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8-27 12:15:55 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

  電學是物理中的重難點,很多問題都要仔細謹慎,這篇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1

  一、電荷

  1、電荷也叫電,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①電荷只有正、負兩種。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正電荷;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負電荷。

  ②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③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④電荷的多少稱為電量。

  ⑤驗電器: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是依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導體和絕緣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見的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見的絕緣體。

  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當條件改變時絕緣體也能變成導體,例如在常溫下是很好的絕緣體的玻璃在高溫下就變成了導體。又如常態下,氣體中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自由電子和正、負離子)極少,因此氣體是很好的絕緣體,但在很強的電場力作用下,或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氣體的電離而產生氣體放電,這時氣體由絕緣體轉化為導體。所以,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在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電路 將用電器、電源、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的電流通路

  電路的三種狀態: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也叫閉合電路,此時有電流通過;斷開的電路叫斷路也叫開路,此時電路中沒有電流;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連起來的電路叫短路。

  4、電路連接方式 串聯電路、并聯電路是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識別電路的基本方法是電流法,即當電流通過電路上各元件時不出現分流現象,這幾個元件的連接關系是串聯,若出現分流現象,則分別在幾個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系是并聯。

  5、電路圖 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形。

  二、電流、電壓、電阻

  1、電流的產生:由于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

  ①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屬導體中形成的電流是帶電的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因此金屬中的電流方向跟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而在導電溶液中形成的電流是由帶正、負電荷的離子定向移動所形成的,因此導電溶液中的電流方向跟正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同,而跟負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②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流經用電器、開關、導線等流回電源的負極的。

  電流的三效應:熱效應、磁效應和化學效應,其中熱效應和磁效應必然發生。

  2、電流強度:表示電流大小的物理量,簡稱電流。

  ①定義:每秒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荷叫電流強度,簡稱電流。I=Q/t

  ②單位:安(A)常用單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們之間的換算:1A=103 mA=106μA

  ③測量:電流表

  要測量某部分電路中的電流強度,必須把安培表串聯在這部分電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聯到電路里的時候,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進安培表,并且從“-”接線柱流出來。

  在測量前后先估算一下電流強度的大小,然后再將量程合適的安培表接入電路。在閉合電鍵時,先必須試著觸接電鍵,若安培表的指針急驟擺動并超過滿刻度,則必須換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時,絕對不允許經過用電器而將安培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上,以防過大電流通過安培表將表燒壞。因為安培表的電阻很小,所以千萬不能把安培表并聯在用電器兩端或電源兩極上,否則將造成短路燒毀安培表。

  讀數時,一定要先看清相應的量程及該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讀出指針所示數值。

  3、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I1=I2

  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I=I1+I2

  4、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5、①電壓的單位: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常用單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們之間的換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見電壓值:一節干電池 1.5伏 一節鉛蓄電池 2伏 人體的安全電壓 不高于36伏 照明電路的電壓 220伏 動力電路的電壓 380伏

  ③測量:電壓表

  要測量某部分電路或用電器兩端電壓時,必須把伏特表跟這部分電路或用電器并聯,并且必須把伏特表的“+”接線柱接在電路流入電流的那端。

  每個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即量程,使用時必須注意所測的電壓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測的那部分電路或用電器的電壓數值估計的不夠準,可在閉合電鍵時采取試觸的方法,如果發現電壓表的指針很快地擺動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圍,則必須選用更大量程的電壓表才能進行測量。在用伏特表測量電壓之前,先要仔細觀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幾個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盤上每一個格的數值。

  6、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U=U1+U2

  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U=U1=U2

  7、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都無關。

  電阻的單位:歐姆,簡稱歐,代表符號Ω。

  常用單位有:兆歐(MΩ) 千歐(KΩ) 它們的換算:1MΩ=106Ω 1KΩ=103Ω

  8、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有關,跟橫截面積有關,跟組成導體的材料有關,還跟導體的溫度有關。

  9、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導線長度改變電阻值的儀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銘牌含義:“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為100Ω 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A

  注意點:滑動變阻器在接入電路時,應把滑片P移到變阻器電阻值最大的位置,從而限制電路中電流的大小,以保護電路。

  10、變阻箱:通過改變接入電路定值電阻個數和阻值改變電阻大小的儀器。變阻箱有旋鈕式和插入式兩種。它們都是由一組阻值不同的電阻線裝配而成的。調節變阻箱上的旋鈕或拔出銅塞,可以不連續地改變電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讀出電阻的數值。

