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教學實施計劃
《赤壁之戰》這篇課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
它記敘了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著名戰爭。這次戰爭是三國時期的重要戰役之一,它的勝負對后來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日后三國成鼎立之勢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更是我國軍事史上有口皆碑的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從這樣兩個方面進行切入。
一個方面,從教材的角度,考慮如何用好這篇教材。這就需要認真探究這篇教材的特點。要根據它的特點,用好“這一篇”,發揮出教材獨特的魅力,使學生“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能從課文中汲收豐富的營養。
另一個方面,從學生角度看,學生是學習課文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番思索。學生的認知起點在哪里,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學生的興趣點是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學生自學的途徑有哪些?怎樣才能把學生大腦中“管語言、管動作、管形象、管思維”的區域都激活?
從教材和學生這兩個方面切入,教師的作用就是要讓學習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設計主體參與、主體探究的學習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表現。通過活動,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建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核心,以自學為基礎,以素質整體發展為取向的課堂結構。
為此,這課書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師生共同進入學習情境
1.鼓勵學生參與板書
教師詢問:最近班上哪些同學寫字有進步?
請一名代表,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2.激勵學生積極讀書
教師導語:我們先把課文讀一遍。怎么讀呢?自由選擇,當讀到你愿意讀的段落時,你就站起來讀。
讀后,可以了解讀的情況并表揚多讀的同學。
二、了解認知起點,據實施教
1.直接了解,開門見山
教師設問:學這篇課文前,有誰知道赤壁之戰,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的?
2.創設情境,展現已知
教師出示作戰圖和人物畫像。
啟發學生:誰能利用老師提供的作戰圖和人物畫像,把赤壁之戰向同學們作個簡要的介紹?
學生可以按:起因-過程-結果的順序介紹;也可以按時間、地點、人物、力量對比、戰爭經過、戰爭結果的方式介紹。
三、自主探究,梳理戰事
1.利用興趣,直入重點
教師詢問:讀課文的時候,你們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
根據以往對學生的了解,一般學生對火攻一仗的過程最感興趣。讓學生在書上找到這一部分的起止,明確閱讀的范圍。
2.分組活動,自學探究
教師激發探究:火攻這一仗是分好幾步來實施的。分小組好好閱讀這部分,你認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它好,好在哪里?
3.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時,將說精彩點和讀精彩段相配合,使理解與朗讀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
4.梳理內容,練習概括
教師導語: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這么好的計策,愿意記住它嗎?怎么才容易記呢?
意在激活學生的智慧,創造有個性的記憶方法。
學生可以編順口溜、編詩歌、概括成詞語、編寫成句子,等等。
讓提出辦法的學生做領頭人,自由組成創編小組,進行活動。
目的:尊重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式,自己選擇合作伙伴。
5.交流匯報,互相啟發
口頭交流后,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創作板書在黑板上。
四、升華認識,深化思想
1.抓住結果,由果探因
教師啟發:周瑜以3萬人打敗曹操80萬人,這叫什么?
板書:以少勝多
2.提出問題,引發辯論
你們認為曹操該不該輸?有多少同學認為曹操不該輸?
根據不同觀點,分成辯論雙方。
咱們開個評勝論負分析會,評論曹操的一方,說一說:曹操為什么不該輸,卻為什么輸了?評論周瑜的一方,論一論,周瑜為什么能贏?你們分別做做準備,把理由說充分,能使人信服,好嗎?
目的:通過辯論分析,明其理,悟其道。
五、積累詞語,欣賞佳句
1.積累詞語
教師導語:這篇課文,生動地描述了一場偉大的戰役,其中運用了不少成語。咱們一起辦個“成語欄”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寫一寫,看誰寫得多。
此時可啟發學生:
除了課文中現有的成語,也可以根據課文中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語。
(課文中的成語有:調兵遣將、自不量力、不計其數、丟盔棄甲;
根據課文中的句子意思概括出來的成語有:得意忘形、以卵擊石、知彼知己、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欣賞佳句
讓學生讀一個自己最欣賞的句子,說說欣賞什么。
[《赤壁之戰》教學實施計劃 說課(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赤壁之戰教學課件
9.天氣教學說課稿
10.小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