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案
在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教案1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
2.省略謂語。與現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高中文言文教案2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構后置
(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白浴保~,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爸保~,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鬃釉疲骸昂温小薄昂温小奔础坝泻温钡牡寡b。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爸,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例:是以謂之“文”也!笆且浴笔恰耙允恰钡牡寡b,可譯為“因此”!笆恰笔侵甘敬~,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強調。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巴ひ砣慌R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三、數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構“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凹酪晕臼住笔恰耙晕臼准馈钡牡寡b,介賓結構“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笆鲆晕摹笔恰耙晕氖觥钡牡寡b,介賓結構“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
高中文言文教案3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1、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2、人皆得以隸使之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螅~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1、沛公欲王關中王:統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敵:攻擊
3、流血五步,天下縞素?c素:穿孝服
4、大楚興,陳勝王王:稱王
5、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
2、汗牛充棟汗:使……出汗
3、齊威王欲將孫臏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把……當作賓客。
、隰~肉百姓魚肉:以……為魚肉
、勖蠂L君客我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入:產品、收入
2、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連橫而斗諸侯斗:讓……爭斗
2、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
3、生死而肉骨使……復生
4、驚天動地使……驚奇;使……感動
5、可燒而走也使……逃走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國事而死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兒懼,啼告母啼,哭著
九、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1、曉看紅濕處紅:紅花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紅:綠葉、紅花。
3、常在于險遠。險遠,危險而又道遠的地方
十、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看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
十一、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弱:使……削弱
2、富國強兵富、強:使┉┉富、強
3、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勞、餓:使┉┉苦、勞、餓
十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小:認為……小
2、予怪而問之怪:認為……怪
3、漁人甚異之異:認為……奇怪
十三、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一:統一(動詞)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背離(動詞
十四、數詞用作形容詞
1、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一:全、滿(形容詞)
2、二三其德二三: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
十五、數詞用作名詞
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名詞)
【高中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初中06-01
文言文教案文言文備課教案05-23
高中語文逍遙游文言文教案08-06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10-29
高中必背文言文03-17
高中必考文言文實詞03-11
文言文教案08-21
高中如何學好文言文03-25
高中文言文名句大全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