兒子。有一天,懂事的兒子在方便的時候忽然聞到了一股甜甜的味道,兒子頓時驚呆了,他知道這對于一個殘疾人而言將意味著什么。母親看到這一幕,立刻明白了,她端起便盆就往外走,不一會兒,她跑著進來,興奮地喊道:“兒子,你沒得糖尿病,媽嘗過了,一點都不甜……”兒子呆住了,半晌才顫聲問道:“媽,你不嫌臟嗎?”母親搖了搖頭說:“因為我是你媽啊!”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母親都有一種獨特的“母愛的姿勢”,她們就是用這種獨特的姿勢默默地愛著她們的孩子。這不由地讓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傳說: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位天使在保護著他:這位天使會每天為他唱,為他笑;會告訴他從未聽過的最美好、最悅耳的詞語;會耐心地、仔細地告訴他生活是什么;會拼命地保護他,即使那將意味著要冒生命危險……這位天使的名字并不難記,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叫這位天使“媽媽”!(流淚)
(聽課老師及學生落淚不止)
師:地壇和母親就是作者生命中的兩個支點:地壇,作者搖著輪椅在那兒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度過了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刻思想;母親,這位沉默而不張揚、含悲而不外露,堅忍而偉大的母親,載負著心靈的滄桑血淚,在兒子面前展示了“生存”這個最基本的話題的真諦所在。正是地壇和母親,給了他生的勇氣和希望,使他在寧靜和執著中尋找到歷久而彌堅的活力,從而支撐起他那殘破的人生,最終讓他又重新“站”了起來。這正如海德格爾說的——“人在現實中總是痛苦的,他必須尋找自己的家園,當人們通過對時間、歷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時,他便獲得了自由,變成‘詩性的存在’。”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面布置作業:
1、回家給母親泡杯茶,說聲“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媽媽!”
2、找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同時對照母親現在的樣子,用心去讀你的母親,為你的母親進行一次特殊的肖像描寫。(要求對母親兩個時間段的肖像要有比較)
下課!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 篇2
【第一課時】
師: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朱自清的精神家園是荷塘世界,李樂薇的精神家園是他的空中樓閣,史鐵生的精神家園則是一個曾經十分荒蕪的園子——地壇。請同學們用十分鐘時間讀一讀課文。
師: 請根據節選說一說史鐵生的經歷。
生1: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忽然患了截癱。最初幾年找不到工作和出路,就經常到園子里去思考,母親也給了他很多安慰和幫助。在母親去世之后,他終于發表了小說,并且不斷獲獎,碰撞開一條寫作之路。
師:講得很好。第一部分初讀有些雜,我們需要理出一個線索,這是以事件或是以明顯的時間先后為線索的嗎?
(生:不是)
生2:我認為是以地壇為線索,走進地壇、親近地壇、感悟地壇。
師:有道理。不過我認為地壇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感情和思想,他的人生態度和對生命的思考也有一個變化軌跡,請大家盡量用文中的話表述一下。
生3:失魂落魄、逃避、考慮死、不急于求死、如何活得好一些。
師: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壇是作者的再生之地,找出寫地壇的一個關鍵句。
生4:這古園仿佛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里等待了四百多年。