  三、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

  內容: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公式:I=U/R

  2、電阻的串聯: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總=R1+R2

  3、電阻的并聯: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1/R總=1/R1+1/R2

  4、串聯分壓,分壓與電阻成正比;并聯分流,分流與電阻成反比。

  【方法介紹】

  識別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方法

  (1)元件連接法 分析電路中電路元件的連接方法,逐個順次連接的是串聯電路,并列接在兩點間的是并聯電路。

  (2)電流路徑法 從電源正極開始,沿電流的方向分析電流的路徑,直到電源的負極。如果只有一條回路,則是串聯;如果電流路徑有若干條分支,則是并聯電路。

  (3)元件消除法 若去掉電路中的某個元件時,出現開路的話則是串聯;若去掉電路中的某個元件后,其他元件仍能正常工作則是并聯。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2

  并聯

  特點是對2個同類或不同類的元件、電路、線路等首首相接,同時尾尾亦相連的一種連接方式。

  1、把電路中的元件并列地接到電路中的兩點間,電路中的電流分為幾個分支,分別流經幾個元件的連接方式叫并聯。

  即若干二端電路元件共同跨接在一對節點之間的連接方式。這樣連成的總體稱為并聯組合。其特點是:

  ①組合中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電壓;

  ②流入組合端點的電流等于流過幾個元件的電流之和;

  ③線性時不變電阻元件并聯時,并聯組合等效于一個電阻元件,其電導等于各并聯電阻的電導之和,稱為并聯組合的等效電導,其倒數稱為等效電阻;

  ④幾個初始條件為零的線性時不變電容元件并聯時的等效電容為;

  ⑤幾個初始條件為零的線性時不變電感元件并聯時的等效電為;

  ⑥正弦穩態下,幾個復數導納的并聯組合的等效導納為,式中Yk是并聯組合中第k個導納。

  并聯電路中,電阻大小的計算公式為 1/R=1/R1+1/R2+1/R3+…… (R1、R2、R3……表示各支路電阻大小);若只有兩個電阻并聯,則有計算公式:R=R1XR2/R1+R2(此公式只能用于兩個電阻并聯,多個電阻并聯只能用上一個公式)。

  2、串聯和并聯的區別:若電路中的各元件是逐個順次連接來的,則電路為串聯電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連”并列地連在電路兩點之間,則電路就是并聯電路。

  3、在并聯電路中,除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以外,電阻和其它物理量之間均成反比(在相同時間內), R1:R2=I2:I1=P2:P1=W2:W1=Q2:Q1 除電阻和電壓以外,其它物理量之間又成正比I1:I2=P1:P2=W1:W2=Q1:Q2 。

  4.無論是電源還是電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串聯的時候各串聯單元電流相等,電壓相加,并聯時各并聯單元電壓相等,電流相加。

  不管是串聯還是并聯,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領。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并聯電路

  對于物理中并聯電路知識的學習,我們做了下面的介紹,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

  并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并聯電路公式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加油。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3

  串聯

  電路中的元件或部件排列得使電流全部通過每一部件或元件而不分串聯電路流的一種電路連接方式。

  將電路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用電器等)逐個順次首尾相連接。將各用電器串聯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電路。串聯電路中通過各用電器的電流都相等。 串聯電路的特點

  1. 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總 = I1 = I2 = I3 =……= In

  2. 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U總=U1+U2+U3+……+Un

  3. 串聯電阻的等效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R總=R1+R2+R3+……+Rn

  4. 串聯電路總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總=P1+P2+P3+……+Pn

  5. 串聯電容器的等效電容量的倒數等于各個電容器的電容量的倒數之和:1/C總=1/C1+1/C2+……+1/Cn

  6. 串聯電路中,除電流處處相等以外,其余各物理量之間均成正比(串聯電抗器串聯電路又名分壓電路):(電流做的功指在通電相同時間內的大小)R1∶R2=U1∶U2=P1∶P2=W1∶W2=Q1∶Q2 。

  7. 開關在任何位置控制整個電路,即其作用與所在的位置無關。

  串聯變壓器

  8. 在一個電路中,若想控制所有電路, 即可使用串聯

  9. 串聯電路中,只要有某一處斷開,整個電路就成為斷路。即所相串聯的電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老師提醒大家,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經過一盞燈的電流一定經過另一盞燈。如果熄滅一盞燈,另一盞燈一定熄滅。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4

