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7-26 17:41:42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

  聯合式復句:

  含義:復句的分句之間沒有主次的區別,若干分句共同作為表達語意的主體的復句類型。

  1、并列復句:

  1)含義:

  分句之間:

  (1)分別說出幾個事物的情況,或一個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情況;

  (2)或者對比說明幾種事物;

  (3)或者解釋說明。

  2)分類:

  (1)平行式:

  例1:這件名牌衣服很漂亮,那件名牌衣服很便宜。

  例2、這個同學一邊認真地聽課,一邊細心地記筆記。

  (2)對照式:

  例1:他面對困難不是灰心喪氣,而是勇往直前。

  例2:是存在決定意識,不是意識決定存在。

  “是”——是連詞,不是動詞。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2

  寫作背景

  作者魯迅于1898年第一次離開老家紹興,“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吶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鄉紹興接他的母親等人來北京居住。從《魯迅日記》中可以了解這次回鄉的經過:1919年9月,魯迅賣掉了紹興的老屋,添了些錢,買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彎宅第。11月修葺完畢,21日“上午與二弟眷屬俱移入八道彎宅”。26日魯迅“上書請歸省”。12月1日,由北京動身回老家,4日晚“抵紹興城,即乘轎回家”,在家鄉處理搬遷事務,大約住了二十來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29日中午抵達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約29天!豆枢l》的故事情節便是根據這段生活經歷演繹而來。不過這只是觸發故事的一點,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卻是更為廣闊深邃的社會背景。

  字詞解釋

  1.既然:這里是已然的意思。

  2.陰晦(huì):陰沉昏暗。

  3.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4.影像:這里是印象的意思。

  5.心緒:心情。

  6.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處居住。

  7.謀食:謀生。

  8.寓所:寄居的房子。

  9.猹(chá):作者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說:“‘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主要內容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表達思想:同時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主題思想

  《故鄉》的主題思想是:這篇小說以"我"回到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20多年前后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3

  剛開始學寫或畫叫“學筆”,有感而寫的短文叫“隨筆”; 無拘無束地寫來叫“信筆”,舊時訴訟的狀文叫“刀筆”;

  對下寫信的謙稱叫“草筆”,對上寫信的謙稱叫“謹筆”; 字句筆畫不好的叫“敗筆”,多余無用的文字叫“贅筆”;

  與題意不緊的話叫“閑筆”,輕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筆”;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筆”,精雕細刻的文字叫“工筆”;

  為后段埋伏線索叫“伏筆”,引人入勝的文字叫“妙筆”; 特別精彩的文字叫“神筆”,譴詞造句的風格叫“文筆”;

  集體擬定一人寫叫“執筆”,寫字時筆剛挨紙叫“落筆”; 寫文章的開頭時叫“起筆”,文章最后寫完時叫“收筆”;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4

  懷疑與學問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誦坤,字銘堅,號頡(jié)剛;小名雙慶,筆名有余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理解詞義

  1.譬如:比如,例如。

  2.視察:察看,審察。

  3.三皇、五帝: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帝王,說法不一。

  有的說,三皇指伏羲、神農、女媧。據《史記》,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4.腐草為螢:語出《禮記·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為螢火蟲。

  5.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攻擊。

  6.盲從:比喻自己沒有主見,沒有原則,沒有見地,隨著別人說話、做事。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語出《孟子·盡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書》,倒不如沒有《尚書》,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書本。

  8.辨偽去妄:(對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別,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虛假的。

  9.大儒:舊時指學問淵博的著名學者。

  10.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

  課文主題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3-08

初中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5-16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11-22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15篇11-21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15篇)06-08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11-21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12-13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匯編15篇11-22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性答題方法06-08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日韩国产 |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