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
【教材內容】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級語文上冊 第八單元 第31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學生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說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3、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4、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
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
⑴ 讀詞語比賽,出示生字詞屏:
分小組讀、男、女生讀。
⑵ 猜詞語比賽,出示字屏:
顏色多,燦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回旋地飛──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說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部分──點睛之筆。
⑶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畫面,認識部分詞語,如:
(恐龍的)笨重、遲鈍……;(鳥兒的)輕靈、敏捷、翱翔……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⑴ 先自己讀。
⑵ 再討論。
⑶ 匯報:
① 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 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2、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 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部分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并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 自讀一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點。
⑶ 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師: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發現?
2、默讀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并小組交流:
⑴ 媒體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副古生物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⑵ “點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點睛”之筆呢?
⑶ 指導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鉆研過程中的心情。在讀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義。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部分,并畫出自己認為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說說這部分介紹的是什么?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龍的龐大家族
恐龍的演化過程 它們各自的特點 作者說明的角度
4、思考:
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
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含的信息?
2、理解:
隨著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里這一愿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于對化石的采集。如果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說,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3、齊讀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說明簡潔,意思完整,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六、積累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凌空翱翔的鳥兒。將這樣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七、作業
1、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⑴ 恐龍最終都演化成鳥類大家族。 ( )
⑵ 恐龍演化成鳥類經過了三千萬年。 ( )
⑶ 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是證明恐龍能飛上藍天的關鍵。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說說好在哪兒: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板書設計】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許許多多年后→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龐大家族 恐龍中的一支 飛向藍天
[飛向藍天的恐龍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大恐龍進城教案
3.幼兒園恐龍教案
10.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