  1、靜電感應:把一個不帶電的導體放入電場中,導體的兩端分別感應出等量正負電荷的現象。

  2、靜電現象:靜電一般由摩擦產生,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分別帶上了正負電荷,它們之間就產生電勢差。電荷積累到一定數值時,帶電體就發生放電現象。

  3、靜電平衡狀態下的導體

  ⑴處于靜電平衡下的導體,內部合場強處處為零。

  ⑵處于靜電平衡下的導體,表面附近任何一點的場強方向與該點的表面垂直。

  ⑶處于靜電平衡下的導體是個等勢體,它的表面是個等勢面。

  ⑷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沒有電荷,電荷只分布于導體的外表面。導體表面,越尖的位置,電荷密度越大,凹陷部分幾乎沒有電荷。

  4、尖端放電

  導體尖端的電荷密度很大,附近電場很強,能使周圍氣體分子電離,與尖端電荷電性相反的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奔向尖端,與尖端電荷中和,這相當于使導體尖端失去電荷,這一現象叫尖端放電。如高壓線周圍的“光暈”就是一種尖端放電現象,避雷針做成蒲公花形狀,高壓設備應盡量光滑分別是生活中利用、防止尖端放電。

  5、靜電屏蔽

  處于電場中的空腔導體或金屬網罩,其空腔部分的合場強處處為零,即能把外電場遮住,使內部不受外電場的影響,這就是靜電屏蔽。如電學儀器的外殼常采用金屬、三條高壓線的上方還有兩導線與地相連等都是靜電屏蔽在生活中的應用。

  6、電容器

  ⑴任何兩個彼此絕緣而又相距很近的導體都可以構成電容器。

  ⑵把電容器的兩個極板分別與電池的兩極相連,兩個極板就會帶上等量異種電荷。這一過程叫電容器的充電。其中任意一塊板所帶的電荷量的絕對值叫做電容器的帶電量;用導線把電容器的兩板接通,兩板上的電荷將發生中和,電容器不再帶電,這一過程叫做放電。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5

  1. 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路:斷開的電路;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3.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4.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5.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6.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7. 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8.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9.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10.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11. 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③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12. 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 電壓表的使用規則:

  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③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14. 熟記的電壓值:

  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

  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

  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

  ④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伏;

  ⑤工業電壓380伏。

  15.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國際單位:歐姆(Ω);

  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00千歐; 1千歐=1000歐。

  16.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17. 滑動變阻器:

  ①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②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③ 正確使用:

  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

  b.接線要"一上一下";

  c.閉合開關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阻值處。

  18.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I=U/RI→安(A);U→伏(V);R→歐(Ω)。

  19. 電功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時為單位,俗稱“度”符號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 電能表: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

  21. 電功公式:W=Pt=UIt

  W→焦(J);U→伏(V);I→安(A);t→秒(s)

  22.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 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U0時,則P> P0燈很亮,易燒壞。

  當U< U0時,則P< P0燈很暗。

  當U= U0時,則P= P0正常發光。

  24. 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表達式為:Q=I?2;Rt

  25.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等組成。

  26.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并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27.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 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 起到保險的作用。

  28.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29.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

  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30.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31.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

  33.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34.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35. 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36.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37. 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38.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

  39.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并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了這一現象。

  40. 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其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

  41. 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42.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流的大小,鐵芯的有無,線圈的匝數。

  43. 電磁鐵的特點:

  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

  ②磁性的強弱可由電流的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

  ③磁極可由電流的方向來改變。

  44. 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45. 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的電流→振動。

  46. 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 電流。

  47.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①電路必須閉合;

  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48.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49.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50.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光現象知識點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條件:孔要足夠小特點:倒立、相似、與小孔形狀無關。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米/秒。

  4.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鏡面反射VS漫反射:鏡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時,反射光線依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時,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散開。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實像:由光線匯聚而成;虛像:一種視覺感覺,并不是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

  8.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3)增大視覺空間。

  9.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發散光線)和凹面鏡(凹鏡,匯聚光線),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1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1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聲現象知識點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聲波: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初三電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電學知識點總結02-18

電學知識點詳細總結02-17

高中電學知識點總結04-12

初中電學公式知識點總結01-12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10-08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01-14

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知識點總結08-23

初三物理電學課件04-12

初三的物理公式電學公式總結人教版08-17

久久免费视频关看,两性色福利午夜视频免费,久久久免费Av电影,久久依然免费视频了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洲另类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