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六冊
《海底世界》整合教學設計
常州市武進區鄭陸中心小學 蔣建春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
了解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特產豐富的地方。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相關知識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大膽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
學習過程:
1、在教師引導下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特產豐富
2、合作學習的過程:交流閱讀體會,嘗試解決問題。
3、個別探究的過程:搜集資料,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解決問題。
4、思維碰撞的過程:全班交流、討論學習成果、相互質疑與辨析。
學習方式:多媒體環境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
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有趣。
增強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的態度。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情感。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用生動的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奇異景色、豐富特產。課文一開始就提出問題:大海深處是怎樣的?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接下來四個自然段,緊扣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問題,從聲音、動物、植物、地形、礦產等幾方面具體描述了海底景色,最后一段總結全文,指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特產豐富”的世界。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認真品讀課文二至三自然段,結合網絡教學資源,具體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特產豐富。
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都采用先總述后分述,圍繞中心句組段的表達方式,是引導學生進行總分段式訓練的生動范例。三年級正是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把一段話寫具體尚有一定困難,所以,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的寫法,體會課文如何圍繞中心句按總分順序寫具體,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怎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運用網絡教學可以讓學生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我搜集大量有關“海底世界”的資料制作成“海底資源庫”網頁,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所需資料,使學生的學習實現“源于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 教學資源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他們對常識,對未知領域有 著強烈的探究興趣,所以在本課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 趣,培養他們圍繞主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讀書、上網等多種方式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語文學習成為一種開放性、研究性學習。
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這是新大綱提出的要求,本課雖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但語言生動活潑,如描寫海底動物的聲音,將打比方的方法和象聲詞的使用相結合,使人讀來興趣盎然。所以,本課學習可采用朗讀感悟法,通過自由讀、賽讀、比較讀等多種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海的神秘有趣。
本課著重描寫了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特產,所以,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網絡提供的豐富信息,為學生創設形象、直觀、和諧的情境,讓學生親眼目睹海底高聳的山崖、低陷的峽谷和一群群五光十色的海底動物,親耳聆聽海底動物那竊竊私語的聲音,真切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意境。
同時,我還將引導學生運用網上的語文教學資源讓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與小組同學合作學習,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搜索信息、選擇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最后達到對一個問題得出較為全面而科學的認識。
● 教學模式
為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收獲,我將采用“質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練習鞏固,延伸任務”的模式進行教學。
● 教學支架
首先播放海底世界奇特景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打開“質疑問難”窗口,進行歸納整理,確定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讀課文;上網查資料;討論,向同學請教。
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網絡天地進行自主學習,可以聽各種形式的 配樂朗讀,可以進入“海底資料庫”上網查找。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 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深化理解。
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打開“海底論壇”窗口,讓學生展開想象;未來海底世界是什么樣?探討海底今后的開發探索。
最后讓學生打開“練習鞏固”窗口,出現一組作業套餐,既有基礎作業,又有發展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作業中得到較好的發展。
● 組織形式
全班質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練習鞏固,延伸任務
● 教學環境
四人一個小組,每人一臺電腦。每位學生坐在橫排的電腦前。電腦連入校園網。
● 教學評價
① 知識和技能
為什么說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海底到底是寧靜的還是有聲音的。
學生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不同的范讀進行練習。
你還有疑問嗎。
你是怎樣解決你的疑問的。
想象未來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探討海底今后的開發探索。
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的寫法,體會課文如何圍繞中心句按總分順序寫具體。
② 過程和方法
回憶本課對問題的探究環節。
利用網絡獲取相關知識解決疑難問題。
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
《海底世界》整合教學設計 武進區鄭陸中心小學 蔡紅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計算機網絡 環境應用分析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去過南京的“海底世界”嗎?讓我們一起去真正的海底世界游覽一下。(播放動畫) 2、看了這美麗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課文是怎么描寫的?請你認真讀一讀。 二、質疑問難,指導學法。 1、上節課學習結束后,同學們提出了不少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質疑問難”窗口看一看。 2、你對這篇課文還有什么新的疑問?(針對疑問進行歸納) 3、經過大家的認真思考,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就更有意義了。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1)再讀課文 。 (2)上網查找資料。 [介紹網上學習查找資料的具體方法:到資料庫中找;根據老師提供的相應網址,在網頁上查找] (3)討論,向同學請教。 4、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解決問題。 三、自主學習,思考研究。 1、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打開網頁聽課文朗讀。(配樂范讀,分段讀) 2、上網瀏覽。 3、小組學習研討,交流閱讀體會,嘗試解決問題。(師巡視,查看,了解學習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 四、交流討論。 1、打開“質疑問難”窗口,讓學生了解同學產生了那些疑問? 2、通過剛才的學習討論,你解決了哪些疑問?你是怎樣解決問題的?(相互交流補充,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3、交流過程中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1)海底到底是寧靜的還是有聲音的?(單擊“聲音”,聽電腦模擬聲音,提問:你從各種各樣的聲音中聽出了什么?指導感情朗讀,讀出海底世界靜中有聲的神秘有趣。) (2)為什么說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海底動物活動各有特點;(你還知道那些海底動物與眾不同的活動方式?) 海底植物差異很大;(以海藻為例) 海底地形奇特,蘊藏著豐富的礦產。結合海底資源庫中的資料、圖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通過剛才的學習、討論,同學們對海底世界一定有了更深的認識。學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贊嘆之情) 5、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科學家斷言,二十年后,人類將移居海洋,你相信嗎?點擊“海底論壇”,結合相關資料,想象未來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在“我的留言”區探討海底今后的開發探索。 五、練習鞏固。 點擊“練習鞏固”,出示作業: 1、基礎練習: (1)把海底動物和它們的活動特點用線連起來,讀一讀,并用小圓點圈出動詞。 海參 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 梭子魚 靠肌肉伸縮爬行 貝類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烏賊和章魚 巴在輪船底下 (2)發揮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動物在吃東西時,行進時,遇到危險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 (2)發展練習:(任選一項) 1、利用自己搜集的資料、圖片,辦一張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的報紙。 2、做“小導游”,向家里人介紹海底世界。 3、想象未來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寫一寫,畫一畫。 通過觀賞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觀,讓學生置身于海底形形色色的動植物,高聳的山崖,低陷的峽谷之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以學生的疑問為突破口組織教學,將學習目標定位在學生的需要上,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為學生上網學習,獲取知識,為下面的交流討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多媒體及網絡技術提供技術的豐富性,將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廣,思路更開闊,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優化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由于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的網頁能最快、最新、最方便地為學生提供信息,也能顯著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解決問題時,可以結合網絡提供的資料、圖片,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感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 學生從網上獲取了豐富的資料,對問題的看法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在交流中學生也能受到強烈的感染。 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僅有基礎作業,還有發展作業,這就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獲得自由發展的機會,這也為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教學過程流程圖:
開始
↓
網絡演示 創設情境,質疑問難
↓
上網學習,自主探究
↓
交流討論,合作學習
↓
網上交流 發表見解 感情朗讀 網絡演示 釋疑解難
↓
想象探討
↓
網絡演示 練習鞏固,延伸任務
↓
結束
板書設計: 聲音 美妙動聽
景色奇異
23 海底世界 動物 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植物 五顏六色 千姿百態
地形 復雜奇特 物產豐富
礦產 多種多樣
[《海底世界》整合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海底世界》課件
3.海底世界的教案
10.海底世界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