生5:我認為那句只是引出地壇,能統領全文的關鍵句是“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學生大都同意后者,教師(板書這句話):荒蕪在哪里?為什么又說不衰敗呢?(打出第三段的幻燈片)
生6:荒蕪很明顯嘛,是說它顯得很破舊;至于不衰敗是說里面的動物,哦,還有植物很有生機。
師:我還想再補充一點。荒蕪除了殘破之外,還跟人們對它的態度有關,當時的地壇無人重視,不管是官方還是百姓。(有學生說,對,人們上下班抄近路才去呢!)說它不衰敗是因為它的內里各種生物充滿生機,它丟掉的只是——,見學生回答有難度,教師提醒:剝蝕的是什么琉璃?淡褪了什么朱紅?學生從“浮夸”、“炫耀”中馬上找到了答案,它只是失去了虛榮、浮華。
教師出示幻燈片:具體說一說,地壇對作者感悟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7:地壇至少給作者提供了一個逃避的場所、思考的場所,我覺得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看到自己的 身影,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靈魂。
生8:我認為地壇也有創傷,這能讓作者聯想到自己,他并不是唯一的受苦者。
師:你說得真好!地壇昔日有何等的榮華,連皇帝佬每年都去祭拜!現在無人關注,而且還有一些肆意雕琢它的人,可它仍然沉靜、安詳的呆在那里。作者自己的磨難跟地壇的滄桑相比真是渺小的`。
生9:我認為園中的花草和蟲子對作者的態度變化很重要。
師:是的,這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
教師打出第三段的景物描寫。請同學們品味一下,說說你感興趣的句子。
生10:我喜歡寫螞蟻的句子,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馬上去做。
生11:我注意到蜜蜂如一朵小霧停在半空。云和霧的構成是一樣的,但是云給人飄忽感,而霧把人籠罩其間,感覺很穩。螞蟻的穩和作者的煩躁不安形成對比。
生12:我注意到蟬蛻,蟬脫皮的時刻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堅持住,于是它完成了再生,于是它得以飛翔,這會對作者擺脫舊我走向新生有啟示。
師(掩不住臉上的喜悅):我真想為你鼓掌!
生13:我也注意到蟬蛻,但我想到的是蟬蛻皮的過程雖然是痛苦的,有紀念意義的,但它并不留戀過去,而是勇敢地飛向新的高度。(學生鼓掌)
生14:我注意到露珠。它在葉子上滾動、聚集,然后繼續滾動,再聚集,露珠就越來越大了,大到葉子不能承受時掉下,如果這時有陽光,那就太美了。露珠這樣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斷積蓄自己的能量,然后在合適的時間展現自己的美。
師:說得很好。我想問露珠墜地的聲音很大嗎?為什么說是“轟然墜地”?草木生長能窸窸窣窣的聲音?(學生發現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給學生一點回味的時間后再交流)我認為這都是心靈中的聲音。露珠這樣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斷積蓄能量,并且尋找時機釋放自己的美。那種墜地的聲音在史鐵生聽來是震撼性的!草木生長的聲音呢?作者曾長時間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現在草木競相生長又激起他心中生的熱流,這聲音在他聽來是那樣的真切!
師:現在我們小結一下。雖然不能一一對應說螞蟻教會作者什么,蟬、蜜蜂教會作者什么,看了一下露珠便如何,但幾年的觀察、思考還是會影響作者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人可以殘廢但不能頹廢。在解釋“不能理解園子的人肆意雕琢它,但有些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的”時候,作者用了六個譬如,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讀。(生15讀)
師:這一段的景物描寫和前一段相比如何?
