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結構

時間:2022-09-09 16:04:27 科普知識 我要投稿

地球內部結構

  地球內部是分層的,地心部分仍然無法探知,在已探知的地核、地幔、地殼中已經能了解到各類元素的含量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球內部結構,希望大家看完能夠有所收獲。

地球內部結構

  地球的內部分層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最外部薄薄的地殼好比蛋殼;位于中心部位的地核就是蛋黃;像裹著蛋黃的蛋白一樣包圍著地核的,那就是地幔了。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

  (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地殼在軟流層上漂移,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系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

 。3)地殼:含量最多的8種元素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水晶和沙子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地球內部的發現

  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類對地球內部一直充滿好奇。如果能鉆入地下,來一趟穿越地心之旅,會看到哪些奇景呢?然而,當今的技術手段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深入地下觀察研究。那么,地球內部構造的神秘面紗又是靠什么揭開的呢?

  答案是:地震波,照亮地球內部的“明燈”?茖W家們用了很多方法間接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比如根據鉆井采礦中獲得的資料和火山噴發的物質來分析等等,最終,人們利用地震波揭開了地球內部的神秘面紗。

  當地震發生時,產生的地震波就會傳到四面八方。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所通過的介質的性質有關,地面上裝置的地震儀接收到地震波后,就能分析出許多地下的情形,進而描繪出地球內部結構的特點。

  地球的'表面是由什么組成的

  地球表面是由巖石構成的,主要是按巖石的成因分類的,分為三類即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1、巖漿巖,巖漿巖是由巖溶物質結晶而形成,這種熔融的巖石稱為巖漿,噴出于地表的,稱為熔巖或噴出巖,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含有硅、氧和其他元素,尤其是鋁、鐵、鈣、鈉、鉀和鎂,未噴出地表的,稱為侵入巖,巖石內較多粗粒和礦物晶體,肉眼可見;

  2、變質巖,先成巖經過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稱為變質巖,接觸變質作用是由高溫而引起的,形成的巖石通常是結晶的,區域變質作用是由高溫和壓力引起的,產生片理和劈巖,巖石中的礦物由于壓力的影響呈定向排列和重結晶,動力變質作用主要是發生在逆緩沖斷層帶的巖石變質;

  3、沉積巖,沉積巖形成于地球表層,大多數形成于海洋,具有肉眼明顯可以辨認的層理構造,組成先成巖的顆粒經過風化、侵蝕和堆積形成碎屑沉積物。

【地球內部結構】相關文章:

《地球的內部結構》的教學反思06-11

地球與我我與地球09-28

地球05-11

地球的形狀 地球的表面說課稿11-02

跳出地球看地球美文08-13

“地球媽媽”在哭泣_地球作文03-11

地球與地球儀說課稿范文11-01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07-04

高中地球與地球儀說課稿02-19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免费天堂网站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