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蘇教版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9-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城頭實驗學校  陳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文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涵,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能夠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語文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涵,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教學難點:能夠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情感調動學生情緒:

1、課件播放地震片斷。

2、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零4秒,這是一個讓世人難忘,讓國人泣血的時刻,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頃刻間把四川人民拉入了地獄的深淵,同樣是2008年5月12日14時零4秒,一個又一個撼人心魄的英雄故事重重上演。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走近譚千秋老師,一起去解讀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板題)

二、深入文意,細節品味人物品質

(一)、文中所說最后的姿勢是個怎樣的姿勢?請大家快速默讀全文,找一找讀一讀。(課件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齊讀。

(二)、語言動作感受人物品質

地震來臨時是一種怎樣的狀況,譚千秋老師又是在一個怎樣的境況下,奏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絕響?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課文4、5自然段,找出寫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語言和動作的句子,并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4、5自然段,找一找,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集體交流:

(1)、語言:(課件出示: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課件出示: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A:學生交流感受。

B:指導朗讀。

(2)、動作:“拉、撐、護”

即便這樣,死神還在向他們逼近,還有4個孩子沖不出去了!譚老師是怎么做的?(課件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A:學生交流感受。

B:(課件中,“拉、撐、護”變紅)從譚老師的動作中,你讀出了什么?

(拉:在樓房即將坍塌的瞬間,譚老師沒有選擇躲避,而是在死神面前拉回了四條活生生的生命。

撐:1)要撐住是什么?撐在課桌上的雙手,是想為課桌底下的四個孩子承擔、擔負來自屋頂的瓦礫和樓板;

 2)是在危難中,為學生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3)是想用自己的雙肩和身體,擔負起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愛與責任

護:這是一般的護嗎?關注這種“護”的特殊性(用生命護生命,用生命換生命);護住的,是一個老師一如既往地對學生的愛與責任。

C:此時此刻,這三個字在你眼中,還僅僅只是三個動作嗎?它更是---(譚老師對學生的愛,譚老師的舍生忘死,譚老師對工作的高度負責……)

D:“拉、撐、護”就是一次殊死的戰斗,引讀: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譚老師立即---

“拉、撐、護”就是一次生與死的抉擇,引讀: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譚老師立即---

“拉、撐、護”就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師對嚳一無盡的關愛與責任,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譚老師立即---

3、教師小結: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在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在災難來臨的瞬間,一雙大手拉回了四個孩子,一個身軀撐起了一片天空,一條生命呵護了四個生命。

(三)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1、在第二部分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有很深的感觸?談一談吧。

生交流。

2、“天空陰沉沉的。”等這些環境和場景的描寫,對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四)側面描述感受人物特點

5月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救援人員被震撼了,學生、老師被震撼了---(課件出示:7、8、9自然段相關文字)

1、默讀三段文字,哪些句子叫你心存感動?談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動。

2、相機指導朗讀。

3、這三個人的話能不能刪掉?為什么?

4、教師小結: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的描繪來表現譚老師的特點,以使其形象鮮明突出,這就是側面描寫。大家在以后的習作中可以借鑒此寫法,以增強你文章的感染力。

(五)、聯系課題,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含義

1、在災難來臨的時刻,許許多多的老師,也用自己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用自己的身軀,為孩子們撐起一片生命的藍天。

幻燈播放相關老師的介紹--

這些大部分只有二三十歲的年輕老師,他們或留下了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了自己白發蒼蒼的母親,

順勢呈現:--在那生與死的瞬間,他們選擇了同一個姿勢--緊緊擁抱著他們深愛的學生。

2、課件出示:譚老師最后姿勢的圖片和文字:“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們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請大家認真看圖,你覺得從他們最后的姿勢中,你看懂了什么?

(從他們最后的姿勢中,我看懂了作為一個教師的責任與愛,看懂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呵護學生,無怨無悔,看懂了他用生命換回生命,義無反顧,看懂了……)

3、一個偉大的人去了,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留給親人的只是悲痛。如果時間可以凝滯,如果譚老師看到了母親的哭訴,妻兒的眼淚,他還會那樣義無反顧地去“拉”,去“撐”,去“護”嗎?為什么?

4、是的,大愛無痕,他的精神永留人間!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呼喊吧:(課件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拓展延伸,傾訴對英雄的眷戀

配樂朗讀譚千秋妻子的語言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堅定信念

1、汶川大地震是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人在自然災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無數可敬可愛的人,演繹了一個又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生命的堅強、愛與責任,永遠可以戰勝一切災難!讓我們永遠記住他---令人敬愛的譚千秋老師,永遠記住他令世人永生難忘的----最后的姿勢!(齊讀課題)

2、為譚老師寫頒獎詞 

[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2.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3.六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4.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

5.小學二上《Revision》第二課時英語教案

6.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課件

7.《月光曲》第二課時教學課件

8.木蘭詩第二課時閱讀題

9.匆匆第二課時優秀教案

10.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理论片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五月天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