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蘭》教學設計 (西師版六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6-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材簡析

  課文寫了父親養蘭、賞蘭,“我”隨父親訪山中之蘭的一段親身經歷,一種真切感受。文章或寫景,或抒情,或問答,絲絲入扣,娓娓敘來。作者把“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蘭的底蘊和神采,和盤托出。這些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它不俗,葉純,開的花純,有靈性,原因在于“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作者借父親之口,贊美了蘭花的不俗,直透人生的真諦,切入生活的本質,讓人讀來可思,思之有悟。

  課文以蘭喻人,探尋做人處事之理,行文如風行水上,極為自然。全文以“訪蘭”為線索,結構謹嚴,層次清晰。以“我”和父親訪蘭過程中的對話為重點,具體寫出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對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作對比,揭示了父親約“我”賞蘭的目的,寫出“我”的感情和認識的變化。尤其通過“家蘭”和“野蘭”的鮮明對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文中寫野蘭的生存環境,尤見功力,只覺撲朔迷離,別有洞天,風光旖旎,極為感人,為下文議論鋪了有力的基礎。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家蘭”的“甜、媚、俗”與“野蘭”的“清爽、純樸,有靈性”比較,同時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從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通過對比,了解家蘭與野蘭的不同特點,聯系上下文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

  建議本課教學用2課時。

  解讀與提示

  課題:“訪”有尋求的意思,對蘭草的尋訪表明了“父親”與“我”對蘭草高雅、純樸品格的敬仰;同時,用“訪”字,把蘭草人格化,從而更突出了蘭草的象征意義。教學中可讓學生將“訪蘭”與“賞蘭”比較。

  第1段:父親愛蘭、育蘭,但當人們跑來玩賞時,父親卻添了幾分“慍怒”,并且不再植蘭,這種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訪蘭時的對話中有兩處交代。教學中可設置懸念,引導學生聯系下文理解。

  第2段:景物描寫突出了野蘭的生長環境:深山空谷,瀑布垂落。優雅的環境襯托了野蘭的高雅不俗,為下文贊美野蘭作了鋪墊。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并適時背誦。

  第3段:“連聲叫好”,可以讓學生想象“我”叫好的具體語言,配之以蘭草圖片,以深刻體會蘭草的“清妙”。

  第4~13段:這是“訪蘭”過程中父子的對話,這是全文的重點。作者通過對話,具體寫出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將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作對比,揭示了父親約“我”“訪蘭”的目的,寫出“我”的感情和認識的變化。既照應開頭,又為后文議論作鋪墊。寓褒貶于對話之中,發人深思。教學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讀對話,了解對話中包含的思想內容。

  第10段:這里的“味”既指蘭草的氣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

  第14段:“我”惋惜是因為野蘭生長在幽谷而不被眾人所知,并不是因為認識到了它的特性。

  第15段: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可先讓學生勾畫出后反復朗讀,再聯系上下文和生活體驗說說自己的認識。

  第16段:可以抓住“不敢”、“后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作者想要表達的人生態度。

  課后第1題:可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反復朗讀體會后,選擇如第3段、第15段這一類相關段落背誦。

  課后第2題:需要在學生對全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我”和父親在訪蘭的過程中的對話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后,方可解決這一問題。

  “兩個味兒”,既指蘭花的香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

  提出的問題可在學生初讀課文后進行,在深入學習中開展討論解決問題。

[《訪蘭》教學設計 (西師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西師版分數除法課件

2.小學西師版數學課件

3.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4.西師版除法的初步認識課件

5.西師版認識鐘表課件

6.訪蘭教學課件

7.西師大版《奇妙的橋》說課稿

8.西師版美麗的祖國課件

9.七年級《比較》教案西師版

10.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久久综合国产高清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