生16:我覺得這一段寫得更大氣,這一段寫的是古柏、落日、暴雨,而上一段寫的是螞蟻、瓢蟲、蟬、蜜蜂。(有學生竊笑)
師:我請那個剛才笑的學生發表一下高見。
生17:我同意他說的大氣。但認為前一段的生物是自得其樂,過一種“小資”的生活;而這段的事物大多有某種不好的境遇,如雨燕、落日都有和命運抗爭的意味。我認為這一部分更厚重更深沉。(不少學生在點頭)
生18:我還覺得古柏和落葉身上有很好的東西。古柏永遠那么鎮靜,落葉在生命即將結束時那樣坦然。
師:是啊,一個是寵辱不驚,一個把死當成必然降臨的節日。它們是生命中的長者、智者。(教師小結第一部分,略)
【第二課時】
師:第二部分寫母親為我做了哪些?我所指的不僅僅是事情。
生19:母親讓我去地壇,為我擔憂,去地壇找我。
生20:應該是送我去地壇,而不是讓我去。
生19:我覺得送兒子是很一般的,但那樣理解兒子不限制他去,就十分難得了。
師:我看有道理。找我的部分是十分感人的,大家推薦一個朗讀那里最強的同學讀一下。(學生21讀,眾人鼓掌)
師:讀這一段,你想到了誰?我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一個男人,他蹣跚著為兒子買橘子(學生中有人小聲說是朱自清的父親,還有人輕輕地背起《背影》);另一個是我的母親,在我出去讀書時,她在家里吃了很多苦,受過很多委屈,但她為了不影響我的學習,在打電話時連一個字也沒有提過。說說你家的情況吧,我覺得提到父母我們沒有什么羞澀可言。
生22(一個男生):作者的母親找他卻不讓兒子看見,懂得為兒子著想;我的媽媽卻不會為我著想,總是嘮叨。我放假在家時她一天能打七八次電話,我沒有辦法,就把放電話的房間鎖起來。
生23(一個十分文弱的女生)站了起來:我認為他太過分了。我的姐姐在杭州工作,我的爸爸在歐洲,半個月才能回來一次。我媽一個人在家,很孤獨的。我每天都給我媽打電話,雖然每次都要等很長時間,雖然只是說些平常的事情,但我聽得出我媽有多高興。你不能只讓媽媽為你想,你為你媽媽想過嗎?
生24:我曾經告訴過媽媽,什么時間我肯定不在寢室,不要打電話。前天我有病,八點就回到寢室,剛回去就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師:這也許是一種心靈感應吧。母愛的很多內涵,作者當時并沒有理解,一個原因是自己年輕、心里痛苦;另一個原因是母親的愛是默默的、不張揚的。不張揚的愛的表現形式太多了: 可能是你酣然入睡時,她加上的毛毯;可能是你大汗淋漓時,她送上的手巾;可能是你誤入歧途時,她無情的責打;可能是你心神不定時,她輕輕的嘆息;也可能是你日常生活中,(看了看生22)她不停的嘮叨。請學會感受那不張揚的愛。
師:這一部分回憶母親貫穿著什么心情?
生:痛悔。
師:我忽然想起白居易《長恨歌》的句子,“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不知道唐玄宗能否真到這種程度,但我敢說史鐵生是這樣的。現在我們的父母還都健在,也許他們不能給我們很多錢,但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財富。回報父母的愛要及時啊!第一步,你要懂得父母那不張揚的愛。(播放歌曲《懂你》,幾個學生悄悄地擦著眼淚)
師:我們還是回到課堂中吧。母親的心理活動,作者何以知之?
生:根據片段記憶設想出來的。
師:這種設想在生活中寫作中都很重要,能說說嗎?
生25:在生活中有了設想才能理解母親的不張揚的愛;在寫作中如果不設想就只能寫母親如何送我、有時候找我,就不很感人了。
師:說的好,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作文中要敢于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我們再想一個大問題,兩個部分,一個寫地壇,一個寫母親,二者究竟有什么關聯?
生26:二者都對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個讓作者感悟生命應該樂觀、堅強、豁達,一個用自己的言行讓作者感受到愛撫并鼓起生活的勇氣。
師:很好。雖然一個是具體的,一個是抽象的,但她們都是作者由自傷走向自強的精神源泉。下面還有一些時間,讓我們欣賞聞一多先生的一首小詩,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在三歲時就夭折了,這是一首悼念詩,聽我讀一讀。
也許 ──葬歌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松蔭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學生久久地沉浸在悲哀而優美的意境中,教室中一片肅靜。)
(幾分鐘后)師:今天大家要回家,寫一封給母親的信吧。再見!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課堂實錄03-13
《我是什么》課堂實錄03-12
蘇教版必修二《我與地壇》課文03-0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堂實錄06-11
我盼春天的薺菜的教學課堂實錄03-13
散步課堂實錄12-18
《貓》課堂實錄03-11
《背影》課堂實錄03-03
《背影》課堂實錄【精選】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